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学习党史守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党史故事

星火燎原照沙洲

发布日期:2021-04-26 08:35
信息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

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以文字、照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沙洲儿女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英勇事迹。供图:张家港市冶金园(锦丰镇)

为纪念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沙洲革命史上的重要贡献,2011年11月,张家港市筹建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并于2012年10月对外开放。纪念馆分“中华怒吼”“国耻家恨”“‘江抗’东进”“众志成城”“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沙洲光复”“名录”8个部分,以文字、图表、照片、实物等形式,全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沙洲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保卫家园、与侵略者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

“江抗”东进燃烽火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同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江阴、常熟相继沦陷,日军随即侵入沙洲境内,一路洗劫、烧杀淫掠,制造了恬庄“千人坑”惨案、塘桥“牛尾巴湾”惨案、锦丰“章家客栈”惨案等一桩桩骇人听闻的人间暴行,一时间生灵涂炭。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沙洲境内伤亡2533人,财产损失重大。

抗日的怒火在熊熊燃烧,沙洲大地涌现出一支支游击武装。为加强党的领导,凝聚抗日力量,1940年3月,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东路地区组织军政会,成立“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简称“江抗”)东路指挥部。新四军干部在沙洲境内广泛开展工作,组织各种抗日协会,培养发展党员,先后组建江抗后塍办事处和沙洲办事处,改造、收编李善生部、杨行方部等地方武装。其中,杨行方部是沙洲东部实力最强的伪商团,为了争取到这支武装力量,“江抗”东路指挥部派杨行方同父异母的弟弟、“江抗”见习参谋杨知方回乡,对哥哥开展争取教育,经过一个月的努力,杨行方率部反正。谭震林在《江南》半月刊撰文赞扬此举“是东路伪军中最光荣最模范的行动”。

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为独立自主地开展敌后抗战工作,东路游击根据地普遍公开地成立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2月2日,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锦丰店岸曹家仓房成立,县长蔡悲鸿向各界代表致词。3月,中共沙洲县委员会建立,杨明德任县委书记。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团结社会各阶层人士,组建由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开展“二五减租”,建立“职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农抗会”“学生会”,沙洲人民抗日运动蓬勃开展。蔡悲鸿还带领当地群众开河疏港,仅半个多月,就完成境内36条半河港的拓宽挖深,总长100多公里。当年,沙洲平原庄稼长势茂盛,夏秋作物喜获丰收。沙洲县港口贸易繁荣,信用运销合作社普遍建立,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地方武装扩大,开创了抗日斗争的新局面。港口每日税收不仅解决了东路部队和地方给养,还支援了新四军军部。

浴血奋战反“清乡”

1941年7月,日伪军对沙洲抗日根据地实行“清乡”。他们在沙洲挖深沟、扎篱笆,在大小集镇、路口桥梁设据点,到处搜捕我党政人员,残酷杀害抗日群众,企图截断沙洲这一战略通道。

新四军六师派警卫一团到沙洲,会同县委、县政府带领党政军民开展反“清乡”斗争,发动群众打破封锁线,拆毁竹篱笆,武装袭扰敌人,与日伪军在天妃庙、老圩埭、占文桥等地多次血战。8月中旬,迫于形势,新四军党政干部奉命开始北撤。沙洲作为地处沿江的战略通道意义重大,沙洲人民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掩护干部北撤的光荣任务。护漕港等地的工作人员安排食宿、准备渡船,分批把北撤干部输送到苏北,原驻海沙区二圩埭的新四军十八旅修械所、驻海沙区新海坝的新四军十八旅后方医院向苏北转移时,当地的党员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全力护送,直至全部安全转移。

1941年9月,新四军六师十八旅由政委温玉成带领警卫一团重返沙洲,开展军事反“清乡”。在“血战南横套”战斗中,警卫一团政委曹德辉不幸牺牲,这位从福建大山走上革命道路的老红军,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沙洲大地,他是抗战时期牺牲在沙洲境内职务最高的新四军指挥员。

百折不挠终光复

1941年11月,东路特委派焦康寿等人负责恢复沙洲地下党组织。他们以修钟表为掩护,秘密进入沙洲境内。1942年初,焦康寿、陈锡清选择合兴常家埭为地下党活动的立足点,以常家埭小学教师的身份开展活动。常家村党支部书记朱友生还在家中开挖地洞,掩护地下党活动。经过一年半的努力,沿江、后塍、海沙、干西、东郊、杨章等地的基层党组织基本恢复,联系南北的地下交通线建立,许多热血青年踊跃到苏北参军。

1944年春,沙洲警卫大队队长余静德带领10余人到敌后开展武装穿插,打击日伪“强化治安”及“深度清乡”计划。

1944年6月8日夜,武装班驾小木船在拦门沙江面与日本海军巡逻艇正面遭遇,发生激战,武装班炸坏了日军的巡逻艇,炸死、炸伤多人,炸毁枪支10余支。

1944年11月,沙洲县委、县抗日民主政府重建,沙金任县委书记兼县长,焦康寿任副书记。

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沙洲县委迅速巩固扩大抗日战争胜利成果,县、区武工队收缴了护漕港等日伪据点的武装,扩大了根据地,党的力量得到发展。全县有24个党支部、177名党员,县武工队发展到2个连的兵力,各区武工队都有30多人。

红色史迹

·常家埭地潭

常家埭地潭位于锦丰镇常家村常家埭。1942年,中共常家村地下支部成立。在焦康寿、何洛等同志领导下,书记朱友生带领党员、群众展开了抗丁、抗租、抗税、清除叛徒、镇压汉奸等系列革命活动。1947年至1948年间,朱友生在房后的老一干河边的竹园底下开挖地潭,长约13米,可容纳10多人,地下党员常在此分析研究革命形势,制定行动方案。常家埭地潭一度成为指挥沙洲革命斗争的中心。

因年代久远,常家埭地潭已坍塌。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在建设过程中对常家埭地潭进行异地复原,重现当年地下斗争的革命场景。

·蔡悲鸿办公旧址

蔡悲鸿办公旧址位于张家港市金港镇长江村东昇社区(原后塍龙潜村)。1941年2月至8月,蔡悲鸿任中共沙洲县委委员、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江防局局长。由于处于战时环境,民主政府没有固定驻地,蔡悲鸿总是背着背包流动办公,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背包县长”。此处房屋是当地群众的老宅,也是蔡悲鸿经常办公的地方。

2009年6月24日,蔡悲鸿办公旧址被列为张家港市控制保护建筑。

·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

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位于张家港市双山岛。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在西起九江,东至张家港双山、巫山的千里战线上,横渡长江挥师南下。双山是渡江战役的最东线战场。4月21日晚,解放军29军85师253团一营一连、二连和二营四连在双山登陆,在双山人民的配合下,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一夜,击毙50余人,俘获100余人,解放双山。11名解放军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双山渡江战役纪念碑主体如一艘扬帆前行的战船,前端有义无反顾向前冲的战士,后方有正在奋力划桨、运送粮草物资的民众,顶端有胜利后军民一起高举的枪械和拳头,象征着人民子弟兵扎根在人民群众之中,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