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厅直动态

改革开放40周年|俯身徒手四十载 蓬勃壮阔“芳华”路【图】

发布日期:2019-01-07 06:40
信息来源:
字号:【

芳华路上,都是凯歌;脚下之路,都是芳华。

在湘潭改革开放的一路凯歌里,湘潭公路人40载俯身徒手,谱就了公路的“芳华”。他们用热血与汗水浇灌时代、用双手抹平泥泞坑洼、用最粗浅的工具修建出了最平整的坦途。我们脚下的每一寸公路,都是时代改革的强音。

中国第一路的历史变迁

中国第一条正规公路——长潭军路1913年,湖南人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公路——长潭军路,使长沙、湘潭这两个当时湖南最大的城市之间除了有水路交通的便利外,又有了陆路交通的便利。它是中国第一条标准的汽车公路,在我国公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标志着湖南现代公路运输的开端。

(80年代的长潭线)

民国2年春(1913),湖南省都督谭延闿为使省城长沙与重镇湘潭在军事上形成犄角之势,“鼓吹风云,雄视四方”,以利控制政局,决定以省财税节余兴筑长潭军路,设立军路局,委都督府参谋江隽为局长,主持公路(时称军路)修建事宜。令省陆地测量局负责勘测,省交通司协同组织施工。着令立即动工修建长潭路。但由于军阀混战,工程时作时辍,至民国10年(1921)秋始竣工。路线起自长沙四十九标(即省经济建设展览馆),经新开铺、大托铺、暮云市、过九曲黄河入湘潭易家湾、团山铺、板塘铺、五里堆至湘潭市对河东岸盐码头止,全程50.11公里。路线大半沿原驿道进行,全线路基宽度7.329.14米,路面宽度4.57米,平均厚度15厘米。全路段建有桥梁31座(永久性8座,临时性、半永久性23座),总长152.4米,涵洞86座,水管275道及湘潭湘江东岸码头一处及引道长21.34,驳岸5处,长760.49,全部工程费用约90万银元。1921年长潭路由湘中路局接收以后,又投资3万余银元,改善豹子岭、五里堆等处不良路段,修建道棚(养路工班房)5栋,并将23座非永久性桥梁中的20座改建为永久性桥,路况得到改善。

芙蓉大道的“前世今生”   解放前夕,公路方便了人民群众出行,也方便了战争,国民党借长潭公路调兵遣将,人民解放军也曾沿长潭路挥师南下,长驱直入解放湘潭、衡阳等南方城市。解放后,随着经济复苏和形势发展的需要,长潭路经历了多次的扩建升级。19599月,长潭路动工扩建,根据“大跃进”形势,推广汽车化列车化的要求,由省交通厅第二测量队按老五级标准测设改造,主要技术指挥为路基宽20m,路面宽2×7米,最大纵坡4%,最小半径125m19603月竣工。其后进行了路面技术等级的提升工程。1961年开始至19629月,长潭路湘潭段九曲黄河至建设路口的21.07km距离内, 7米宽的右半幅全部新建沥青路面;19659月,左半幅7米也新建了沥青路面,成为湖南公路修建的第一条油路。19851031日,长潭路湘潭段21.07km被评定为第一条省级文明路, 1990年与107南线全线铺筑6cm沥青碎石路面,建成湘潭境内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并顺利通过交通部验收,同年,养护该线路的易家湾道班获评交通部双文明道班荣誉称号,1997年,该线评定为部级文明路,1999年,该线建设成为湘潭第一条平安大道,全线修建成水泥路面。

2007年,长株潭获批全国“两型社会”结合配套改革建设示范区。作为融城的载体,建设芙蓉大道的设想提上决策者的案头。20081月,芙蓉大道建设动工,该线北起长沙县暮云镇、莲华村,与长沙市芙蓉南路对接,经暮云镇,跨京广铁路后沿长潭路过昭山开发区、易家湾、株易路口,南至湘潭板塘大道。全长17.9km,其中湘潭境内11.9km,路基60米,主车道为双向六车道,辅路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经过一年多的施工,201021日全线通车。芙蓉大道长沙段为改线新建,老长潭路继续留用,湘潭境内为老路改建,该路建成后,湘潭至长沙车程缩短至25分钟,大大提高了107国道的通行能力,由过去的国道,进化成如今的城际快速道路。

2017年,芙蓉大道再次提质改造,该线接二大桥引桥,往北经书院路、晓塘路、湘潭大道、霞光路、河东大道、板马路、板塘七号路、北二环、上瑞高速连接线、昭云路、潭易路、昭山三号路(规划),终点至赶竹坡大桥以北660m与芙蓉大道长沙段相接,道路全长20.65km。芙蓉大道道路红线宽60m,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辅道。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为60km/h。该线改造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完善了全线景观设计,道路根据“芙蓉”的“三醉”特点营造了“芙蓉佳画,三醉湘潭”的意境。

40年,湘潭境内国省道的华丽变身

湖南省湘潭公路总段,是1954年按原湘潭地区范围设立,管养国、省道为主的公路建设养护专业机构,是湘潭市有公路以来历届公路管理专业机构之一,也就是如今的湘潭市公路管理局。

(长潭线老板塘铺路段)

(如今的G107线)

提起国省道路,湘潭人最熟悉就是G107G320以及S208S311了。

上面提到的长潭路始建于1913年春,当时全国正处在一个新老军阀混战的时期,湖南地处南北对峙之要冲。省都督谭延闿为便利军事运输,设立军路局,委任都督府参谋长江俊为局长,主持公路(时称军路)修建事宜。当年,长潭路起自长沙四十九标,经新开铺、大托铺、暮云市、易家湾、板塘铺、五里堆至河东盐码头止,全程实测50.11公里。但由于经费及战乱原因,长潭路经历了两次停工,192111月才正式告竣通车。

新中国1949年成立至1978年期间,长潭路历经了四次改造。1982年,全国对国道编码进行管理,长潭路编为G107线,在全市境内76.55公里,其中80年代末曾拓宽改造成沥青砼二级公路,90年代末改造成了水泥砼二级公路。改革开放以来,G107线历经三次重大提质改造。

第一次,砂子岭至护湘关路段拓宽改建——1984年冬,市人民政府组织发动全市人民群众对107线砂子岭至护湘关68.57公里,按二级公路加宽,1.3万劳动力上路投入工日107.02万个;

第二次,摊铺该路段沥青砼路面,完善配套工程,省交通厅将此列为全省公路建设重点工程之一,从1986年开始,全线分为两期进行配套改造——第一期工程,1986-1988年,利用老路和1984年冬拓宽的路基,按平原微丘二级公路标准改造;第二期工程,1988-1991年,全线摊铺6厘米厚沥青碎石路面,实施GBM工程,硬化路面,安装路缘石,路面设白色行道标线,每100米间距对称设置导向反光轮廓桩,4米高以上路堤设置示警桩,两侧种植樟树、法桐、七里香等八种乔灌木、花草,全线基本达到规范化、标准化、美化的要求,实现湘潭境内高等级路面零的突破。

第三次,全线路段铺装水泥砼路面——1992年起,G107线全线分期铺装水泥路面,试铺水泥路面3公里,为全市境内第一段水泥路面。以后每隔几年,G107湘潭段不同段区都进行了拓宽改造,摊换成水泥路。直至2013G107线历经多次大修后,未加铺路段完成换板7000平方米,G107线顺利通过交通部检测,通行水准稳步提升。

而如今的G107湘潭段,已建成沥青砼摊铺高等级路面58公里,已然成为畅、安、舒、美的标准化国道公路。

G107线一道,全市境内另一条国道公路,G320线在改革开放40年里也经历了砂路到沥青路,再到水泥路的历史性提质升级。这条最先由外国人出资修建的国道,名为潭宝路,湘潭境内全长77.841公里,从东至西经岳塘、雨湖、湘潭、湘乡四个县市区于湘乡涌口入双峰县境,如今也已成为路景交融、通行安畅的进出城通道。

(曾经的潭宝汽车站)

G320文明样板路)

40年,湘潭公路从简易公路到高标准的省县乡道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以来,湘潭市大兴基础设施建设,公路修建摆在了首要位置。40年来,湘潭境内省道、县道、乡道从最开始的简易砂石路变成了油路,变成了如今的水泥路、沥青路。

(最美公路S208线)

(最美公路S208线)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8411月全市学习四川省眉山县经验,掀起建路高潮,各级人民政府以“以民办公助,民工建勤,投工投劳”方式,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不断新建、改造、提质各大干线公路。

拿省道S208线来说。S208线,简称学七线,起自宁乡县学堂桥至湘潭县七里铺,全程65.458公里,境内起自与宁乡交界的观音湾,经韶山的如意亭、竹鸡塅、银田寺,终点为湘潭县七里铺,与国道G320相连接,全长33.413公里。

改革开放前,195012月,湘潭县人民政府曾发动沿线乡镇广大干群建成了简易公路,路基宽5米。至1980年,经过多次改造和修缮,全线达到四级公路标准,变成了路基宽6.5米,路面为宽5.5米的沥青路面。但由于车流量大,路窄弯多,视线不良,车祸事故频繁,严重制约沿线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

1992年,为迎接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市、县政府号召沿线人民将该线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拓宽改造。19921月,市、县人民以极大的热情和干劲参加该路的路基拓宽改造和裁弯降坡。最盛况时,当年,韶山市7天内有2.4万人次投工近6万个,共完成路基加宽土方198000立方米,路基拓宽至12米,路面拓宽至9米,完成拆房93栋,计4270平方米,征地154亩。

1993年,湘潭公路总段投资188.9万元,对该线余下的K40+670K56+97016.3公里进行沥青摊铺,路面得到改善,使全线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为保持该线的良好路况,2000年,市公路管理局投资11.2万元,补植绿化、整治规范全线公路标志、水沟路肩、处治平交道接口、清灌缝,全线路况标准得到全面提高。一直到近年,不断加强对S208线养护和路面破损的处治, 2009年,S208完成水泥路面集中换板,2015-2017年,全线改造成沥青砼摊铺路面,如今已经成为一条繁盛的黄金通道。

40年间,S209S311S312S313线历经多次改造升级,变成了平整拓宽的高标准水泥路和沥青路,商贸旅游穿梭不息。

县乡道方面,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4年学习眉山县民工建勤修建公路经验及2016年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四好农村路”,县乡道建设掀起了高潮。1983年实现了社社(乡镇)通公路,1999年湘潭县石鼓镇顶峰村3.5公里扶贫公路建成通车,从而实现全市村村通公路。截至目前,全市行政村通水泥路已实现100%

翻开《湖南省湘潭公路总段·段至(20062015年》,我们看到,砂子岭至易俗河公路(砂易线)(X014)、河口至岭坡公路(河岭线)(X018)、云湖桥至回龙桥公路(云回线)(X022)、山枣至花石公路(山花线)(X025)、湘乡至韶山(湘韶线)(X036)、韶山环行线(X037)、滴水洞环形公路(X048)、昭山至金星公路(X002)、石油库至富家公路(X007)等主要县道均完成了多次大修改造,如今已成为乡镇村民出行的主要交通线。

“四好农村路”建设关键在一个“养”字上,一定要耐得烦、霸得蛮,拿出“绣花”功夫才行。各县市农村公路建设及管养均因地及因需制宜实施各自的“绣花”之道。今年,为破解资金难题,湘潭县首次创新采用PPP融资模式,不仅为当地“四好农村路”建设争取了20.87亿元专项资金,还获得了社会资本方——中交三航局和中交二公院先进的项目管理经验及施工技术支持,公路质量安全的保障性更高。

40年,湘潭公路从群众自养到机械化高质量养护成就质的飞跃

三分建路七分养,养得好还要养得巧,公路通行能力和人民群众出行安全才有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国养公路的改善有了质的飞跃,尤其体现在国省干线上,公路养护在贯彻“全面养护、突出重点、深化改革、科学创新、提高质量、保证畅通”的方针中也做了大量工作。农村公路也从最开始的群众传统自养自修,变成了县道养护、新改建工程、路政管理、民工建勤的标准化综合管养。

道路等级和路面结构的提升改善,从80年代初对国省道路基拓宽开始,国道由原来的四级提升为二级公路,1986年至90年代分期分批将国道路面砂改油,1991年至1998年国道路面又由油路逐步改建为水泥路面,国道的改造升级车辆通行能力大为提高,车速由原来30-40公里/小时,提高到60-80公里/小时,局部地段车流量达15000/日,省道和重要县道也分批实施了新改建工程,省道S208线,1992年拓宽至12米,提升为二级公路,S209线通过分期改建也已提升为二级公路,目前省道全部达到四级以上标准。

国道文明样板路建设,为树立湖南窗口形象,振兴湘潭经济,创建G107线和G320线文明样板路,由市政府牵头,各级各部门密切配合,6万余名军警民齐上阵,公路员工在一线奋战,自1995年至200012月,耗资2亿元,全面实行路面硬化、水沟石砌、路旁绿化、GBM工程建设、搬迁马路市场、整治公路三乱、清除违章建筑、违规广告标牌、制定文明公约、拓宽部分路段等措施,将G107线、G320线湘潭段建成文明路,并通过交通部验收达标。

(最美农村路昭黄线)

(日常养护作业)

养护管理规范化,按照省公路局提出的三全养护(全面养护、全季节养护、全周期养护)工作目标,基本上达到了“七无三有”的标准,即水泥路面接缝常年无渗水,沥青、砂石路面常年无坑槽,路肩常年无返坡,边沟常年无积水,路基常年无缺口,桥栏常年无缺损,施工路段不弃养。集镇路上有边沟,路上有足够的养路工,养护作业有机械。

改变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建立内部养护市场。2000年以来,省公路局相继制定了“管养分离”“养护生产市场化、机械化、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在这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养护改革措施的尝试,如“定额管理,计量支付”“路况与个人收入挂钩”“养路费制”等,并逐年推行养护招投标制,并有较好的收效。

对于农村公路养护,改革开放初期,实行的是常年养护、季节性养护、村组自修自养三级管养,有常养工班70个,养路工708人,工班房43栋。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型养护模式逐渐跟不上发展需求。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农村公路养护开始实行层层目标责任制,以提高路况。1984年开始,省公路局对管养的主要县乡路逐步纳入正规的管理轨道,每三年开展一次全省县乡公路大检查,检查的内容有县道养护、新改建工程、路政管理、民工建勤、综合目标管理。省局每年召开一次全省县乡公路养护管理总结表彰大会。湘潭市县乡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每年均名列前茅,每次均获得1-3个奖项,其中有养护一、二等奖,路政管理一等奖,综合目标管理二、三等奖,新改工程一、二等奖,各县(市)公路管理站先后分别获得省公路局公路养护先进单位称号,好路率每年保持在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桥梁管养自1993年以来,除每年都安排一定数量的中小桥危桥改造项目,管养桥梁总的变化不大。代表性桥梁工程为1998328日开工、20001220日竣工通车的湘乡涟水株津渡大桥,以及20099月动工,2011129日竣工通车的砂易线湘潭涟水大桥。两座大桥连通两岸,都是当地最为关键的交通通道,保障了近百万人民的跨江出行安全。

办人民满意公路,当好发展先行官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十二五”时期,湘潭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41.37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3.59倍,干线公路新增300公里,总里程是“十一五”期末的3倍,湘潭公路系统以路网改造为重点,加强工程管理,五年累计完成公路投资8.06亿元,完成G320G107S312S208等线路大修93.572公里,中修罩面41.257km,完成县道大修99.857公里,干线公路预防性养护324.4271km,水泥路面换板285098m2,安保工程线路13条,163.255公里(其中国省道3条,121.068km),完成加固或重建危桥19座(其中国省道2座)。通过多年高要求的路网改造,崭新的公路网络完善了区域干线公路布局,干线公路交通压力得以缓解,群众出行更加畅通快捷,区域物流及经济发展提质提速。目前全市规划管养国省干线总里程为986.368公里(其中国道5G107G320G234G240G354共计303.17公里、省道14683.198公里)。全市农村公路目前已有3397条,己硬化12816公里,其中县道1438公里,乡道1338公里,村道10040公里,基本形成了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对农民致富、新农村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

接下来,湘潭公路将强化管理,提升服务,全面启动路网升级改造工程,全面实施既有国省干线“白改黑”工程,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全面实施危桥改造与生命安防工程,全面完成自然村通水泥路工程,构建“更畅通、更安全、更智慧、更绿色、更满意”的公路路网,为建设“伟人故里,大美湘潭”当好先行。“爱路敬业、无私奉献、顽强拼搏、争创一流”、“甘为路石,敢承大重”的湘路精神将永远印在湘潭公路人的心里,写在湘潭公路人的脸上,刻在湘潭公路人养护的每一寸公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