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岳阳坐拥荆楚和洞庭湖腹地要塞,收山川形胜之美,却也造成了历史上东西向修路架桥难。“走遍天下路,难过岳阳渡。”数千年以来,岳阳市的交通主动脉基本是南北向的,人们要想过湖,只能用最原始的摆渡方式,排队过渡时最难要等上几天几夜。
风起洞庭,桥连两岸:
那个时候,在洞庭湖上架座桥,是两岸湖区人民最深切的期盼!在群众的千呼万唤之下,1995年8月,岳阳市委果断决定:改渡为桥!经过一年艰难运作,次年12月19日,洞庭湖大桥正式开工。来自华北、西北、中原、中南等地的10支建设大军汇集在东风湖大堤外的一片湖滩上,省、市党政军领导挥锹铲土为洞庭湖大桥奠基。这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大型湖泊上建桥,神州大地为之一惊。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下,历时四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经过广大工程建设者披星戴月、夜以继日的奋战,2000年12月26日,大桥终于胜利竣工通车。一座市民期盼已久的民心桥、连心桥横空飞架,结束了洞庭湖河东、河西往来不畅的局面。
建成后的洞庭湖大桥气势夺人,似飞龙在天,如长虹卧波,像造物之手把持一道曲线优美的彩练在湖面上飞舞。3座不等高塔刺破青天,222根斜拉索美不胜收,与一箭之遥的千古名楼岳阳楼交相辉映。
蓄力创新,荣誉加身:
洞庭湖大桥位于洞庭湖与长江交汇处,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内河公路桥,全长10174.2米,主桥梁长5747.8米;是我国第一座三塔双索面斜拉大桥,亚洲首座不等高三塔双斜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漂浮体系斜拉桥。
洞庭湖大桥多塔斜拉桥新技术研究荣获2005年第五届詹天佑大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大桥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04年第16届年会上入选首届《中国十佳桥梁》,名列斜拉桥第二位。2001年荣获湖南省建设厅优秀设计一等奖、省优秀勘察一等奖。2003年荣获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 "十佳学术活动"奖。
荣誉的背后是技术的创新。洞庭湖大桥,设计先进,施工难度大位居亚洲之首,是湖南省桥梁界的一大科研项目,进行了大量的技术创新。
在岳阳洞庭湖大桥的建设过程中,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择优选择了监理、施工单位;建立了三级质量保证体系;开展了多种活动,提高了建设者的质量意识和技术素质;把好材料进场检验关,较好地控制了材料的供应。同时结合工程特点,加强了监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素质的学习。施工单位较好地履行承包合同,控制了施工质量,保证了进度。
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原湖南省交通建设质量监督站)在监督洞庭湖大桥期间,严格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省委省政府、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的部署要求,依据质量监督法律法规、公路工程技术规范、规程、监理规范、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和合同文件等对大桥进行了全过程监督,确保质量安全。质安监督人员开展多次专项督查和联合督查,对工程实体、现场管理、安全控制、施工工艺等进行全方位把控,并及时反馈发现的质量问题,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到位,严把工程质量安全关,确保大桥建设成人民满意的“放心桥”“安心桥”“品质桥”。
经济提速,造福百姓:
洞庭湖大桥是湖区人民的造福桥,装点湘北门户的形象桥,对优化交通网络绪构,发展区域经济,保障防汛救灾,缩短鄂、豫、陕等省、市西部车辆南下的运距,拓展岳阳城区的主骨架,提升岳阳城市品位,增强城市辐射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桥建成后,直接改善了岳阳的交通结构,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大桥将君山城区与岳阳楼区连成一体,东可接京广铁路和京港澳高速,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通则畅,畅则达,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纷纷通过面貌一新的洞庭大道向岳阳汇聚。使得岳阳“碧海、蓝天、绿树”城市风景中,新增一条“玉带”,平添一弯“彩虹”,大大提升了岳阳的美誉度,同时也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的大力发展,促进了岳阳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