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从邵阳 向世界——近年来邵阳市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

发布日期:2024-08-22 09:31
信息来源: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早年,袁霞在昆明做生意。每次回新邵老家,她得花一天时间坐火车,接着在新化县城乘坐到邵阳市区的客车。在龙溪铺镇下车后,她还得转乘到迎光乡的中巴车。抵达迎光乡后,她再步行半个小时回到家。一路舟车劳顿,令她苦不堪言。

洛湛铁路、怀邵衡铁路在市区交会。

去年,袁霞去昆明旅游。“早上在家从容地吃完早饭,打个车到邵阳火车北站,乘坐高铁5个多小时就到了昆明。”已是花甲之年的袁霞感慨道,“现在赶上了好时代,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近年来,邵阳市交通运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运输事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如今放眼宝庆大地,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国省道路连线成网,农村公路进村入户,客货车辆驰骋南北,人们亲身感受到了邵阳交通方式的巨大进步,享受着越来越便捷的出行服务。

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去年7月,市区的张小红一家踏上了去贵州的旅程。“看到了贵州风景区的美景,产生去的念头,我们说走就走。”张小红说,“去贵州,有很多种方式,可以坐普通火车,也可以坐高铁,还可以自驾。”

在结婚前,王腾想带女友去新西兰旅游。“从邵阳出发,3个多小时的高铁,就可以到达广州、深圳,还可以从武冈机场坐飞机到海口,这些地方都有去往新西兰的航班。现在,去远方,只是时间问题,越来越方便啦。”

武靖高速公路穿梭在绥宁青山绿水间。

从前,因交通制约,很多大山里的邵阳人连县城都没去过。如今,“说走就走、没有到不了的远方”成为不少邵阳人的生活常态。这一切的背后,是该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对外通道、畅通内部循环、打通节点堵点、构建内联外畅综合交通网的结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二年间,是邵阳市交通运输发展史上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的时期,投资力度之大、公路建设里程之长、建设速度之快皆为历史之最。

近年来,该市陆续修建沪昆高铁、娄邵铁路扩能改造、怀邵衡等铁路,使得全市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28公里,邵阳人民“日行千里”更为便捷和轻松;2017年6月,武冈机场正式通航,开行了至北京、深圳、重庆、以及西安、成都、海口等城市的航班,为邵阳人民出行按下了“加速键”;新增省道21条1389公里,全市普通国省干线总里程达到2944公里,排名全省第二;先后建成邵怀、邵永、邵衡、娄新、洞新、怀通、安邵、邵坪、武靖、白新等高速公路,全市高速总里程达615公里,实现了“县县零距离上高速”目标……邵阳已然成为一座四通八达的通途之城、枢纽之城。

“车向邵阳路漫漫”早已成为过去式,远方不再遥远。

令人振奋的是,邵阳交通建设仍在发力。全市交通年固定资产投资已连续3年稳定在百亿元以上,在全省交通运输行业的占比,连续两年超过10%,普通公路投资增速排名全省第二。当前,邵阳市正聚焦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扩大内需战略需求,按照有保有增、适度超前的原则,提前谋划“十五五”规划,着眼湘西南门户谋高速、着眼县县有效衔接谋干线(普通国省道)、着眼产业资源(旅游)振兴谋专线、着眼县域通畅通达谋支线(县乡公路),努力为服务邵阳高质量发展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迈出美好出行步伐

趁着暑假,易思罡一家去了城步南山避暑。一路向西、向南,易思罡走过了农村公路、国省干道和高速公路,每一条道路都平坦、整洁、畅通,让他心情大好。

“路越来越好,出门越来越快捷、舒适!”易思罡说,我们出行的获得感越来越高了。

2019年10月1日9时20分许,G2128次高铁缓缓驶入邵阳站,这是邵阳第一趟直通昆明的列车,此后邵阳人往西南方向出行变得更为便捷。

党的十八大以来,邵阳市孜孜以求,提升公路质量、路况,努力让群众更好走、更安全,出行更惬意、更温暖。强化公路养护,全市国省干线路况优良率提升至96.51%,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全面推行农村道路“路长制”,农村公路路况质量明显提升,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全面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全市交通运输事故逐年下降。

公共交通不仅是一座城市形象品位的综合体现,更是关系民生大计。近年来,该市大力实施“公交优先”战略,深化城市公共交通领域改革,积极推进绿色交通发展,持续加大投入,改善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保障充足运力和提升服务水平。

目前,全市已经实现新能源公交车100%全覆盖,总数达到1494辆;新增公交线路40余条,优化调整延伸线路100余条,公交运营线路总长度较十年前增加60%。市城区拥有巡游出租车1029辆,许可合规网约车企业7家,发放网约车道路运输证1800余张、网约车驾驶员从业人员资格证6353张。

“过去出门,要走很远坐班车,现在家门口就有宽敞舒适的公交车,而且价格便宜。”武冈市最偏远的秦桥镇潮水村村民王归田开心地说。邵阳的公交车不仅城区有,农村同样有。2021年,武冈在全市率先开通城乡客运一体化公交车,实现全市14个乡镇、4个办事处299个村(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武冈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均已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第三批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县。

近年来,该市还大力为交通工具插上互联网的翅膀,让群众优质出行的服务得到又一次更新迭代。“互联网+交通”正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元化、便捷化的出行需求。出远门再也不用到车站排队买票,在家里动动手指就可以实现;乘坐公交,手机APP可以实时告知公交的“行踪”;想要打车,手机上网就可以约车……

对于每一个出行者来说,高品质美好出行,已逐步成为现实。

路为媒,一路生金

修一条路,造福一方。

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盛产脐橙,可很长一段时间里,受交通制约,脐橙运不出去,无法给村民带来效益,大家守着“金山”过苦日子。“村道是土路,出门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别说运脐橙出去,就是自己走到镇上,也要受份罪。”新宁县黄龙镇沉水村村民陈锡文回忆道。

“村村通”“四好农村路”“自然村通水泥路”……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让我市农村公路迎来快速发展时期。

新宁崀山脐橙产业路。

政策春风吹拂,沉水村修建了20公里的水泥路,不仅与外界拉通,还形成了“两纵三横”的交通网络,环绕脐橙果园,通往每一个院落,不仅方便了果农,外地客户也能进村了。脐橙成熟时节,大货车直接开到果园旁边、家门口,大批量收购当地的脐橙,沉水村的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目前,邵阳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1万公里,全市所有村100%实现硬化路、100%实现通客班车。四通八达的农村路网,已经成为连接外界最基础的纽带,焕发出强劲的活力。

近年来,该市依托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网络,积极探索推行“农村公路+特色产业”“农村公路+乡村旅游”等“农村+”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星级农家乐、观光农业、特色林果、产业合作社、帮扶车间等不断发展壮大,让农村群众得以“百路通”谋得“财路通”。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让邵阳人和邵阳产品更好地走出去,也吸引了不少人走进、回到邵阳。

樊中成是土生土长的邵阳人,踏着改革开放的第一波浪潮,他下海在外打拼,历经三十载。心怀家乡的他,很早就有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想法,只是家乡不便的交通迟滞了他回家脚步。

2016年,看到邵阳交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制约企业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以解决,樊中成下定决心送儿子回到邵阳,创办了湖南圣菲达服饰有限公司。企业自成立以来,年产值每年保持50%以上的高速增长,成为邵阳经开区的明星企业。

伴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和樊中成一样,越来越多在外的邵阳游子接连回到家乡、投资家乡。近年来,邵阳招回的客商,八成是邵商。

邵商的强势回归,让邵阳再次高挺脊梁。以邵阳经开区为核,以沪昆高速百里工业走廊为带,以各县市区湘商工业园区为多点的“一核一带多点”的工业走廊正加速形成。

武冈机场。

一度不见起色的绥宁县黄桑景区旅游业因交通而变,随着宁靖高速公路和通向景区的旅游路陆续拉通,这个地处神秘的湘西南、神奇的绿洲的景区不再“山高路长”,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来到黄桑。

因为交通而变,邵阳越来越多旅游资源揭开面纱、走出“深闺”,呈现在世人面前,迎接四方来客。如今,旅游已成为邵阳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今年上半年,该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830万人次,游客旅游总花费30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