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3时17分,施工天窗命令准时下达,近300名作业人员迅速分散到醴茶线施工区段的不同位置,将原有钢轨扣件逐一预松,切割机在起点龙口钢轨上“舞动”,现场瞬间火花四溅。
4月1日至11日,广州工务大修段在醴茶线醴陵南至皇图岭区间进行6千米铺设无缝线路施工作业,这是醴茶线近20年以来首次进行大规模换轨施工,也是全路首次在普速铁路上进行一体化换轨施工试验。施工完成后将进一步提升醴茶线运行安全和旅客乘车舒适度,为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暑期运输安全提供有力保障。⠼/font>
“此次施工区段线路最大坡度千分之八,最小曲线半径600米,且途经多处桥梁。一体化换轨车车身长、载重大,钢轨铺设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施工负责人、广州工务大修段韶关换轨车间主任宋文平介绍,在小半径曲线上使用一体化换轨工程车施工尚属首次进行,如何确保一体化换轨工程车组在困难地段安全运行实现准确对位、旧轨入道心等,给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带来巨大考验。
为保证施工顺利推进,广州工务大修段牵头组织广铁轨道装备有限公司、段相关业务科室、韶关换轨车间、道岔大修车间、自轮运转设备车间、路料运输车间、衡阳焊轨车间召开施工协调会优化施工组织方案、研判安全风险隐患。联合衡阳工务段、醴陵南站做实做细线路联合调查与技术交底,为优质高效完成施工提供有力保障。
在安全技术工艺上,该段严格做好施工质量卡控,从方案审核、技术交底到现场盯控全部落实到人,同时把作业工序卡控到分钟,把作业标准精确到毫米级。
在施工工艺工法上综合试用多项技术,将原来普速铁路换轨所需的9个工序缩减为4个,原本需要18个封锁天窗完成施工现仅用了9个封锁天窗,施工效率提升40%。采用“专业专班”模式,在同一天窗点内实行“卸、换、焊、收”一体化施工工艺,协作联动,严把质量,保证每个作业区段、每项工序、作业标准有条不紊推进。
在现场组织管理上,该段韶关换轨车间党总支以创岗建区活动为载体,从抓人员管理向关键和重点环节转变,实施定岗定人的布局。针对关键工序,安排党员先锋岗重点盯控作业标准执行,在小半径曲线区域安装防倒器以增强行车的稳定性,采取撞轨法确保旧轨安全入道心,严格落实“隔五留一”等安全措施,保证一体化换轨工程车组拉轨顺畅。
在重点地段安排红旗责任区党员职工坚守,对施工关键处和作业风险点进行明确标识,并对途经桥梁的失效步行板实施防护措施,确保施工期间作业人员行走安全,多措并举确保一体化换轨工程车组在施工地段安全平稳运行。
4时19分,一体化换轨工程车组进入换轨地段起点,将切割后的旧轨移出,新轨吊入,开始进行换轨作业。
此次投入使用的一体化换轨工程车组长约760米,编组从南往北:由2台机车、4台平板工具车、33列长轨车、4台车载焊设备平板、1台厢式焊平板、1台机车组成,匀速前行的换轨车宛如一艘“航空母舰”游弋在施工区间。
6时04分,钢轨顺利落地,新轨迅速进入锁定阶段。
8时31分,随着宋文平在电台里发布线路安全正点开通命令,此次醴茶线一体化换轨施工顺利完工。
“这条线路的换轨施工主要是为了积累普铁一体化换轨施工的经验,包括施工组织、施工设备和人员队伍等,为下步全面推行提供实践依据和举措。”宋文平说。
据了解,醴茶线又名湘东铁路,1973年1月11日开通使用至今,全长约108公里,是一条连接湖南省醴陵市至茶陵县的国铁III级铁路。醴茶线作为贯通株洲市南北的重要交通通道,是株洲革命老区的“连心路”,是连接湘东红色景区的“红色路”,也是湘赣边区的“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