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围绕全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这一目标,紧扣“大交通”和“高质量”,加快推进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勇当实施“强省会”战略的主力军,构建起以现代化公路、高速化铁路、国际化航线、综合化港口为主骨架,以机场、高铁站、汽车站等区域枢纽为节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立体交通构建开放通道
十年前,京广高铁京郑段开通,京广高铁武广段与郑武段、京郑段连成一体,标志着京广高铁全线贯通。北接北京,南抵广州,这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大动脉,给长沙带来了无穷想象。
2014年,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大动脉在城东南交会,长沙高铁从“一”发展成为“十”字形,放大了长沙的区位优势。
在株洲、湘潭居住,在长沙上班,半小时通勤,2017年底全线通车运营的长株潭城际铁路拉近了空间、压缩了时间,不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发展。
从电力机车到和谐号、复兴号,长沙的高速发展与越来越快的火车同步脉动。
速度的提升,不仅便捷了市民出行,更提升了长沙在整个国家战略层面的位置,造就了长沙的全国高铁枢纽中心城市地位,为城市发展拉开了想象空间。
在不久的将来,长沙高铁网络还将向“米”字形迈进。
40分钟从长沙直达益阳,长沙的高铁“朋友圈”又将新增一名好友。
如今,常益长高铁益长段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常益长高铁常益段进入铺轨阶段,长沙高铁西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建设正酣。它们都是长沙第三条高铁——国家“八纵八横”高铁主干道渝长厦高铁上的重要一环。未来,长沙高铁西站 将与长沙高铁南站彼此呼应,如同城市发展的“两翼”,依托长沙“米”字形高铁网络,加速长沙与全国各地的交流往来,助力长沙打造成内陆地区开放高地。
不沿边、不靠海,长沙开放“靠蓝天”。
继2014年开通湖南首条洲际航线——长沙至法兰克福航线后,长沙不断织密国际航空网络,加速“让长沙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长沙”,长沙人直飞世界五大洲的愿望已成现实。
另一方面,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硬件设施也不断提升。2017年,机场第二跑道投入使用;2018年,T1航站楼恢复使用,长沙黄花国际机场进入“双航站楼、双跑道”运营时代。
逐梦蓝天,长沙从未停止脚步。当下,虽然烈日当空,但在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现场,建设者们丝毫没有放缓脚步。今年以来,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持续加速,长沙以实干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拓展四小时航空经济圈,打造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
城与水,是长沙独特的印记。从老港到新港,长沙水运重新焕发青春。
2014年,长沙新港投入建成全省首台六列宽超长臂双梁门吊,结束了大型船舶装卸需要反复掉头的历史。2019年,长沙新港滚装码头投入使用,彻底结束湘江商品汽车不能滚装运输的历史。2020年,长沙新港完成货物吞吐量突破千万吨,迈入“千万吨级”港口行列……如今,长沙新港和铜官港“双港”驱动,加速长沙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载着“湘品”通江达海,物流全球。
天上飞、地上跑、水里行……长沙加速与世界往来联通。
精致公交提升城市品质
交通之于城市,正如血脉之于身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不断推动城市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幸福感,增强城市的活力与竞争力。
2020年7月,长沙地铁客运量占比首次超越常规公交车,成为继北上广深等城市之后全国第8个地铁客运量超过地面公交、进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出行模式的城市。
以大容量的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磁悬浮、城际铁路、网约车、巡游出租车以及共享单车等多种方式无缝对接,十年间,长沙在城市公共交通形成了丰富的多层次供给。
长沙轨道交通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却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
从2014年才开通第一条地铁,到如今拥有6条地铁线路、1条磁浮线路,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突破209公里,运营车站增至148座,长沙轨道交通实现了从单线到“十”字、“米”字,从“地铁时代”到“换乘时代”再到“全面网络化运营新时代”的跨越,“米”字形构架、双“十”字拓展线网格局已完全形成。近一个月来,长沙轨道交通日均客流量超200万人次,客流强度工作日居全国前五,休息日问鼎全国第一。
如果说轨道交通是城市的大动脉,那么公交线路就是城市的毛细血管。
自2012年获批国家“公交都市”首批试点城市以来,长沙始终坚持公交为民的初心,新增、优化调整公交线网,实现了“小区建到哪里,园区建到哪里,公交就开到哪里”,用公交的开通聚集人气、带动城市的发展。同时,推出城际公交、园区公交、市民办事专线、旅游专线、园区巴士、假日公交、社区巴士等一批特色公交线路,形成了长沙多层次、多样化的公交线网架构,极大地满足市民多样化出行需求。
截至目前,长沙主城区公交线路达289条,公交车超过7500台,长沙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率超过94.9%,“抬脚上公交、出门坐地铁”的城市公共交通取代了私家车,成了众多市民出行的首选方式。
迈向高质量发展,长沙城市公共交通是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官、排头兵。
2009年长沙开始使用新能源公交车,2015年全部淘汰黄标公交车,2016年起新增公交车全部为纯电动公交车。从最初的油电混合动力到插电式混合动力再到纯电动公交车,长沙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力度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且公交车辆的更新趋势逐步向纯电动公交车倾斜。
2020年长沙出租车行业从燃油燃气车向纯电动车升级提速后,一大批档次更高、噪声更小、节能环保的纯电动出租车陆续驶上街头,让人感到绿色出行的舒适。
截至目前,长沙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辆比例达100%,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近70%,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约4700台。
作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长沙公共交通愈加精致,绿色公交、智慧公交、定制公交满足个性需求。
2020年,依托车联网等技术,长沙率先开通了全国首条智能网联公交运行路线——智慧公交315线,并开启了长沙公交车智能化改造的序幕,进一步提高了公交通行效率。目前,长沙接受智能化改造的公交车已超过2000台。
2021年5月,长沙获批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在长沙的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建设中,智能网联与智慧交通的深度融合是最大的亮点之一。
为了让智能网联技术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长沙推出了智慧定制公交服务,系全国首创。与普通公交相比,具有“信号交叉优先通行”“预约出行”“准点准时”三大优势,市民只需要点一点手机,就能体验一把智慧定制公交。
指尖化、数字化,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更加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实时精准播报公交车到站、离站信息,方便乘客规划出行线路和时间。乘公交、坐地铁,只需一台手机就可完成从查询线路到支付车费的所有步骤。市交通综合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简称TOCC)作为智慧交通的大脑,实现交通运输领域数据信息全覆盖。现代化、智能化的公共交通,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出行体验。
路网联通助推区域发展
一条道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为一座城市、一片土地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这样的故事在长沙频频上演。
如今,长沙周边的京港澳、长韶娄、长浏、长张、绕城等高速公路,金洲大道、岳宁大道、金阳大道等干线公路,构建了长沙高度发达的北上、南下、西进、东连及市内循环的骨干网络。
在长沙南部的洞株城际快速路上,一辆辆汽车飞驰而去,不仅拉近了长沙、株洲两地的距离,更带动了沿线乡村的产业发展,成为一条民生路、致富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通过打通断头路、突破瓶颈路、修建产业路,推动农村路网由“树状”向“网状”转型,畅通区域“微循环”。目前,长沙公路总里程达16300公里,全市所有乡镇均可实现半小时内上高速、1小时内到达县城、2小时内到达市内,主要工业园区、景区全部是二级以上干线公路相连,城乡客运一体化加速推进,实现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
因路而兴,因路致富,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享受到了城里人的生活。
近年来,长沙以“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农村公路“建、养、管、护、运”全面发力,构筑了全方位覆盖长沙乡村公路的“毛细血管”网络,积极推进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农村电商”等模式迅速发展。
2016年,浏阳市在全国首推公路管理改革——公路“路长制”,将公路管护由原来的单纯行业行为转变为政府、村民和行业管理机构多方共同负责的综合行为。随后,“路长制”在长沙全面推广,被誉为公路高质量管理的“长沙方案”,在全省、全国形成示范,成为公路养护的“国家标准”。
山水相依路相伴,长沙不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长沙县、望城区、浏阳市、宁乡市均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长沙县更是成为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依托四通八达的路网,长沙还不断畅通城市货运配送这一城市运转大动脉,建成了集约高效、服务规范、低碳环保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打通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如今,长沙已构建起以干支衔接性货运枢纽为一级节点、以企业公共配送中心为二级节点、以城市配送企业末端公共配送网点为三级节点的城市配送体系,不仅让长沙消费者享受到了极致的物流体验,也进一步推动了长沙物流产业的发展。2021年8月,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商务部联合发布通报,决定命名长沙等16个城市为“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长沙又增添了一张国家级名片。
湘江潮起,气象万千。
覆盖城乡、联通世界,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将为这座城市、这片土地开辟更加广阔的未来。
数说发展
长沙市主城区公交线路达289条
公交车超过7500台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达100%
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近70%
长沙已拥有6条地铁
1条磁浮快线
长沙地铁和磁浮运营里程超过200公里
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在全国排名跃升前列
长沙有8521台巡游出租汽车
32000余台网约出租汽车
2020年
长沙出租车行业从燃油燃气车向纯电动车升级
截至今年6月底
长沙纯电动巡游出租汽车约4700台
纯电动网约车约23000台
长沙公路总里程达16300公里
其中高速公路724公里
干线公路2154公里
农村公路13422公里
全面实现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
城乡客运一体化加速推进
实现市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公交化运营
长沙新港迈入“千万吨级”港口行列
黄花机场入选“全球百强机场”
高铁网络直达全国20余个主要城市
中欧班列(长沙)跻身全国前列
“非凡十年”大事记
2012年
长沙成功获批国家“公交都市”第一批15个试点城市之一;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试通航
2014年
长沙地铁2号线开通运营;长沙开通湖南首条洲际航线——长沙至法兰克福航线
2015年
湖南湘江新区综合交通枢纽正式投入运营,成为中部首个枢纽综合体
2016年
长沙地铁1号线开通,与地铁2号线形成地铁“十”字;长沙磁浮快线开通运营
2017年
长株潭城际铁路全线通车运营
2018年
长沙获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19年
长沙地铁4号线开通;长沙入选首批国家物流枢纽
2020年
长沙地铁3号线、5号线开通;国家邮政局正式授予长沙等15个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称号
2021年
长沙获全国首批“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称号
2022年
长沙地铁6号线开通载客运营,长沙“米”字形构架、双“十”字拓展线网格局完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