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超载案件同比下降62.5%,长沙“水上治超”新模式显成效

发布日期:2021-11-09 21:23
信息来源: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
字号:【

    近日,据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官方消息,今年以来,该局查处的辖区水域船舶超载案件同比下降62.5%;今年8月份至今,该局船舶超载治理“主阵地”——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水域未发现船舶超载行为,“水上治超”工作成效显著。


    船舶超载,降低了船舶抗沉性和航行稳定性,增大了船舶倾覆风险,易诱发重大交通安全事故,扰乱水上交通和水运市场秩序,是水上交通安全治理的一大“顽疾”。


    湘江长沙望城段水域是长沙水路的北大门,建有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港口码头较多,船舶航行密集,加上以前湘江长沙综合枢纽船闸通航船舶的安检实行与执法职能分离的工作模式,船舶超载运货现象时有发生。


    自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来,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集中执法力量、聚焦执法重点,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水域作为整治船舶超载的“主阵地”,组织湘江枢纽执法大队开展打击船舶超载运输违法整治专项行动,加大巡航检查力度、强化精准查处举措,构建了“水上治超”工作新模式;同时,转变执法传统方式将船舶安检和执法工作相结合,统一使用船舶核定载重线标准,有效杜绝了水域船舶超载屡见不鲜的现象。


湘江枢纽执法大队执法人员测量船舶吃水深度


    2020年全年,湘江枢纽执法大队共计检查船舶24297艘次,对超载船舶一律依法处罚,并通过集中开展夜间巡航、“错峰”执法和交替复检等行动,打“苗头”、压“势头”、堵“漏洞”,形成船舶超载整治高压态势,防止超载运输现象反弹。


    此外,湘江枢纽执法大队多管齐下,努力推动“水上治超”工作成效由“量变”转向“质变”,进一步根治超载“顽疾”。一是源头同管,在持续推进船舶超载现场勘查的同时,加强港口码头装卸作业管理,严禁码头为船舶超载装卸货物,从源头上防止船舶超载航行。二是处改同行,推动督促改正违法行为和查处违法案件同步进行,按照“先纠正,经检验合格再放行”原则,引导超载船舶船主主动进行卸载,对拒不配合者,采取滞留船舶等强制措施,彻底消除船舶超载行为。三是惩教同步,要求执法人员既当安全员又当宣传员,在执法的同时向船员讲解货物装载位置、载重标准等安全航行知识,提升船员安全和守法意识。四是刚柔同施,对钢材、煤炭等运输船舶进行重点排查,减少执法活动对水运经营活动的干扰;对轻微偏载和超核定载重线不足5厘米的船舶实施首违不罚,并督促船主主动进行整改,彰显执法的力度和温度。


    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阶段,该局将强化科技执法手段,通过AIS、智慧水运和“船港进出港”等监管信息化系统,以及无人机等先进巡航装备,进一步提升对超载船舶执法检查的指向性和精准性,努力将湘江长沙水域打造为船舶超载运输管理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