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通往大山深处的幸福路【图】

发布日期:2019-06-10 06:42
信息来源:
字号:【

64日,新邵县迎光乡红岩寨村彭满莲像往常去离家不远的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上班,他说:“以前想也不敢想,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一月能领3000多块钱。”便利的交通,是乡村创业的先天条件。因为路通了,不少人返乡创业。该村的毛江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就是如此,合作社帮助该村20多名贫困户脱贫。

路通了,村民搬迁沿路聚居,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大山,企业把生产车间搬进大山,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从曾经的黄泥巴路、砂石路,到如今的水泥路,全市3000余个村的村民因路对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期盼。

路通了,生活希望来了

修路前,新邵县寺溪冲村的村民大多居住在位于海拔400多米高的功德庵大山里,贫苦闭塞的生活,持续了多年。直到1984年冬天,一次历史性事件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动工后,群众主动帮忙修路,大家觉得这是村里的大好事。”该村71岁的李菊生回忆。几个月后,全村3.7公里的公路竣工。紧接着,该村80%的村民在马路沿线新修房屋,告别了深居大山的生活。

当年寺溪冲村修路,是全国自上而下实践“交通扶贫”行动的缩影。1984年,国务院动用库存粮、棉、布,“以工代赈”帮助贫困地区修路,交通部门抽出资金实行“交通扶贫”,地方政府积极筹资筑路。那年冬,邵阳市第一次掀起拓宽改造公路的高潮,全市6万名群众积极参与道路扩改,按照二级公路标准,沿原线路拓宽改造国道、省道332.71公里和重要县道34.5公里,还将338.5公里等外路改造为四级公路。这其中就包括寺溪冲村的这条希望之路。也正是这次修路热潮,邵阳市境内的公路建设得到长足发展,公路由求通型向求畅型转变。

1995年开始,全市再一次开展规模空前的新、改(扩)建公路,突破“瓶颈”的公路建设总体战。除集中精力新、改(扩)建国、省道,还新建和改造了一批县、乡公路。寺溪冲村又搭上了这次县、乡公路改造的顺风车,境内的乡道提质改造。村里一名又一名青年,在这里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开启了在都市学习工作的新生活。

 

如今,新邵寺溪冲村沿路聚居的村落。几十年来,村民们的生活因路而变,有了质的飞跃。

路通了,发展瓶颈打破了

邵东县双凤乡桐江源村和古奇洞村地处崇山峻岭之中,以前因没有打通断头路,村民出行成了大问题,也制约了当地的旅游开发。2016年底,在政府各部门的努力下,一条长5公里、宽5米的“天路”盘旋而上,直抵村里的玫瑰花种植基地。如今玫瑰花基地已经扩大到一万亩,1700多名贫困户从中受益,平均一年纯收入超过8000元。

如今的邵东县乡村,引入眼帘的是一条条通常清洁美丽的农村公路:平整水泥(沥青)路串联每家每户;沿线路灯、道路绿化、安保设施按标准设置;道路旁的玫瑰花基地、果园让村道更美……目前,全市农村公路管养里程1.9万公里,直接惠及500余万农村人口,关乎全省六分之一的贫困人口脱贫攻坚。

曾经,农村因公路建设、管养等不到位,成为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20165月底,该市全面启动“四好农村路”建设活动,建设活动为期5年。邵阳以此为契机,拉开农村公路全面提质的序幕,通过路面加宽、道路联网、深化养护体制改革、路域环境整治等,逐步做到养护理念、管养模式、路网结构、安全水平、养护能力、运营水平的转变和提升。

于此同时,邵阳市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批示、专题调度“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市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挂单列账、调度督办、下发督办令等方式,紧紧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的总体目标,强势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近三年来,邵阳市贫困地区完成农村公路窄路加宽2748公里,自然村通水泥路3003公里,建设安保工程2645公里,实施危桥改造175座,贫困地区交通条件进一步改善。

为了让农村公路有质的飞跃,邵阳市农村公路进行了高起点规划。目前,邵阳市正全力打造3+1农村公路融城板块(大祥、双清、北塔区+新邵县)、西部生态圈农村公路板块、新通道农村公路板块网(怀邵衡串联的洞口、隆回、邵阳县、邵东)等农村公路三大板块,推进农村公路提质改造(窄加宽)。

路通了,企业生产车间来了

 

如今,邵阳市乡村的水泥路路旁已大多加装了护栏。

司机刘师傅开货车多年,他笑着说:“现在基本是水泥路,路比以前更宽了,更令人高兴的是,马路边上还装了护栏,开大车运货更有安全感了。”

刘师傅的获得感来源于全市农村公路建设(自然村通水泥路和窄改宽),这项政策仅在2018年就直接惠及5000余个村组近60万贫困人口。

近年来,邵阳市交通运输部门全力助推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积极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最快、资金投入最多、公路管养最好、改革力度最大、安全形势最佳的时期。近三年,邵阳市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24.56亿元,占全市交通总投资的83.7%。市交通运输重点民生实事完成投资16.35亿元,重点民生实事建设量比过去十年总和还多。其中2018年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农村公路建设(自然村通水泥路和窄改宽)排名全省第一,取得历年最好成绩。初步统计,全市全年自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直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收1200万元以上,35年内可增收约8000万元。

这对于助力脱贫攻坚,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有着重要意义。企业把生产车间搬进大山,就是最好的例证。

2018年,在潭府乡陂丁村修建生产加工车间的新邵县四杰竹业有限公司投产运营,该公司在该乡流转竹林面积5万余亩,安置了300多名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目前,该村含贫困户在内的约80人在四杰竹业实现就业。潭府乡境内多个村庄的优质楠竹也一改小作坊加工的历史,加快规模加工、深加工步伐。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车间146家。

 

穿越山谷、串联村庄的邵阳农村公路。

有人说,路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发展史。李菊生这一代人见证了村里道路的新建、扩改、提质,也亲身体验了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深刻变化。如今,村民们的生活正如竹笋般,破土而出,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