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株洲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重要批示精神,坚持按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标准来建设农村公路,“四好农村路”创建已逐步成为株洲市引领美丽乡村建设、服务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升百姓出行品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多措并举,推动“四好农村路”创建
10月26日,株洲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推进会在茶陵县召开。会上,对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统筹协调,合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创建。株洲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株洲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株洲市“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指导意见》,成立以分管交通的副市长为组长,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市公路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各县市区政府也相应出台了创建方案,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多部门协调联动,上下齐心,形成合力,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提速发力,夯实主体责任,全面建好农村公路。夯实主体责任。每年年初,省厅年度计划下达后,通过层层分解考核任务,督促各县市区迅速启动项目;市政府绩效考核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各县市区政府重点工作、纳入公共财政预算;争取多方支持。积极与省发改委、省交通运输厅衔接计划及资金,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加大建设力度,提前实施项目,使农村公路建设在“量”上有突破;加大投入力度。主动与各县市区政府、财政部门沟通衔接。在明确转移支付资金全部用于交通运输发展,专款专用的同时,各县市区加大了投入力度,在建议计划上报时,要求项目所在各县市区政府必须出具“配套资金承诺函”,督促和指导各县市区积极组建交通投融资平台。目前共计落实融资20.8亿元。市财政拿出2300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配套奖励资金。通过筹融资渠道、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盘活闲置资产等多种形式筹集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有效推进了农村公路的建设;确保工程达标。坚持科学规划、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农村公路,围绕脱贫攻坚和促进经济发展,把贫困村、资源路、旅游路、产业路作为建设的重点。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及合同管理制,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三同时”、“七公开”制度,农村公路验收合格率达到100 %,工程进度一年比一年快,质量一年比一年有提升。
建立机制,健全机构,全面管好农村公路。健全管理机构。株洲市100%乡镇成立了交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农村公路的建设、养护、路政管理及超限治理工作,严厉打击超载及各种损坏公路设施不法行为,维护路产路权。基本上实现了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同时县、乡农村公路管理机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的比例达到100%;明确管理责任。按照“县级公路由县政府组织实施管理,乡级公路由乡镇政府组织实施管理,村级公路由村委会组织实施管理”的原则,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将“四好农村路”主要指标纳入了市政府对各县市区的绩效考核指标,明确了各县市区的“四好农村路”工作要“有安排部署、有组织推动、有督导考核、有政策激励,积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县级政府“四好农村路”绩效考核参照市级执行。
建养并重,强化考核,全面养好农村公路。目前,株洲市采取“市考核县、县考核乡镇、乡镇考核村”的三级监督考核模式。规范管理制度。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株洲市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实施办法》、《株洲市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改变养护考核机制,创造性地把全面考核形式转变成以路况考核为主、以点带面的考核形式,精简指标,阳光操作,严格奖罚,充分调动了各级单位的养护积极性,提高了养护质量和水平;完善考评机制。从2014年开始,市局考核办每个季度都组织技术人员对各县市区开展养护考核工作,对每季度考核排名结果及存在问题通报至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各县市区主管部门,并在局门户网站公示。同时市级政府专门设立奖补资金300万元,按年度累计得分进行综合排名,严格兑现奖罚。在考核过程中不断加强与县市区农村公路管理者沟通交流,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起到指导、督促的作用;推进改革创新。按不断深化养护体制改革,实行了“有路必养、管养分离”。目前,全市基本实现了管理范围内重要省道、县道的日常养护全部采用服务外包、养护大中修工程严格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创新了“常养公路承包竞养,乡村道路乡镇养护”的养护模式,把养护人员落实到了每一条路上,落实到每一公里,各乡镇也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各乡镇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人和机构,设立了农村公路乡镇管养机构,并明确1-2名工作人员。各村基本配备有专门的养护人员,负责村道日常养护。如攸县鸭塘铺乡创新以责任包干为重点的工作机制,推行 “办点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养护专干包路”的责任包干制度,并设立农村公路分片管理责任牌,确保了乡村公路管理率达到100%。
通过这些举措,株洲市农村公路管养水平有了很大提升。2017年全市农村公路综合好路率达86.9%,乡道、村道常养率分别达到93%、73%,绿化率超过88%,实现了农村公路的“畅、洁、美”。
路通车通,推进城乡一体化,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了方便农民群众“抬脚就能上车”,株洲市结合城乡客运发展实际,加快农村客运和城乡运输一体化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市完成农村客运招呼站建设投资3144万元,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2060个,有力推进了农村客运“车进站、人归点”。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持续推进,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98%,基本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出行需求。
选树典型,引领“四好农村路”创建
冬日,暖阳,茶陵县秩堂镇吉川村。
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畅洁绿美的农村公路。
平整水泥(沥青)路串联每家每户;沿线路灯、道路绿化、安保设施均按要求设置;道路旁的村民们正忙着粉刷自家的旧房外墙,让村道更美……
如今,吉川村的村民们实现了“出门水泥(沥青)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
今年以来,株洲市茶陵县将“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工作作为全县建成小康社会,全面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了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扎实推进。
茶陵县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强化监督机制,组织动员宣传,加大资金投入,全面开展“四好农村公路”创建工作。
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筹措机制。农村公路日常养护经费全部纳入县财政预算,部省资金作为养护工程补助。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严格执行“专款、专帐、专用”的原则,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大力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农村公路设立养护责任公示牌,加强社会监督。
完善道路交通网络。启动实施贫困村基础设施“一五十百千”工程,拟拓宽改造、提质升级和新建乡村公路1000公里。已确定总投资规模2.8亿元,其中路面投资2.4亿元,路基投资4000万元。目前,总上报里程1234公里,已验收合格139公里,送审评审公路145.1公里,为全县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发挥了“先行官“作用。目前工程正在紧锣密鼓的实施中。
抓好农村公路养护。始终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的方针,实现农村公路管养全覆盖。今年计划完成X058线水泥砼换板231立方米,清挖水沟3575米;C186线清挖水沟1730米;铲除路肩21208平方米;C186线路基加宽护墙147立方米,C632线浆砌水沟80米,砼路面清灌缝34715米,绿化修枝16.04公里,路边除柴草10.339公里;路肩培整4800平方米。
推进安防工程建设。2017年县财政配套资金2690万元,共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146.67公里,有效提升农村公路安全通行水平。目前第一批工程正在进行预算评审工作,第二批工程正在更改设计图纸。
株洲市认真总结、推介茶陵县的成功做法和经验,以典型带动全市“四好农村公路”建设。对照部省市相关要求,把握好标准,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建立领导联系点制度,实行市交通、公路局长包县,县交通、公路局长包乡,县交通、公路局副职包村的工作格局,推动各县市区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
株洲市茶陵县秩堂镇吉川村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