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栉风沐雨六十载,往事悠悠宛如歌。育英哺华几代人,喜看桃李满神州。自1956年建立的湖南交通学校,到现在的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院发展成了一所具有良好行业背景和社会声誉的全国重点高职专科院校。全体教职员工在湖南省委省政府和省交通运输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和衷共济、同心协力,从当初的一叶扁舟逐步打造成为一艘巨舰,一批又一批学业有成的交通建设人才从这里启程,奔向三湘四水、大江南北。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厚德树人、技能立业、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立足交通行业、面向市场经济、服务富民强省”的办学定位,为社会特别是交通建设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足迹所至,长虹卧绿波,天堑变通途。我院因此赢得了“‘路桥湘军’的摇篮”的美誉。纵观我院的发展过程,宛若一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
第一章 拓荒(1956—1981)
为适应湖南省交通事业发展的需要,1956年4月,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交通办公室、省委交通运输工作部、省交通厅共同研究决定建立湖南交通学校,也拉开了我院风雨前行的序幕。
学校定址在长沙侯家塘,占地面积27340平方米,侯家塘,当时地处南郊农村,这里杂草丛生,坟堆遍野,学校第一批拓荒者就是在这里披荆斩棘、白手起家。从当时湖南省交通建设的迫切需要出发,学校仅开设航道工程、公路工程、船舶技术管理、汽车技术管理四个专业。经过几年的建设,截至1959年底,学校教职工达115人,在校学生达526人,实验室及实习工厂固定设备投资约10万元。1959年,我校由湖南交通学校更名为湖南省公路学校,并新增筑路机械专业,学制四年。1960年4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将湖南省公路学校与湖南省航务学校合并,创办湖南交通学院。随着学校由中等专业学校升格为高等院校,在学校原有的专业科的基础上,学院增设公路工程、航道工程、汽车修造四个学系,均为专科,学制三年。1961年1月,学校又更名为湖南交通学校,学校设置了航道整治工程、公路与桥梁工程、汽车运用与修理、筑路机械运用与修理、船机制造与修理五个专业,学生规模1100人。1963年5月,省交通厅决定,将湖南省交通干部学校与湖南省交通学校合并。由省交通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同年11月,交通部决定将湖南省交通学校收归交通部管辖,并更名为长沙交通学校。1971年,湖南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组发出《关于改革中等专业学校的通知》,将长沙交通学校更名为湖南省交通学校。
截至1978年底,学校占地面积达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28362平方米。教职工总数达240人,在校学生达759人。建立了物理、化学、电工、汽车修理、土质地质、建筑材料等试验室测量、制图仪器室,图书6.5万册,建立了实习工厂和汽车驾驶实习车队,全校固定资产239.2万元,其中教学设备37万元。学校还编写了各种专业教材62种。1978年,湖南省交通学校已跻身湖南省重点中专学校之列,许多我校毕业的学生成长为技术骨干,有点还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各自的岗位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二章 探索(1981—2001)
1982年筹建队伍开进新校址工地,这是一块布满荆棘杂草的山包、洼地、池塘和坟墓的荒地,面积达81.21亩。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全体教职员工的集体努力下,短短两年时间,初步完成了新校的建设,1984年正式实现招生。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如路桥专业增加了高等级公路、高速公路的勘测设计和修建管养等新内容;财会专业增设了《会计法规》、《交通审计》等课程,加强了《珠算》《微机应用》的教学。1986年7月,学校迁建后的首届毕业生221人,由国家统一分配到地市交通局、湘运公司、监理所等省内交通系统各单位。1988年,学校相继落成了综合大楼、财会模拟室、电教馆,截至1990年底,图书馆的使用面积增加到1000平方米,藏书达4.5万册;实验室增加到23个。
1990年10月,学校制定了《湖南省交通学校“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在省交通厅大力支持下,学校经多方努力筹措,1993年至1995年,共投入资金1850万元,购置新的实验实习设备,建成实习工厂和29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量达11万册。汽车、路桥、财会专业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生产实习基地。在校生人数由“七五”期末的800人,发展到“八五”期末的1750人,为社会输送毕业生1200多人,学校规模又800名扩大到1280人。1996年元月,交通部批准湖南省交通学校公路与桥梁专业为部级重点专业点。1997年汽车运用工程专业成为部级重点专业点。
第三章 脱颖(2001—2009)
一、打造优秀团队
升格后,学院在省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逐步加大了基本建设和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入,用于改善办学条件。2004年和2006年,学院又分别并入了湖南省公路管理局技工学校和湖南交通高级技工学校,实现了强强联合,资源合理配置。在省国土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省交通厅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在长沙县干杉乡干沙村征地620亩建立新校区,2009年,学院总占地面积910亩,各种实训仪器设备总值11684.25万元。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学院共安排6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教师的引进和培训。升格前,学院只有专任教师123人,而现在,学院已有教职员工914人,其中专任教师572人,教授、高工、副教授占一半以上,研究生、博士占一半以上。拥有一批省级优秀专业教学团队、省教学名师、省级专业带头人、交通部专业带头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交通部职业教育研究会学科委员和湖南省交通厅工程招投标专家;成立了由企业工程师、行业技术专家、
二、深化教学改革
为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系企一体的专业建设模式,我院对各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整合和改革,遵循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需求为课程内容,以教学内容模块化为课程结构,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标准为课程视野,以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和仿真、真实实践教学环境为课程保障的课程建设改革原则,积极推行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教学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近年来,结合课程建设,全院教师主编、主审、参编了近百部较高水平的公开出版教材、校本教材,其中,《工程力学》印刷8万册,被吉林交职院、江西交职院、青海交职院等全国28所高职院校使用。学院现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55门院级精品课程,编写工学结合特色校本教材43本。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案例分析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双向互动式教学方法,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进一步增强。从2009级起,学院开始实施学分制,进一步深化和完善教学体制改革。
三、凸显专业特色
升格时学院只有土木路桥,机电汽车,信息管理3个系,7个专业,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和交通行业发展的需要。升格后,学院在大力加强专业建设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专业,直至今天,学院已经发展成6个系、28个专业的高等学府。学院专业设置注重与交通行业和湖南省支柱产业对接,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协调。打造了汽车运用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造价、物流管理等6个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品牌专业。形成了“系企一体化”的专业建设特色:对接支柱产业,“订单”规模大。学院先后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长沙中联重工科技股份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山河智能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等38家大中型企业开展了联合办学。运用企业品牌,冠名办班,成立了“三一班”、“元征班”、“中联班”、“民太安班”“运一物流班”等“订单班”,订单学生涉及到6个系、12个主干专业,占学生总数的33%。订单培养的规模、质量,产学结合的广度和深度均为全省同类学校之首;产学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好。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教育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管;实现三方共赢,发展前景广。 “订单”培养这一产学结合方式,做到了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对接、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对接、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对接,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此外,在长沙、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建立了77个稳定的与专业教学相配套的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有省内领先的路桥、汽车、工程机械等专业实训室85个和“中皇汽车修理厂”、“湖南金顺公路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等7家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
四、服务社会需求
“教育服务社会”,根据这一办学理念,学院实施了“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的“订单”培养模式,先后与三一重工、日本丰田、湖南路桥等国内外50多家大中型企业合作办学,订单学生校企共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过程校企共监、学生就业校企共管,订单学生覆盖所有专业,占学生总数的1/2以上,实现了学生毕业有工作、企业发展有人才、学校办学有生源。在内部管理上,学院也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保就业的综合措施:实施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就业工作责任机制;瞄准就业市场,优化专业结构,强化专业技术,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宗旨,广泛深入开展就业指导;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建设,多渠道开展毕业生就业推荐与服务工作。近三年毕业生首次平均就业率为91.15%,“订单”专业就业率100%。“出口畅”带来了“进口旺”,2009年我院文理科招生投档线均高于三本线。
学院还为三一重工、湖南远洋运输公司、湖南环达路桥公司等10多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为路桥建设工程提供工程监理、工程咨询、建筑材料试验检测,为社会提供汽车维修服务,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展技术研发等。承担了全省中职学生的汽车维修技能大赛。每年为企业培训职工10000余人,为新疆吐鲁番职教中心、青海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教师60余人;为常德中职等学校提供专业咨询和指导。先后接待省内外50余所职业院校来我院访问交流。2009年5月,牵头组建了湖南交通运输职业教育集团,进一步整合资源,促进交通事业的发展。近年来,中国教育报、湖南教育电视台、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新浪网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对我院的办学特色及改革成果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良好了社会效应。各级领导来我院视察后,对我院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实施订单培养的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对我院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成就给予了充分肯定。
第四章 展望
中部崛起,交通先行。中部通,则全国通;中部活,则满盘活。湖南是中部省份,位于中部地区与珠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区,是内地通往“珠三角”、“长三角”的主要通道。我院作为湖南省唯一一所培养交通类高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汽车运用技术、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工程造价、物流管理、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等专业直接与我省交通事业对接,机遇与挑战并存,任重而道远。学院目前的首要目标是通过国家示范建设验收,到“十一五”末,要使学院成为湖南交通运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成为行业和区域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中心;成为全国公路管理干部和中西部地区职业院校交通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成为湖南交通职教集团的核心;成为“行业领先、中部领头”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从1956年的拓荒建校到现在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了大发展、大跨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今天的湖南交通职院正满怀信心迎接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
2005年9月9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视察我院汽车实验大楼
学院50周年校庆
2008.9.17由19名四川地震灾区大学生组成的“兰天班”新生开学典礼
学院与湖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学院与中联重科举行联合办学签字仪式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干杉新校区鸟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