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至2日,省水运事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黄兴赴岳阳港、长沙港,对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息系统”)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并召开座谈会。岳阳市、长沙市水运事务中心负责人,以及两地6家船舶污染物移动接收企业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长沙港霞凝港区。
会上,各单位、企业分别汇报了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和信息系统使用情况,并提出信息系统的使用主要存在移动端信号有盲区、部分船舶和码头未有效使用、操作程序较复杂、服务经费未完全落实到位、跨部门工作难以协调等问题。
黄兴充分了解两地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的现状、存在的困难,并对现状和困难进行分析和解答。他表示,各船舶污染物移动接收企业要妥善保管好相关工作资料台账,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加强与兄弟企业、技术单位沟通交流,消除信息系统操作程序上的盲区障碍,熟练掌握信息系统的操作使用;对于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要及时向交通水运部门和信息系统开发公司反馈。各水运事务中心、交通水运部门要及时了解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工作开展最新情况,对经费渠道、部门协调等重点难点问题,要积极上报当地政府推动解决;要加强船舶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紧迫感,对标对表、抓紧抓实,从严推进完成相关工作指标。
长江经济带船舶水污染物联合监管与服务信息系统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发,有利于加快推进船舶水污染物转移单证管理电子化,在方便港航企业和船民的同时,实现船舶水污染物来源可溯、去向可寻,是提升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能力、整治长江经济带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突出问题的重要举措。
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已有154家港口作业单位、135家第三方服务公司、695个污染物存储设备注册使用该系统,共接收船舶垃圾582吨、船舶生活污水106994吨、船舶含油污水(残油废油)3324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