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郴州交通在G4京港澳高速公路耒阳大市至宜章段改扩建项目“中枢神经”的现代化集中场站全面建成并正式投产运行,这座占地100亩的集中场站被誉为“超级引擎”,集构建预制、钢筋加工、混凝土及沥青拌合、质量检测等多功能于一体,以“高效、绿色、智能”为核心,通过集成创新和智慧化管理提供强大的生产保障。
一是资源集约高效配置。场站采用湖南首条小型构件智能化生产线,智能布料、自动喷油、机器人码垛、模具翻转等环节无缝衔接,实现全流程“无人化”生产,以新泽西护栏为例,传统人工月产约1500片,该生产线仅3个月便高效完成11707片,产能翻倍,人效显著提升,同时,生产线具备柔性改造能力,可快速切换模具生产路缘石、排水管等多种小型构件,日产量达60立方米,生产周期缩短至6小时,构件精度高达99%。
二是科学减碳绿色再生。沥青拌合站平均日产量3360吨,高峰期可超4000吨,累计将为项目供应超23.51万立方米沥青混合料,其中核心亮点是大规模应用RAP厂拌热再生技术,将旧路面铣刨料按科学比例掺入新料循环利用,该技术成功解决废旧料堆存占地难题,降低生产成本约30%,节约新石材和沥青原料超60%,减少碳排放25%以上,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同时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与温度控制良好,品质优异。
三是智能升级引领行业。11台智能装备协同作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和智能编程将1米以上的钢筋废料回收再加工,损耗率从3%降至0.8%,钢筋加工趋近“零废材”。智慧管理平台实施“双重校验”机制,确保每盘混凝土配比精准,动态调整生产计划,实现混凝土精准、高效、不间断供应,单日最大产能1440立方米。集中场站的成功实践,实现了建造方式从“分散粗放”向“集约智能”、项目管理从“传统制造”向“现代智造”的跨越,显著提升了工程效率和绿色化水平,为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湖南智慧”和“耒宜经验”,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