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永州:“农村公路+文旅”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5-06-24 09:28
信息来源:永州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近年来,永州市坚持把“四好农村路”作为改善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加快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十四五”以来,我市累计投入资金约73.198亿元,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2609.67公里,其中完成旅游公路建设1165.851公里,全力疏通旅客出游“毛细血管”路网,用心串联全域旅游网络,精心打造跨区域精品线路,为永州旅游发展提供坚实的交通支撑。

规划引领 以路为脉串联文旅资源

积极依托丰富的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在农村公路规划建设中,坚持以路串景、路景结合,充分结合农业、文化、旅游等要素和交通需求,因地制宜,巧妙融入地域特色、人文景观、文化内涵,打造美丽乡村旅游路,提升旅游吸引力和体验感。同时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贯穿公路建设全过程,以“最美农村路”创建为主抓手,同步实施路域环境整治与人居环境整治,配套建设观景平台、骑行绿道、休憩驿站、生态停车场、文化标识标牌等设施,打造“通畅、安全、舒适、美丽、绿色”的旅游风景道,实现公路建设与生态发展的同频共振。近年来,向部省推荐了零陵区人何线、蓝山县云冰山C614线、祁阳市油茶大道等多条线路参评各级“最美农村路”,其中零陵区成功获评“湖南最美农村路”,蓝山县成功创建“湖南省最具人气路”,实现公路建设、生态保护与景观营造的协同提升。 

建设提质打造特色文旅风景道

一方面,聚焦重点线路,优先对连接核心景区、特色乡村、文化聚集区的农村公路进行提质升级。在道路沿线精心设计文化小品、景观墙、特色标识系统等,讲述当地历史故事、展示民俗风情、宣传特色物产。如宁远通过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与核心景区、旅游资源有效连接,积极推动农村公路建设与生态旅游资源有机串联,突出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等要素,“湖南省最美农村路”厦大公路将古村、农庄、九嶷山等串联为“一站式旅游带”,满足各类游客需求。另一方面,完善服务功能,围绕旅游需求完善公路服务设施,在重要节点设置旅游信息咨询点、特色农产品售卖点、标准化厕所、新能源车充电桩等,提升旅游便利性和舒适度,满足自驾游、骑行游等多元化需求,如江永县以优化文化旅游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现文化旅游交通网络全域覆盖为目标,不断推进“农村公路+文旅”融合发展,完善交通运输服务文化旅游基础设施,畅通交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主动脉”。

融合增效激活乡村发展新引擎

一是畅通旅游环线,通过农村公路网络,有效串联散落的景点,形成精品旅游线路。如祁阳市提质改造了潘市镇李家大院至陶铸故居公路、肖家镇黄龙景区公路等旅游资源路87.46公里,联通了浯溪碑林-黄龙景区-红军学校-石洞源景区红色旅游、唐家山油茶主题公园-德辉3A景区-麒麟山庄等旅游精品线路。二是带动产业兴旺,文旅公路的通达,有效盘活了沿线资源,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研学基地等业态蓬勃发展,吸引游客驻足消费。如依托蓝山县所城镇至湘江源公路A标段这条新改造的农村公路,湘江源瑶族乡坪源村发展起生态旅游产业,农家乐、民宿等一批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沥青路修到了家门口,村民将当地特色农产品快速运往各地,为乡村振兴按下“加速键”。三是提升民生福祉。“农村公路+文化旅游”模式,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还增加了农民收入,优美便捷的公路环境也显著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如零陵区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16个乡镇街道自身优势特点,建设过程中,统筹考虑群众出行和清洁能源、特色文旅、生态养殖、优质果菜等产业发展,努力铺筑“进得来、出得去”的产业大道,让村民共享交通运输发展成果。

农村公路提质改造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永州将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文旅”融合发展格局,实现以路兴游、以路兴业,为永州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贡献交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