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上午,在石鼓区杨灵公路,一辆搭载智能AI巡检采集设备的车辆仅用5分钟时间,就完成了5公里农村公路的巡检工作。这是衡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召开的智能AI巡检技术交流现场会实地观摩环节发生的一幕。在现有工作模式中,同样的工作靠人力完成至少需要两个小时。
为推进农村公路“四新”技术研究应用推广,提高衡阳市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巡查水平和效率,3月28日上午,衡阳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组织召开农村公路智能AI巡检技术交流现场会。在观摩现场,技术单位展示了智能AI巡检的设备情况,并初步介绍了设备的组装及运用方式。笔者在现场看到,这套设备可以快速便捷装载到机动车上,在时速60km的行驶环境中,5公里路程采集了大约2500条包含影像、GPS位置在内的前端信息。
据悉,通过采集设备采集的信息,经过AI模型智能识别分析后,可实现路面病害的高效识别、精确定位,并自主评定损坏程度、数量、病害种类等多个维度,这些巡检结果都能在巡查平台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不仅如此,遇到紧急病害情况,巡检系统还能以边采集边储存的方式实现快速处理病害,便于以最快速度派单,消除道路安全隐患。
据工作人员介绍,应用智能AI巡检技术是响应交通运输部在《“十四五”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纲要》中提出的研制推广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巡查的要求,也是推进农村公路“基础设施数字化”的重要抓手,有利于进一步提升优良中等路率、提高日常养护效率。衡阳市将于4月启动智能AI巡检技术应用,率先在四个城区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