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致富,先修路!”这句古训在白兔潭镇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作为醴陵东部的商贸重镇,白兔潭镇因烟花产业的繁荣和商贸的兴旺而被誉为“小香港”。近年来,该镇致力于解决交通问题,对镇内总长22公里的农村公路进行了全面的提质升级。通过整治交通顽瘴痼疾,不仅顺利完成了汽车站的整体搬迁,还新修了罗家冲路,有效引导了辖区企业的货运车辆。如今,多条美丽的乡村路在白兔潭镇涌现,居民出行更加便捷,回家路途也更加安全。
在公路提质升级的过程中,长马公路的改造尤为引人注目。这条公路不仅是山水村的主干道,更是村民们进城的必经之路。经过改造后,长马公路全长达3公里,路面宽度扩展至8米,呈现出一条崭新的黑色柏油路面。从空中俯瞰,这条公路与周边的稻田、农家以及山水景观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过去这条路坑洼不平,行车十分困难。如今它变得如此宽敞,我们货车司机终于可以畅行无阻了。”一位过路司机钟力由衷地赞叹道。
2024年春节前,白兔潭镇政府就新一年的民生项目广泛征询了各村意见,其中长马公路的改造修缮成为了焦点。镇党政办主任胡伟潇表示,经过深入调研和实地勘察,镇政府决定对这条路进行提质改造升级,并迅速向市政府提交了修缮方案。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方案顺利通过。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他们面临了诸多挑战,如涉及20余户房屋的让地和征拆问题,以及项目资金存在的巨大缺口。这些难题一度成为修建进程中的绊脚石。
为了克服这些困难,镇政府和山水村党委积极行动,与村民们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他们召开了多次村民大会和乡贤座谈会,深入解释修路的重要性和好处,并得到了村民们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些难题被一一克服,长马公路的提质改造升级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山水村的干部和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参与长马公路的提质改造。他们积极筹集资金,自筹比例高达50%以上,并累计捐献了8000余个工时。更令人感动的是,许多村民还慷慨地将土地、余坪、围墙、杂屋等无偿捐出,为公路建设和路基拓宽提供了必要的空间。在面临一个T字路口需要拆除道路两旁11幢房屋的难题时,村民们表现出惊人的团结和决心,仅用四天就完成了整体拆除后移工作,这大大超出了胡伟潇的预期。
镇村齐心,干部与群众携手共进。长马公路在2024年的2月破土动工,到了8月,其提质改造已全部完成。仅用了短短半年时间,大家就共同铸就了这条被誉为当地最美的乡村公路。此外,车站的整体搬迁也使得通行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在白兔潭镇全新的客运汽车站门前,中巴车售票员们热情地吆喝着,而附近的居民们则有序地登上进城巴士,开启新的旅程。
作为醴陵东部的商贸枢纽,白兔潭集镇的汽车站一直是私运中巴客车和小型客运车辆的重要中转站,同时也是当地居民出行的重要起点。然而,在搬迁改造之前,这个老汽车站却成了令人头疼的交通瓶颈。“即便是平日里,这里也经常拥堵不堪,更别提节假日了。”周边居民抱怨道。原来的汽车站位于镇区的繁忙路段,与派出所和第二人民医院相邻,多重人流量使得道路通行变得异常困难。
为了解决这一交通问题,白兔潭镇人民政府在集镇范围内进行了多次选址,最终决定将汽车站整体搬迁至文化路的一处闲置场地。“我们在那里加装了顶棚,并配备了值班调度室,以提升车站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镇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道。
汽车站的整体搬迁,有效地分散了原有道路的人流和客流,减轻了通行压力,同时将乘车客流引导至新址。这一重要举措不仅激活了文化路的闲置资源,还为周边商户带来了可观的流量收益。此外,去年7月白兔潭镇罗家冲路的顺利竣工,更是为周边群众带来了极大的出行便利,并承担起专供白兔潭镇辖区企业运输车辆通行的重任。
白兔潭镇区域内,矿山企业与烟花爆竹生产工区林立,这些企业的蓬勃发展带来了繁忙的货运需求,导致大小货车卡车在镇内穿梭不息。然而,过去这些车辆常常挤占集镇的道路,不仅严重损坏了路面,还经常堵塞交通,让当地商户和居民苦不堪言。
为了平衡道路通行与经济发展,白兔潭镇党委政府积极行动,多次组织专人专班深入企业沟通,并与交通运输、自然资源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共同现场勘查选址。经过努力,该镇于2023年3月正式启动了全长53公里的罗家冲路建设。如今,走在这条路上,卡车司机们再也不用担心与路边的摊贩或私家车发生碰撞,交通拥堵现象也明显减少,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
该镇的负责人坚定表示,他们将继续努力,致力于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更加安全、顺畅且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同时推动镇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和社会的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