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路超限超载治理这份考卷上,省际联合治超可谓一道压轴题。信息共享迟滞、组织协调困难、行政壁垒阻碍等诸多难点,对于物流繁忙的湘粤赣三省交界区域而言,困扰尤其明显。何以解题?
摊开地图瞩目湘东南,郴州是“答题人”中的重要一员——既是湖南“南大门”,又与江西赣州、吉安和广东韶关、清远接壤,郴州在凝聚湘赣粤区域执法监管和执法协作合力上地位重要。今年来,郴州市交通运输局积极与毗邻的粤、赣等接邻市州协调联动,推进区域执法协作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数字化,为湘赣粤交通运输区域执法协作贡献“郴州答卷”。
建立“三省八市”边际毗邻区域治超执法协作联席会议机制
12月28日,10时,郴州市、赣州市、韶关市、永州市等地执法人员按照市级协调、县级联动的方式,乐昌市与宜章县、崇义县与汝城县,仁化县与汝城县、桂东县与上犹县分别抽调公安、交通部门治超执法人员,分4个行动组在三省交界处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执法等模式针对重点车辆、重点领域、重点路段,开展湘赣粤省界区域联合治超集中行动日活动。
这次行动并非一时心血来潮。顺着时间轴往前循迹,今年,在郴州市牵头组织下,湘粤赣三省所辖郴州市、赣州市、衡阳市、吉安市、清远市、韶关市、永州市、株洲市共同印发《“三省八市”边际毗邻区域治超执法协作办法(试行)》(简称《办法》)并建立相应协作机制,明确从定期磋商、信息互通共享、常态化联合执法、案件协查联动、执法协作素质能力共建等方面进行合作。
为密切各单位联系,“三省八市”建立了联席会议机制。参与单位轮流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暨联动执法组长,每半年轮换一次。同时,郴州与“三省八市”其他成员单位分别签订了《“三省八市”边际毗邻区域治超执法协作框架协议》,明确了加强政策协同、完善工作机制、深化信息共享、强化协作联动等方面措施及要求。11月6日,“三省八市”边际毗邻区域治超执法协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暨第一届联席会议在郴州市举行。
当下,郴州市、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牵头,正在联合司法局制定《“三省八市”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取证规则》,解决“三省八市”交通运输执法结果不互认的问题,推动“三省八市”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违法行为认定和处理标准统一。
全年开展边际区域联合整治行动超70次
省际联合治超工作点多面广,跨省联动治超要想高效落实到行动上,信息共享是关键。
各县市区与周边市州县市区执法部门共享常在边际区域运输的货运车辆、货运源头企业摸排信息,有针对性查处边际区域重点违法车辆和违法企业。郴州与周边区域建立执法双向通报机制,通过证据移交、案件协查、信息抄告和信息协查等方式共享资源,实现了跨区域执法信息的高效传递和利用。
通过信息共享互通方式,今年以来,郴州与相邻地市远程线上方式办理边际区域违规货运源头企业案件36家次,追溯违法改装源头2家次,督促违法车辆履行行政处罚决定37台次。
在信息共享基础上,“三省八市”强化边际联合整治与监管。各县市区治超执法部门积极联动,以省际、市际、县际主要出入口、高速公路出入口所在乡镇及周边区域为重点,采取设点值守与流动巡查相结合、毗邻边际货运车辆信息互通、及时提供超限运输行为线索等方式,重点打击跨区域违法超限超载运输等违法运输行为。
今年以来,“三省八市”各县市区与周边相邻县市区开展边际区域联合整治行动超70次,检查各类货运车辆3000余台次,查获各类违法超限运输货运车辆270余台次。
为保障协作机制形成长效,“三省八市”交通运输部门将建立执法联盟专家人才库,通过互派师资学员、邀请实地观摩调研等方式联合开展执法培训、执法人员技能竞赛、参观学习等,提升治超执法协同协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