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桥,一段路;一群人,一起干;架起飞虹,沟通南北。
初冬时节,寒风凛冽,然而湘潭市下摄司大桥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干劲十足、一片火热,特别是现场还有这样一支队伍,头戴安全帽,身着救生衣,来来回回地攀爬、一步一步地丈量,寻找着质量安全隐患的蛛丝马迹,只为将下摄司大桥打造成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向湘潭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他们就是湘潭交通质安人,从下摄司大桥开工到项目重启复工,再到实现南北岸主梁及主拱合龙,历经八年,都始终走在前列、战在一线,用辛勤与汗水绘就下摄司大桥建设中的质安画卷。
1个项目监督组和300次项目督查
11月19日,随着合龙段钢箱梁吊装完毕,下摄司大桥正式实现合龙。时间往前回溯,下摄司大桥建设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受国家政策、资金拨付等因素影响,项目曾一度陷入停工状态,形成“半拉子”工程后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正式复工之前,湘潭市交通质安站主动出击,赶赴下摄司大桥专题调研项目复工复产质量安全情况,并邀请桥梁专家现场踏勘,召开论证会,及时消除存在的质量安全环保隐患,真正做到交通质安工作从调查研究中来,到真抓实干中去。
“我不相信坐在办公室里能发现问题隐患,项目监管必须到现场去,靠得越近,看得越清,才能管得越及时。”这是湘潭市交通质安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沈海清时常叮嘱项目监督工程师的一句话。“言必信,行必果。”湘潭市交通运输局第一时间成立项目质量安全专班,湘潭市交通质安站紧跟步伐,火速确定项目监督组,沈海清牵头挂帅、现场指挥,监督成员直插工地、紧密协作,共同践行“两天一督导”模式,对项目建设质量、安全、环保工作持续发力,全方位超前识别、防范、化解、处置工程建设风险。质量和安全,从来都是湘潭交通质安人心中的头等大事。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一把手”以上率下,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带队开展现场督查近300次,出动监督人员820人次,下发监督指令90份,施工高峰期曾一个月内开展现场督查21次。监管效果获得省、市一致认可,湘潭市交通质安站连续三年在全省交通质安座谈会上作典型经验交流发言。
每一声提醒、每一次督查、每一项整改背后都凝聚着湘潭交通质安人建设交通强市的拳拳之心,全力取信于民的赤子之情。
4个标段与5位监督工程师
下摄司大桥是湘潭有史以来施工工艺最复杂的过江大桥,加之项目分为4个标段、7家施工单位,施工内容涉及水中高支架、大节段钢拱梁水上吊装、超1000块砼桥面板吊装、上跨铁路桥、地下通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项目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可谓空前。
面对监管压力,湘潭市交通质安站精心组织,反复斟酌,选派了5位专业强、业务精、作风优的监督工程师组成项目监督组(其中4位党员、高级工程师),他们之中有经验丰富的质安专家,有冲锋在前的业务骨干、有敢闯敢干交通新人。团队成员针对项目特点,精心制定监督计划,明晰监管重难点,严抓严管事前“报监关”、事中“监督关”、事后“验收关”。
“质量安全隐患就藏在微小的细节和未知的角落里,除了细之又细、精益求精,真的别无他法。”湘潭市交通质安站副站长、下摄司大桥项目监督组组长何明霞说。为此,身负十级伤残的她带队坚守项目一线,他们与施工人员一起钻箱梁、爬桥墩、测焊缝,小到安全帽的佩戴,大到钢构件的吊装,从原材料检验,到重点环节、关键工序都逃不过监督组的“火眼金睛”。项目为了抢抓湘江枯水的黄金施工季节,实行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夜间施工的安全问题让监督组时时放心不下,对曾玉华、刘丹两位二胎妈妈而言,经常由于夜间督查而忽视家中尚且一岁的年幼孩子,虽有遗憾却心中无悔。
为确保项目施工安全,曾强经常凌晨还在管理群中传达极端天气预警提醒、安全警示消息,以便第一时间将险情传达到参建单位,及时防范、做好应对。监督组00后李宇轩,作为质安站最年轻的监督工程师,也是尽职尽责,敢打敢拼。项目监督组团结协作,大家一同头顶风雨、脚踏泥泞,查隐患、盯整改,全心全意为下摄司大桥建设保驾护航。
1面党旗和1个党支部
下摄司大桥项目推进到哪里,鲜红的党旗就高高飘扬到哪里。湘潭市交通质安站党支部作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紧扣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这一目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近两年携手振华重装下摄司项目联合党支部建立“三联”工作机制,即“政治理论联学、优势资源联享、实践活动联办”,聚焦通航安全、钢构件吊装等“急难愁盼”问题,开展“党建+项目质量安全造价”活动,组织领导现场领学、专家一线指导、党员实地攻坚、组织业务培训,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真正将“红色基因”注入交通建设高质量发展脉搏。
越到关键时刻,越能体现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担当。今年入汛以来,连日强降雨导致湘江流域水位持续上涨,项目防汛形势异常严峻。沈海清率监督组全体党员守土尽责,一边与风雨搏击,直击一线排查调度;一边与时间赛跑,与参建单位保持24小时动态联系,全力筑牢了防汛安全屏障。
6月18日上午10时许,凭借多年的桥梁监管经验和丰富的水文知识,何明霞精准研判湘江上游河道水位上涨情况,认为地势较低的加工场随时可能面临被淹风险。她立即向施工负责人打去电话“水位即将上涨至警戒水位左右,务必迅速转移。”电话挂断后,施工单位迅速采取“关、停、撤、转”等避险措施。2小时后水位迅速上涨,最高水位涨至37.5米(距警戒水位仅差0.5米),因转移及时,处置得当,措施有力,项目成功避险。
面对湘江汛情,她以3次涨水前的及时提醒换来了项目安全度汛,人员“零伤亡”、机械设备“零损失”,以实际行动阐述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与奉献。
路还在延伸,桥梁还在架设,质量安全监督,就一刻也不会停歇,湘潭市交通质安人将一如既往,用忠诚与担当铸就国省重点项目品质丰碑,全力当好交通建设项目质量安全的坚定捍卫者。⠂⠂⠼/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