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好了,今后我再也不要用背篓送脐橙去主公路上车了!感谢党!感谢交通局!”7月31日,看着门口刚刚修建好的宽敞整洁的黑色沥青砼路,龙山县里耶镇比耳村63岁的石宗林笑得合不拢嘴。
比耳村位于龙山县里耶镇,坐落在湘鄂边陲美丽的酉水河畔,距离“天下秦城里耶”5公里,面积5.4平方公里,全村5个自然寨,7个村民小组,291户,1285人,是典型的土家族原生态文化聚集村之一,曾先后获得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省级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据村书记石勇介绍,比耳村以纽荷尔脐橙种植为主要产业,1993年,从当初的500颗树苗5亩地,发展到现在的全村种植面积达到3800亩,年产量750万公斤,产值3000多万元。果实成熟季节,每天都有六七辆大挂车过来装货,产品畅销北京、上海、东北三省等全国各地。但由于比耳村地形一面背靠大山,一面临接酉水河,地势陡峭,村里原有的3.5米宽的村级路大货车根本开不进来。历年来外地购买脐橙的大货车只能停靠在远离村子的主公路边,等村民靠背篓、三轮车、“双排座”等工具运送脐橙装车,既耗力又费时,还要花费不小的开支。拓宽比耳村级公路一直是全村群众的最大期盼。
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今年初,龙山县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积极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通过实地勘察,制定出比耳村产业路提质改造工程计划。该工程起于里耶树木村,止于里耶岩冲村,全长9.6公里,主要是将原有的3.5米路面加宽成为5.5米的路面,增加部分错车道,加铺水稳基层与沥青面层,解决货运车会车难、转弯难的问题,工程总投资为1400余万元。
3月23日工程开工后,针对今年上半年雨水特别多导致工期不足的情况,龙山交通人积极应对,紧扣质量与安全这一主题,多措并举,确保工程的如期完工。一是合理划分工区,县远大路桥公司抽调精兵强将,鼓足干劲施工,投入挖掘机、铲车、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十余台,每台设备配备两个机手,根据天气预报安排好作业点及人员,做到人休机不休,“大雨小干、小雨大干、天晴拼命干”,让“白加黑”“五加二”在工地形成常态化。二是县交通运输局主要负责人经常深入工地实地指导督导工程进度,并派出精干技术力量,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进行指导,做到只要有施工作业面,就有技术人员在工地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交通主管部门、施工方、监理及质监部门每月召开一次大会,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发现问题,总结原因,安排计划,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采用流水作业,一道工序接一道工序,为工程的如期完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建立施工微信群,加强指导与服务,施工队进场后,建立了比耳村道施工微信群,把当地镇政府、村委、电力部门、通信部门及项目参建单位都拉进群,每天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推动工程迅顺利实施。四是项目全体建设者放弃节假日和双休日,连日作战,展现出交通人吃苦耐劳敢打硬战的风采,默默地奉献出自己力量,为全县首条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路的早日竣工,刷新了新时期农村公路建设的开竣工新记录。
坡下酉水悠悠,坡上果实累累,走在新修的黑色沥青路上,石书记兴高采烈地算了一笔账。以前每斤脐橙的转运费需3分钱,人工费每斤需3分钱,每年这两笔开支就需要90多万元,还不包括损耗。“搭帮党的好政策,感谢交通人的辛勤付出,帮我们村解决了实实在在的困难!”大学毕业返乡创业,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奔小康的“85”后村书记真诚的说道。
龙山县首条乡村振兴产业路的竣工,必将助推比耳村经济再腾飞。更多的产业路建设号角声,必将描绘出龙山农村农业发展的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