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长沙市交通运输局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奋力推动全市交通运输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交通强国建设作出长沙贡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发挥交通项目在扩大有效投资、畅通内外循环的重要作用。1—3月,长沙市完成省计划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78162万元,为去年同期的275.7%,为年度计划的38.7%(2021年省计划下达我市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20.2亿元,不含航空、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方面,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启动建设;长沙高铁西站综合客运枢纽和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正在办理前期手续,预计年底前可开工建设。铁路方面,常益长高铁即将铺轨;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西环线正在进行站点和主体结构施工。公路方面,宁韶高速、江杉高速、集里-焦溪公路建设持续推进,暮坪湘江大桥已经开工,S326线浏阳市普迹至雨花区跳马公路即将开工。水运方面,铜官二期有序推进,新港三期南片区完成交工进入扫尾阶段。站场方面,顺丰长沙电商产业园、长沙大河西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稳步推进,顺丰预计年内完工投产;长沙铜官港区水运物流园、圆通速递华中管理区总部基地建设项目和深国际长沙综合物流港开工建设。规划方面,“十四五”交通规划编制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在组织开展规划环评,预计7月底前完成汇编发布。
服务“三个高地”建设。为“三个高地”建设畅通经济循环。开通定制客运20条、园区公交16条,各园区到中心市区实现“零换乘”。打造梅溪湖—高新区2条智能网联定制公交示范线,开通智慧公交线路3条。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构建以三级节点为支撑的城市配送体系,新增纯电动配送车辆2656辆。
推进长株潭交通一体化。推动长株潭“三通四化”,即路通、车通、卡通,以及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运输服务、公共交通一体化。交通规划一体化方面,落实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五年行动计划,签订了长株潭城市群共建综合交通枢纽合作框架协议。综合交通一体化方面,形成了“一铁五干四高速”的城际交通体系(长株潭城际铁路;洞株公路、韶山南路、芙蓉南路、潇湘大道—沿江路、潭州大道;长株高速、京港澳高速、长潭西高速、京港澳高速西线)。运输服务一体化方面,三市交通物流网络化效应凸显,长沙与株洲、湘潭的公路联系占所有市州的48%。公共交通一体化方面,长株潭城际铁路日均客流量达2万人以上;三市间已开行5条城际公交线路,“潇湘一卡通”实现三市公共交通、停车等场景的全面应用。
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突出改革破题。长沙公交集团挂牌成立,进一步实施“大产业、大集团”的战略选择。抓好网约车、共享电动车等新业态管理,建立运力投放机制,出台系列监管制度。突出服务提质。编制了主城区公交站场规划建设实施方案,提升公交用地保障。深入开展出租车市场乱象整治,保持巡游出租车顶灯的公益性,全面清除商业广告。突出智慧赋能。长沙市交通综合运行协调与应急指挥中心(TOCC)成为智慧交通大脑,在全国属于先进水平。智能网联、无人驾驶应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开通智慧公交线路5条,开放无人驾驶出租车测试服务,2000余台公交车、2300余台危货车辆安装了智能终端。突出绿色优先。纯电动公交车占比达69.9%,推广2000台比亚迪、1200台吉利纯电动出租车,新能源网约车占比达59%,均位居省会城市前列。
增强行业治理能力。在全省率先构建“大交通”机制,成立了市长任主任的“长沙市交通运输委员会”。长沙首倡的“路长制”被列入中央“1号文件”在全国推广。综合执法改革、科技治超经验得到交通运输部肯定。铁路路域环境整治经验在全国推介,长沙市人民政府在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作典型发言。铁腕推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全市交通系统连续4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责任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