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长沙市以交通铁军担当写好执法改革新答卷

发布日期:2021-01-25 16:18
信息来源:长沙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2020年,长沙市整合相关力量组建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这不仅是名字的变更,更是长沙交通运输执法迈向高质量的起点:通过巧做“加减乘除”运算,勇闯改革“无人区”,路政、运政、水运等门类的交通执法从“九龙治水”迈向“一龙管水”,实现了长沙交通运输领域“一支队伍管执法”,探索了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改革创新路,铸就了一支能打胜仗、善打硬仗的执法铁军,持续守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为推动长沙交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为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改革提供“长沙经验”。

一、改革:“一龙管水”提升执法效率

根据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2020121日,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将原来11家执法部门共同承担7个执法门类的执法工作统一由一家承担。

改革是大势所趋,全国同题作答,如何改出成效?长沙的做法是,坚持“顶层设计”与“自主创新”相结合,巧做“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建立适应长沙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体制。在机构整合上做“加法”。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实现领域内一支队伍管执法,统一安排、统一调度,解决单个部门执法力度受限、多个部门联合执法协调困难的问题。在职能聚合上做“减法”。有机整合市区两级执法力量,剥离整合局属各事务中心行政执法职能,减少执法层级、环节和步骤,减少执法人员数量,执法队伍更加精干、职责更加明晰。在工作融合上做“乘法”。打通各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交通执法常态化衔接通道,建立与公安、城管、环保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实现由单打独斗向合力攻坚,由突击整治向常态管理转变。在执法难题上做“除法”。合理运用法规政策突破执法瓶颈,提高交通执法震慑力,做到合法不扰,违法必究,减少企业检查负担,避免多头执法。

查处交通违法不能简单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需要从全市层面一盘棋考虑。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长沙探索出了一条具有长沙特色的“市区共管、以市为主”的创新路子,解决了市级“管得了、看不见”、各区“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市区两个层级的积极性,得到了国家、省级交通部门的肯定和推介。

改革实现了交通执法从“九龙治水”向“一龙管水”迈进,大幅提升执法效率。执法模式更为多样。设立的8支专业队伍负责公共交通、高速公路、水上交通、危货运输、工程在建项目等重点领域和大案要案查处,是“专科医生”;6支驻区执法大队负责辖区常规性、即时性、全面性的执法和巡查工作,是“全科门诊”。这样“专业执法”+“综合监管”相结合的运行模式,有效遏制了交通运输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

执法态势更为高压。交通顽瘴痼疾整治成效显著;开展瓶装液化气运输市场、成品油运输市场等系列整治,2020年查扣危货运输违法案件较前年增长20%;对市民投诉较为集中的公交车站外上下客、公交车到站不停、无证网约车、非法营运“黑车”等违规违法行为重点整治,出租车、公交车不文明经营行为明显减少,行业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

法门类更为全面。开展高速公路路域环境集中整治,为打造长沙“畅、安、舒、美”高速公路贡献力量;对全市交通工程项目进行全流程监管,进一步夯实工程质量执法基础;规范机动车维修行业经营秩序,坚决打击私设教练场、无证经营、违规开展驾驶员教学培训等违法行为;以“执法+监管+服务”小单元监管为工作突破口,在全市地铁5条线105座车站建立起执法监管单元链,并交互形成大单元执法监管网。

二、担当:能打硬仗护航市民出行

2020年初,刚完成挂牌的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迎来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从最初的遭遇战、阻击战,到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的“双战役”,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党委班子率先垂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体执法人员履职尽责。牵头市内几大汽车客运站场的疫情防控组织工作,有效阻断了疫情通过客运班线传播。联合望城区、开福区开展水陆管控,及时为管控船舶、车辆提供生活和防疫物资,管控来自湖北沿线港口船舶549艘,发现并管控了湖北来长沙的确诊船员,确保了疫情没有从水路输入长沙。加大对辖区220公里线路安全执法巡查,有效保障了应急物资、群众生产生活必要物资运输通道安全畅通。在疫情大考中汇聚了交通力量、彰显了交通担当、见证了交通奇迹,圆满打好了疫情防控的阻击战、运输畅通的保卫战、复工复产的主动战。

百炼淬成钢,忠诚显担当。以党建铸就品牌,以学习凝聚思想,是这支“执法铁军”的秘诀。

改革能否顺利推进、扎实落地,干部是决定因素,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抓党建强队伍”的工作思路,提升干部队伍素质。以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抓好“三会一课”,坚持每两周一次支部党员集中学习,每月一次“学习强国”积分排名。开展警示教育、廉政教育主题讲座,筑牢了职工思想防线,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廉洁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伍。

从“刚性化”执法到“刚柔并济”执法,让执法真正“蹲下身,服人心”。

执法的目的不仅是“打击”,而是更好地“为民”。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一方面针对恶意扰乱经营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另一方面,坚持“宽严相济”,强化执法“教育”内涵,采取柔性执法方式,对轻微的违法行为以劝解、教育、训诫为主,推动综合执法从“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变,彰显执法的“温度”。

三、创新:科技创新实现全天候监管

数百名执法人员,要管好体系庞大的长沙交通运输市场,难度很大。只有将执法手段从过去传统的“人海战术”逐步向科技创新迈进,通过人和信息化技术的配合,才能实现全方位、全天候执法。

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网络+执法”模式,整合公安交警、路政、运政、水运等分散的执法数据资源,打造“可视化指挥,扁平化调度,网格化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平台。依托交通智能监管平台、天网系统等技术设备,长沙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局建立非现场执法检查系统,实现了重点区域、路段、站场、港口全天候视频监管,打造了交通运输执法“千里眼”和“指挥部”。

得益于科技创新,长沙公路治超走在全国前列。

2020年全省科技治超现场会在长沙市望城区召开,洪家站公路治超系统走在前列,“长沙经验”在全省推广。该站公路治超系统借助华为的AI算法、智能机柜等先进手段,实现了全天候24小时不停车超限超载精准检测,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压力,有效地解决了超限超载治理的顽疾问题。

如今,长沙已建有30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11个超限检测站、18个治超场所、187个路面监控,形成了全覆盖、全天候、全过程监管的不停车超限检测非现场执法+指挥调度路面精准查处的科技治超网,货运车辆超限超载率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