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长沙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应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重大影响,全力以赴抓重点、补短板、防风险,交出亮眼“成绩单”。全面实现交通环节疫情“零报告”,被授予“全国交通运输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顺利通过部委初步验收,创建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长沙市成功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城市;长沙市交通综合执法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立了“市区共管、以市为主”的执法机制。
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
切实承担起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组组长单位职责,实现交通环节疫情“零报告”。守好城市大门。在站场枢纽牵头开展“五包一”联防联控。涌现出以“硬汉”鲁力同志为代表的先进典型。阻断疫情传播。以超过国家标准的要求,对公交车实行“一趟一消毒”,出租车实行“一趟一客一消毒”,公交设施每天2次以上消毒通风。给交通企业发放紧缺的防疫物资,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确保从业人员疫情“零发生”。保障运输畅通。发挥“路长制”作用,没有一条公路被“硬核”阻断,在绝大多数城市停运公共交通的情况下,长沙是保持畅通的40个城市之一。储备40台车辆的应急运力,保障应急物资运输。抓好复工复产。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交通企业于2月底基本复工复产。对出租车“份子钱”予以减半,给公交、出租、道路运输企业给予直接补贴,共计为交通企业争取资金1.8亿元。为企业复工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运输服务、“点到点”通勤班车服务,累计接送人员2.6万人次。
交通建设大会战谱写新篇章
航空和铁路方面,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动工;常益长高铁加快推进土建工程,长赣铁路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公路方面,长益高速扩容已于8月底通车,宁韶、江杉高速加快建设。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可达到102公里,洞株公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在“三干”中率先建成,绕城高速大托收费站提前投入使用。全年预计完成新改建农村公路1200公里,完成提质改造40公里,完成安防工程820.9公里,实现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组组通”,均超额完成任务。顺利完成“十三五”全国干线公路养护管理评价工作。水运方面,霞凝港区三期工程已完工,铜官港区二期加快建设。
运输服务保障彰显新作为
公共交通持续完善。公交企业改革全面启动,市公交集团加快组建。完成了2072台公交车的智能化改造。在开通智慧公交315线后,相继开通了3、9号线,提升了公交通行率,完善驾驶行为监管,保障公交运行安全。道路运输转型升级。8月起全省公路货物运输周转量累计增长由负转正,截止10月累计增长1.2%。打好蓝天保卫战。全市纯电动公交车达5724辆,占比69.6%;纯电动网约车达1.1万台,占56%;纯电动巡游出租车投放量达2119台,均位居省会城市前列。加强港口污染防治,深入推进港口岸电LNG应用推广,在省内率先落实I/M制度。
行业管理水平实现新提升
完善交通规划。编制我市“十四五”交通规划“1+2+6”体系,基本形成“十四五”规划项目库。《长沙港总体规划》修编完成。狠抓安全生产。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交通问题顽瘴痼疾整治,“两客一危”车辆违章次数同比下降47.87%。3189台“两客”车辆和2460台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已安装智能监管设备。完成高铁、普铁、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加强监管执法。深入推进大数据治超,新建不停车检测系统13套、超限检测站引导车道及电子抓拍系统4个,违法超限超载行为同比下降30%。推进执法改革。综合执法改革顺利完成,率先建立了“市区共管、以市为主”的执法机制,率先探索理顺交通主管部门、综合执法机构、行业发展机构的职责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完成“三集中、三到位”改革,进窗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共168项,其中“最多跑一次”事项占事项总数的70%,所有事项承诺期限均压缩到法定的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