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关键阶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有关部署,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再接再厉、知重负重、敢为善为,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勇当逆行者,争当先行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切实维护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保安保畅,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
坚持“一断三不断”。在坚决阻断病毒传播渠道的同时,切实保障公路交通网络不断、应急运输绿色通道不断、必要的群众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通道不断。迅速撤除所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防疫站;下发《保障公路交通持续通行的紧急通知》,督促各县市区全面排查整治国、省、县、乡、村道路阻断情况;累计投入393.4万元,出动人员7596人次、机械7503台次,清除各类路障39吨、清理塌方6827立方米、修复路面495平方米、修复安防设施36处。全市35个高速公路收费站192条通道、288条国省县普通公路全部保持畅通,辖区内10对高速公路服务区、4个普通公路服务区全部正常开放。
落实“三不一优”。对防疫物资运输、医护人员和疫情人员转运等应急车辆,不停车、不检查、不收费、优先通行。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和“特快”通道,向运输企业发放运输通行证79张,抢运“两类”物资780余车次;协调火车站采取“优先取送、优先编车、优先上线”等措施,抢运化肥、种子、农药等春耕重点物资360余车次2000余吨;为8家医院提供24台免费定制公交车,备勤50台公交车、50台巡游出租车为防控一线、重点物资生产等单位提供点对点无偿运输服务;于2月17日起实行收费公路免收车辆通行费。
二、科学防控,实现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
强化值班值守。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防疫站值守人员安排到株洲火车站、武广株洲西站及各客运站、公交站、码头、交通运输工具消毒点进行值守,督促落实各项防控措施;配合属地政府及街道办事处,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到塘头社区、荷叶塘社区等排查登记住户信息、开展防疫知识宣传;成立4个综合执法组,对武广西站、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中心汽车站、大丰站、芦淞市场群及周边区域进行不间断巡查,严厉打击非法营运等违法违法行为。
强化物资保障。面对防控物资普遍短缺的情况,我局不等不靠,累计投入70余万元,从多渠道购买了口罩、手套、防护服、体温枪、防雨服、帐篷、84消毒液、酒精、白醋、抗病毒药品、姜茶、艾条等物资,送达至防控一线岗位和急需人员;帮助株洲火车站、武广株洲西站和中心医院紧急调运X-云热像体温检测仪和门柱式红外线人体温度快速筛检系统4套。
强化动态监控。充分运用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两客”车辆、公交车、巡游出租车、海事船舶等所有交通运输工具进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重点检查防控措施到位情况和是否有疫区出入轨迹,累计推送预警报警信息、温馨提示短信64900余条;成功劝返6台欲驶往疫区的车辆;对23台有疫区运行轨迹的车辆重点监控,暂时停止运营并要求驾驶员居家隔离观察。
三、精准施策,全力助力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在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到位的情况下,逐步恢复全市公共交通运营服务,已恢复公交69条线路338台车,客运175线路509台车,出租车253台车、水运渡口38个客船38艘;有序推进交通重点项目勘探、设计、建设、监理等单位和运输企业复工复产,醴茶铁路复开、株洲市智能轨道交通系统(ART)、醴娄高速、云龙楠山铺至醴陵塘坊公路等一批重点项目已恢复前期和建设,旅客运输、货物运输、机动车维修等运输企业大部分恢复营业;积极谋划推动2020年交通运输工作,启动了株洲市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编制、普通铁路安全隐患整治、2020年建设计划申报、2020年大中修项目申报和2020年路面改善项目申报等一批重点工作。
加强服务指导。派出专门工作组督促企业严格落实复工前“七个必须”和复工后“五个严禁”;督促交通运输工具严格执行《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印发公共交通工具消毒操作技术指南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积极协调解决了复工企业防护物资紧缺、缺水缺电、工作人员返程受阻等实际困难,解决醴茶铁路复工施工人员集体宿舍、封闭式管理等问题。按照“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的服务机制,动员全市5家包车客运企业20台专车“点对点、一站式”直达包车运输服务,为企业协调包车事宜,快速审批办理省际县际包车牌提供便捷服务。截至目前,组织返岗包车20车次运送农民工返岗复工440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