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汽车跳,郴州到”向“车到郴州路好走”的驾驶体验,从公路部门单打独斗、举步维艰向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合力的常效化制度完善,从单一的路面治理向源头企业、货运车辆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从最初的“人海战术”向非现场执法的“智慧”科技手段运用,无不彰显着“治超郴州模式”日新月异的生命力、革故鼎新的创造力和创先争优的引领力。
2010年3月,郴州在全省率先吹响新一轮公路治超号角,通过持续不断的探索,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科技先行、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回眸十年治超风雨历程,成果丰硕,亮点纷呈:超限超载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双超”率由治超前的86.49%持续多年下降到0.5%以下,车货总重超过49吨的严重超载运输行为基本消除,因“双超”引发的交通事故基本消除;多年来全市干线公路优良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相比2009年提高40个百分点,路况优良增幅居全省前列。十年间,全市共出动治超执法人员300万余人次,检测车辆2000万余台次,查处“双超”车辆21万余台次,卸载超限货物25万余吨……
触目惊心的路桥伤痛,唤起强烈觉醒
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成为路之殇、桥之痛。据统计,2001年至2009年,全市公路部门因超限运输有近1亿元资金投入到公路日常养护,却仍难以确保路桥的安全畅通。超载超限运输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损害更是不可估量。在郴州,每年70%的交通事故由超限超载引发,在超限超载运输事故中伤亡的人数超过安全事故伤亡总数的50%。
超限超载引发的严重后果,催生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开展治超的坚定决心。市委书记易鹏飞到任伊始,就明确强调“治超必须常抓不懈,一抓到底,绝不允许反弹。我们决不能因为追逐利益,既违法,又违反科学,还违背常理。治超必须持之以恒。”市委副书记、市长刘志仁也反复强调:“我们要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宗旨,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主动作为,压实责任,继续加大治超力度。”为此,市委、市政府响亮提出“抓治超就是抓环境、抓治超就是抓发展、抓治超就是抓效益、抓治超就是抓和谐”,将治超列为推进依法治市,优化法治环境、经济环境,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的重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治超工作的具体任务和工作举措,规划了治超工作蓝图。市级层面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顾问,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常务副组长、2名副市长任副组长、23个部门25名处级领导为成员的治超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市直有关部门是本地区、本行业治超的责任主体,行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在汲取过去治超工作中部门职责不清、各自为政、力量分散,导致屡治屡反弹的深刻教训后,我市将治超工作由过去的部门行为上升为统一领导、各方联动的政府行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治超工作格局。
“治超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实打实、硬碰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经常强调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多次深入治超一线督查,促使各级各部门时常保持治超工作的高压态势,实现了‘要我治超’向‘我要治超’的大转变,执行力大大提高。”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治超办主任吴峰介绍。
以责任倒查为重要手段的“治吏”形成了高压“治超”的态势,印证了市委、市政府“谁不治超就治谁”的践诺。开展治超工作十年来,全市有98名违纪违规人员受到党纪、政纪处分,350家责任单位被责令限期整改,3个县政府向市政府作出深刻检查,4名县级领导被诫勉谈话。
铁腕挥重拳,路面治理实现拉网合围
扫除障碍、打破常规、创新机制、综合推进,郴州市治超工作踏上了铿锵行进的艰辛破冰之旅。治超初期的2010年3月,来自各方的压力如潮水般汹涌而至。市内100多家化工、发电、水泥、矿山等大型企业纷纷向市政府报告,要求开辟重型车辆绿色通道,办理特别通行证。“治超没有特殊领域、特殊企业、特殊项目、特殊车辆,郴州决不要带血带泪的GDP!”面对压力,市委、市政府态度果敢坚决,对查出的超限超载车辆,严格落实处理程序,一律不准打招呼、开口子,坚决杜绝和打击超限超载“人情车”。全市共设立21个治超站、14套不停车超限检测系统、284个乡镇执勤点,每天有执法人员上路值勤巡查,路政、交警坚持联合执法,做到逢车必检、逢超必卸、逢超必罚,依法严查路面“双超”车辆。
2010年7月22日凌晨,数十台非法超限超载车辆非法聚集在京港澳高速公路郴州出口广场,企图集体冲卡,逃避执法检查。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与以前不一样,市治超办在短短半个小时内,紧急调集了市公路、交警部门和北湖、苏仙两区政府、耒宜高速公路管理处、省高速交警支队耒宜大队的执法人员70多人,赶到现场增援,在出口两侧设点布控,将这批非法超限超载车辆全部拦截。
货运运输关联度高,辐射周边面广。针对边际地区短途超载多发现象,我市于2013年启动了边际区域治超风暴行动。汝城、宜章、临武等8个县先后与广东清远、韶关,江西赣州及省内的永州、株洲、衡阳等相邻市县签订了边界地区政府联合治超协议,建立了联合治超执法工作机制。
为有效遏制新规实施后,违法成本降低造成的超限超载违法行为抬头趋势,苏仙区政府强势出击,构建了“无缝隙、拉网式、全天候”的工作格局。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整顿,2017年该区在全省治超工作分片督导县市区排名中,位列全省第1名。
一轮接一轮的集中联合整治行动,在全市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治超热潮。十年来,全市共处置冲关闯卡、暴力抗法等案件127起,拘留处置134人,查处超限100%以上的恶意超限车辆1.7万余台次,保持了强势治超的势态。
堵截并举,强化源头管控措施
车辆和货物,是“双超”运输的两个源头。只有抓住源头监管的“牛鼻子”,才能减轻路面治理的压力,从根本上堵住货运车改装、货源地超限超载行为。为此,郴州市通过“三抓”(即狠抓载体环节,严厉查处车辆非法改装和非法改装车辆上路行驶现象;狠抓装载环节,严格规范货物配载秩序;狠抓乡镇治超责任落实,规范治超基层基础工作)实现源头治超。
在源头治超风暴行动中,全市共查处非法改装车辆2.6万台,取缔非法改装窝点152家,取缔非法源头单位211个,清理货场非法占地750亩,5家源头企业被责令停产整顿。
永兴县是郴州市重点产煤区之一,涉煤运输一直是该县源头治超的重点。该县县政府针对矿产品(煤炭)源头企业分散,源头治理难度大的情况,以科技治超为抓手,投入1328万元建立矿产品税费征收及治超监管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辖区内矿山企业、验票站点、治超站点的监控设施和21家煤炭生产经营企业的磅房、15个煤税征收站的称重限重设备设施纳入该系统,并将全县3618台货运车辆办理了车辆准运证IC卡,严格货运车辆运输管理,用一张小小的卡片就把住了源头治超关。
滩洞二矿煤矿业主李国云很清楚开展治超前后的变化:“原来没有治超之前,一吨煤运往广东的运费是70到80元,很多司机都是多拉快跑,在路上爆胎、断大梁的事情经常发生,不仅造成路上堵车,而且还压坏了公路。如今政府开展治超后,真心为老百姓着想,现在一吨煤运往广东的运费是120元左右,车辆事故少了,保护了公路,我们老百姓都积极拥护。”
十年来,全市先后查处证照不全源头企业713家,取缔211家;清理货场非法占地894.9亩;责令153家货运源头企业停产整顿。同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车辆违法超限超载信息抄告制度和工作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货运车辆、驾驶员、运输企业的监管,对多次违法超限超载和恶意超限超载的车辆、驾驶员和企业从严处理,纳入“黑名单”管理。截至目前,郴州市向省、运管等单位报送“一抄四究”信息32290条,对货运车驾驶证计分18359分。
规范执法,打造刚性治超铁军
治理超载超限,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要打造一支严格执法的“铁军”。
为规范治超执法,市委、市政府启动治超工作之初,就建立26项单位职责、42项岗位职责、23项工作制度,制定治超工作“五不准”,治超执法“十条禁令”,以制度规范执法。超限检测站点是治超工作的窗口单位,也是治超执法工作的展示平台,自2016年起,市治超办创新思路,打造星级治超站。
经过四年创建,桂阳双流、资兴高码、永兴鲁永、嘉禾行廊、安仁灵官、汝城三江口、北湖杉山岭、临武枫树坳、宜章黄沙堡治超站分别成功创建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治超站,资兴高码站荣获交通运输部“全国公路交通系统模范班组”称号,永兴鲁永治超站、桂阳双流治超站被省交通厅列为“三基三化”建设试点单位。
为提高一线治超执法人员素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和执法质量、服务能力,市治超办以基层执法队伍职业化建设为抓手,加强执法人员业务和法律知识培训,大力开展队伍作风整顿,既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扎紧制度“笼子”,又深化“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强化执纪问责,坚决铲除腐败“污染源”,还强化责任担当,牢固树立服务观念,认真解决“懒政”“怠政”问题,树立公路治超行政执法的良好形象。
全民参与,营造浓厚的治超氛围
郴州市始终把宣传工作作为治超工件的先导工程,着力营造浓厚治超氛围,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对全市治超工作进展情况、典型经验、焦点热点进行全景式宣传报道,在郴州日报开辟了“聚焦治超风暴”专栏,人民群众对超限超载的危害性认识越来越深,企业、司机的守法意识越来越强。
2011年起,为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治超的积极性,市政府拿出100万元作为奖励资金,鼓励群众参与治超、监督治超。市纠风办和市治超办联合发布通告,公布受理投诉举报内容、投诉举报渠道。治超以来,市长热线、市治超办、市纠风办平均每年受理各类咨询、举报电话1000余件,形成了浓厚的全民治超氛围。
科技助力,执法精细化水平大幅提高
“通过科技手段的运用,全市各监控网点通过的每辆车的车牌、重量以及检测画面都能够精准识别,一清二楚。发现超限超载车辆,监控指挥中心可实时调度执法人员对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市治超办副主任、市公路建设养护中心副主任张含之介绍道。通过科技治超,不仅大大减少了路面上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时,也减轻了一线治超执法压力,提升了道路运输环境的安全性,使治超工作真正摆脱手段落后、矛盾集中、人手偏少的困境。
科技助力,推进创新,是郴州市提升治超工作水平的有力手段。市政府先后投入1000余万元建设了市治超监控指挥中心,对全市治超站、矿产品税费征收站和源头企业进行实时监控管理;为各县市区配置了23台多功能治超监测车;在全省率先开发了“数字治超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并与高速公路收费站称重系统实行了联网;全市所有固定治超站都已安装静态检测系统;大部分水泥厂、煤矿等重点货运源头企业安装了货物装载电子自动计量系统;在重要卡口路段安装了多套无人值守治超检测系统,试行治超非现场执法模式。
随着治超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农村公路也得到了有效保护。为有效打击避站绕行、偷运驳运等违法行为,北湖区在全省率先将治超工作向农村公路延伸,打响了农村公路治超保卫战。2017年,北湖区成功创建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甘于奉献,于细微处护平安
在郴州1.7万余公里的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农村公路上,从北到南,从东到西,林邑大地倾注了治超人太多的情感。
桂阳县双流超限检测站长谭武是一线长期从事治超工作的杰出代表。15年的5475个日日夜夜,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他将青春热血与汗水,无怨无悔洒在基层执法岗位上。
2012年初,谭武临危受命担任双流治超站站长。双流治超站是桂阳县境内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舆情最复杂的站点,固定岗亭在城郊,职责范围覆盖桂阳县全境。在当年的“割马槽”行动中,他率队深入到方元、燕塘两个“马槽车”集中乡镇,短短两个月内,全县4800余台马槽货运车辆,自行割除2100余台,强制割除2700余台。
谭武的辛勤耕耘,收获了一份份沉甸甸的荣耀。2011年以来,在单位年度考核中,他5次被评定为优秀,受到桂阳县人民政府嘉奖;多次被评为郴州市、桂阳县治超“先进工作者”,2019年,他被评为全省“十佳路政员”。他负责的双流超限检测站,2017年被评为全省公路系统“十佳公路超限检测站”,2018年被列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基层执法站(所)“三基三化”试点单位,2018年荣获交通运输部2016-2017年度“文明示范窗口”单位。
无独有偶。刘志平1990年12月从部队退伍后,被安置到永兴县公路部门,被派驻到马田镇从事养护工作。他数十年如一日,爱岗敬业奉献,退伍不褪色,默默无闻甘当“公路卫士”。刘志平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安排站里的工作,划分好公路养护线路,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2017年9月,刘志平接到县治超办阻截从普通公路驶入高速公路超载货车的任务后,带头到京珠高速马田出入口值守。10月2日晚上9时许,刘志平在从高速路口执勤回镇途中,被一辆无证驾驶的摩托车撞伤倒地,造成右手大拇指骨折、头部及身上多处受伤,被紧急送往郴州市笫一人民医院救治。然而,他身在医院心系工作,刚做完接骨手术,不顾医务人员和亲人劝阻,忍着伤痛,毅然又回到了工作岗位。
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的十年中,全市先后有600余名治超员获得表彰。他们犹如一颗颗扎根大地的铺路石,闪烁着朴实无华的光芒。他们用无声的誓言,不断扩大治超成果,让昔日因超限超载运输污染公路环境的状况一去不复返,确保了一条条道路的畅安。
风来潮起,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郴州治超,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的一根标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郴州市治超人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持治超高压态势不放松,巩固治超成果,严防超限超载反弹,奋力推进治超新的突破和跨越,助力“五个郴州”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