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的乘客站稳,扶好哈!”每到一个站点,省党代表、郴州市劳模、市公共汽车公司14路公交司机廖志华总会用“郴州普通话”细心地提醒乘客。碰到有老人,他更会慢一分钟发车起步。
“这个公交车司机蛮贴心,我们坐车也蛮放心。”经常坐这趟车的乘客谭应良说,很多次从起点站坐到终点站,他都凑巧乘坐廖志华开的车。
对司机廖志华来说,这种贴心服务可不是“凑巧”,因为他一直把优质服务作为初心,将安全送达作为使命。公交车上有他的“初恋”故事。
“安全行车是永远不变的公交线路”
提起廖志华,郴州市公汽公司的同事都竖起大拇指。38岁的他,当了20年公交司机,安全行驶80万公里,运送乘客500余万人次,没有发生一起交通违法行为,没有一次有责投诉。
父亲是一名老公交司机,薪火相传,17岁那年,廖志华成了郴州市公汽公司最年轻的驾驶员,公交车成了他的“初恋”。
初入行的廖志华驾驶技术还不娴熟,又不免年轻心急气躁,时不时发生起步急、刹车猛的情况,这刚相处的“初恋”就闹起了别扭。怎么成为一名合格的公交司机?在父亲的指导下,廖志华下班后逛书店、查资料、学技术,业余时间都用来苦练技能。
上班时,廖志华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在行驶途中记下各类突发问题和故障现象。下班后,再向有经验的老驾驶员请教,每天的问题要“清零”。在修理厂修车时,他站在修理师傅身边“偷师学艺”,询问车辆零部件的名称,琢磨维修方法。
公交司机手握的是方向盘,关系的却是千万家。在廖志华心里,安全行车是永远不变的公交线路。就是凭着这股韧劲和钻劲,他的驾驶和基本维修技能突飞猛进。 对“初恋”的性子也是了如指掌,再也没“拌过嘴”。
更巧的是,“初恋”还带他找到了真爱。2008年的一天,一个朋友坐上他开的公交车,还带着一个美丽的姑娘,廖志华的心“怦怦”直跳。后来,这姑娘就成了他的妻子。
时光磨练推着廖志华成为一名“老司机”。廖志华记忆深刻,2008年冰灾时,他冲在抗灾第一线,每天早上主动请缨发第一趟车探路,将路面情况反馈回公司告诉其他司机。
“公交司机是车厢内永远的服务员”
公交车是城市形象和窗口,公交司机就是车厢内唯一的服务员。
“一人难满百人意”,每天要面对成百上千的乘客,廖志华却从未发生一起投诉或服务纠纷。他笑容满面地透露诀窍:“心放细一点,眼放宽一些,就没有做不好的服务。”
14路公交车,北起郴州火车站,南至天龙站,途经北湖市场、马家坪市场和城市主要街道,线路长,站点多,沿线客流量大。身为线路班长,廖志华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提前到岗,将车厢内外收拾得光亮一新。到晚上7点收工,几乎每天都要在这线路上打六七个来回。
一次,一位手持拐杖的老人在乘车高峰期搭车,车上已挤满了乘客,廖志华连忙从驾驶室站起来扶着老人上车,又说服乘客让出一个方便下车的座位给老人坐下。得知老人去医院看病,他又提醒他在哪里下车。几天后,老人在家人的陪同下专程捧着一个大西瓜,特意在他经过的站点送上车。
还有一次,一位老人从乡下进城探望儿子,由于人生地不熟,坐在车上一直没有下车。廖志华发现后,问明老人情况帮他联系家人,并亲自将老人送回了家,家属执意要给廖志华500元感谢金,他憨憨一笑婉拒盛情。
“接了半个城的孩子,却唯独没接过自家孩子上下学”
14路途经多个学校。每到学生放学时段,看着坐车的孩子跟家长讲述学校趣闻的时候,廖志华心中都会涌现一阵莫名的失落。
一次中午放学时间,上来一个小女孩怯生生地说:“叔叔,我的学生卡丢了,身上也没有钱。你能让我坐你的车回家吗?” 廖志华二话没说就让她上了车。第二天,小女孩和妈妈找到廖志华:“师傅,可找到你了,我带孩子来还昨天那一块钱车费。”小女孩笑着将一个硬币投进投币箱。
儿子也与这个小女孩同龄。他的手机里,保存着儿子从小到大的照片及近期生活视频,跑车休息的空档常会拿出来翻看,愧疚自己缺失了太多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光。
在儿子的记忆里,小小的他会自己上下学,因为爸爸太忙了,需要接送更多的小朋友。同事也时常打趣他:“接了半个城的孩子,却唯独没接过自家孩子上下学。”儿子家长会上,出现的永远是妈妈的身影。
廖志华说:“公交站点是有限的,可对乘客的服务是无限的,车辆运行有终点,为乘客服务永远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