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市州交通

改革开放40年:赵道衍亲历株洲交通质的飞跃【图】

发布日期:2018-11-25 16:00
信息来源:
字号:【

赵道衍,80岁,毕业于湖南大学,1962年参加工作,进入株洲市交通局,曾在局建设科、工程科工作,历任科员、副科长、科长,后任市交通局副局长。1998年退休。参与株洲市多项重要交通规划和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工作。曾负责全市第一条高等级公路——莲易高等级公路、潭耒高速公路以及S211省道渌口大桥等项目的设计、建设及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说起对株洲交通的最初印象,赵道衍用这句话概括当时的情景。60年代初,株洲道路等级很低,路面没有硬化,道路时速仅3040公里/小时。

尤其是株洲往返长沙、湘潭的株易路,更是被不少人诟病。“株洲到,车子跳”是当时许多人对这条道路的印象。由于弯道多,车流量大,路宽不到8米的道路,经常发生堵车。

“株洲到长沙、湘潭,道路一定要通畅。”80年代末,市交通局着手落实莲易高等级公路建设事项,时任交通局副局长的赵道衍和同事们挑起这个重担。

彼时,省里对莲易高等级公路既没有计划,也无法提供资金。为争取建设计划,赵道衍和同事们四处奔波,反复向市里、省里、中央争取,终于在1989年拿下计委、省交通厅对莲易高等级公路的批复立项,并从中央“抱回”200万元的贷款指标。

1994年,莲易高等级公路建成通车,成为湖南省第一条高速公路。看着崭新、宽敞的道路,赵道衍内心激动不已,“我们终于有了自己的高速公路。”

如今,虽然早已从交通部门退休,赵道衍每天依然通过《株洲日报》等报刊,了解株洲交通信息。

“改革开放四十年,株洲交通运输事业实现了质的飞跃。在上世纪90年代初,株洲尚只有1条高速公路,短短二十多年时间,株洲的高速公路已经有8条之多,形成了完整的公路网。从县市、乡镇的变化,更能看出株洲交通状况的发展。茶陵、炎陵等偏远地区,依托道路建设,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县、乡、村的道路越来越好,农民生活得到极大便利。这在许多年前,都是想不到的。”赵道衍感慨。

赵道衍参加改革开放四十年全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成就新闻发布会

赵道衍曾负责莲易高等级公路的规划、建设等工作。图为建成后的莲易高等级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