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成荫的岳阳美丽公路。)
近几年来,岳阳公路按照省交通运输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安排,紧紧围绕“办人民满意公路”目标,着力推进普通干线公路建设、养护和路政管理,全力打造“岳阳公路大名片”。
一是优化路网结构,路地共建,“堵路”变“畅路”
为破解建设资金短缺难题,加快全市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步伐,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改造“级低路”、畅通“拥堵路”,岳阳市公路局在全省率先成立公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充分发挥局下属两个国家一级企业的作用和垂直管理的体制优势,以各县局为支点和桥头堡,凝聚工作合力,充分争取到全市各县市区政府参与支持路网建设升级的积极性,先后与多个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近三年内,全市投入和即将投入的路网建设改造项目资金累计约150亿元,为全市路况升级和路况改善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以来,岳阳市新建改建干线公路459公里,改造危桥67座,实施安防工程1153.8千米。“4纵2横”的国道网和“3环9横12纵”的干线网基本形成。
二是优化路域环境,市县同治,“脏路”变“洁路”
曾几何时,“公路两边开铺子,铺子前面摆摊子,摊子前面停车子,公路挤成小巷子”是“马路市场”的真实写照。一些集镇路段和瓜果种植区的群众为做点小生意和方便销售,划地为市,圈地为店,竞相在公路两边对称摆摊设点,占道经营,不仅严重阻碍交通,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优化路域环境。2015年9月,岳阳市政府召开路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一场“政府主导、上下联动、公路牵头、部门参与”的“组合拳”正式开打。
“拳术”之一:重拳治标。组织公路、公安、交警、国土、规划等部门合力攻关,强制拆除集镇路段违法棚屋、非公路标牌、路障等,受到沿线司乘人员和社会各界的点赞。
(拆除非公路标牌。)
“拳术”之二:科学治本。在抓好集中整治的同时,为从源头上破解“占路为市”的难题,各县市区“问诊把脉、对症下药”,科学整治。如临湘市政府斥资1300余万元,在羊楼司设置了一个大型竹器市场,将横贯市区的107国道沿线竹器经营户全部搬迁到市场经营,从根本上解决了占路经营的现象;岳阳县、君山区等针对公路沿线季节性销售瓜果的现实,因地制宜,合理调节,在具备条件的地段建设季节性贸易市场,引导农商入市经营;平江县针对个别集镇路段交通流量大、堵塞严重的实际,绕开“马路市场”,科学规划线路。
“拳术”之三:长效治制。为推行共同治理,落实长效管理,公路、交警部门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居民在集镇管理中的协同、自治、自律和互律作用,推行和落实县与镇、镇与村、村与居民签订考核责任状和爱路护路公约,形成乱摆有人管、垃圾有人运、街道有人扫、路损有人修的长效机制。
三是优化路容路貌,管养并举,“乱路”变“美路
(养护人员割除路边高草。)
为打造岳阳公路“品质内涵”大名片,使公路不仅是一条汽车快速行驶的绿色通道,也是一条传播公路文明的文化长廊,岳阳公路人自觉将生态环保、人文景观、应急服务等要素融入到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各环节,并植根于心,落实于行。
——创新生态公路养护新方法。在加快实施普通干线公路路面改造、灾害防治、危桥改造、安防加固等工程,全面提高路况质量的同时,大力推广新理念、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引进沥青泡沫冷再生、水稳基层再生等“四新技术”,大大节能降耗,避免二次污染。
——完善便捷公路服务新功能。在高速公路连接线、普通干线公路平交路口、隧道入口、急弯高坡处等,完善警示、警告、引导等标志标牌;成立路网监控与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在新墙河大桥、汩罗江大桥、湘阴湘江大桥、临资口大桥和平江姜源岭高架桥、姜源岭遂道、将军山遂道、白杨坡遂道、九龙遂道、石鼓洞遂道及超限检测站等设置33个视频监控点和6块情报板,对市内4条国道、9条省道实施24小时全天候监管,第一时间向社会实时发布公路路况信息,为群众出行提供资讯服务。
——深挖景观公路人文新品位。以“中国梦,公路情”为主题,从整体与特色、传统与现代、美观与实用、人性与安全出发,根据岳阳山多、水多、公路环山绕水的特点,本着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宜竹则竹、宜木则木、宜文则文、宜画则画的原则,大力实施公路绿化、美化、文化“三化”工程,在国道107、240君山段等建成多条绿色走廊、环保通道和公路文化长廊,让公众在“车在路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中加深公路情。
四是优化路桥安全,标本兼治,“险路”变“安路”
“超限超载”不仅严重破坏公路桥梁,而且严重扰乱了运输经营市场的健康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为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护路桥安全,自2015年9月起,在全市开展联合治超“风雷行动”。
一是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为切实强化治超责任,“风雷行动”明确各县市区和各市直有关部门为本地区、本行业治超的责任主体,各县市区长和市直相关单位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并将治超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绩效考核范围。
二是媒体助力,联手造势。治超涉及千家万户,触动各方利益,离不开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为使治超工作深入人心,借助媒体“造势”,岳阳日报社、岳阳电视台开设治超工作宣传专栏,全方位、多角度及时报道治超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各职能部门在全市主要路段、重要站场张贴治超标语,并利用露天电子屏滚动播放治超信息,强势的舆论宣传,促进了社会各界对治超工作的理解、关心和支持。
三是多措并举,标本兼治。根据“谁许可,谁监管”的原则,对全市所有码头、矿山、货场、沙石场、建材市场等物流运输源头单位进行地毯式排查,对非法源头单位进行约谈和书面告诫,对不听劝诫的企业给予处罚,对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给予关停整顿。同时为实现路面治理无盲区、无死角,严厉打击外地过境车辆超限超载行为,各县市区实行全天候、全时辰治超,节假日不休息,编组上路,昼夜交叉,区域交换,时间上不空挡,地域上不空人,无论国省干线、农村公路还是高速公路连接线,逢车必查,有效遏止了逃避检查、绕站通行等违法行为。
如今,从前肆无忌惮、昼夜横行、招摇过市、司空见惯的超限超载车辆很少了,擅自非法拼装改装的货运车辆也不见了,岳阳市货运车辆超限超载专项整治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