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湘潭市高位高效推动科技治超,不断加大财政投入,成功实现了“四个转变”,即从集中式、运动式治理向常态化、长效化治理转变,从“人海式”治理向精准高效治理转变,从“单兵种治理”向“集结式治理”转变,从表面表层治理向深度根源治理转变。 率先建设全国领先、全省首个超限超载信息系统,实现了超载识别、证据固定、执法处罚在同一平台运行,形成了情报搜集、检测取证、行政处罚、执法监督等全流程、一站式的精准高效治超格局。其中,建设不停车检测子系统,检测误差率控制在5%以内,改变了以往在现场依靠肉眼和经验来判断车辆是否超载的粗放式检查方式,超载识别效率提高100%,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信息系统将模拟GIS地图与治超有机结合,实时呈现全市治超站点、不停车预检、移动执法车辆、重点货源企业的业务数据动态,并通过视频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集成IP语音技术,实现对全市各个层级、各个治超业务点的语音指挥和调度。
监管设备实现了全域覆盖,促进常态长效治理。重点企业源头监控,在5家重点货源企业安装货物装载电子计量系统和远程信息化监控系统,并与市、县两级治超信息平台24小时联网监控;对3000辆运煤、运砂、运水泥车辆实行IC卡管理。全市5台流动检测执法车,始终牢牢盯住重点企业、重点区域,严防死守。重点地段实时监控,市县两级共投入1200万元,在重点路段、路口、桥梁安装20个高清视频监控系统、10个电子卡口和7个治超执勤点,并与市、县治超监控指挥中心、固定治超站点监控平台、道路交通监控系统无缝联网,24小时实时监控。治超站点精准监控,共投入8500万元,在各交通要道建设了6个固定治超站点,在各治超检测站建设了超限超载信息系统,实现了对过往车辆的不停车精准检测。
积极推进治超管理信息系统与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城管执法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对超限超载车辆、驾驶员和企业实行黑名单制度,对一年内超限超载次数超过3次的屡治屡犯者,采取驾照扣分、降低驾驶证等级、吊销营运资质、责令停产整顿等方式给予重罚。全年,吊销6台连续超载3次以上车辆营运资质,对75台次连续超载2次车辆进行了通报,并列入重点整治黑名单,5名严重超限超载运输、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货运驾驶员被降低驾驶证等级。同时,引入报表自动生成和数据统计分析技术,也为精准治超提供了技术保障。市财政专门安排100万元作为举报奖励资金,在调度指挥中心设置面向全社会的投诉举报信息平台,对提供线索的给予重奖,调动群众参与治超、监督治超的积极性。
通过以上综合措施的强力推进,2016年全市货运“双超”率控制在0.1%以下,查处的超限超载车辆同比下降57%,非法改拼装车辆同比下降66.6%,货运车辆事故率同比下降31.7%,路面维护费用减少3800多万元,干线公路优良率达97%,运输价格合理回升,取得了全省治超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