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治超工作,积极探索创新,着力在路面治理、源头管控、完善机制上下功夫,重典治超,全面推进治超工作向纵深发展,全力以赴打好治超攻坚战。
一是狠抓路面治理。突出路面整治。以县际主要公路出入口、边际区域乡镇为重点,设立8个边际乡镇治超执勤点,实行24小时轮班值守,严格执行超限超载认定标准和处罚规定,以鲁永治超站为基点,以建设工地、建材市场、煤矿、煤坪、石场、沙场等货物集散地路段为重点,严厉打击短途超载、避站绕行、夜间偷运和进城渣土车、混凝土搅拌车违法超限超载、无牌无证、非法改装等违法行为,切实做到逢车必查、逢超必卸、逢超必罚。强化路面稽查。抽调30名执法人员组建专职治超稽查队伍,将设点布控与流动巡查相结合,机动、灵活、高效地开展治超风暴行动,确保辖区了道路不漏管、不失控。通过努力,全县站点超限超载率稳控在0.1%以下,消除了55吨以上重型货车上路行驶现象,公路路网好路率达到95%以上。加强农村公路治超。治超工作不留死角,架设龙门架天罗地网,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全县农村公路主要出入口及节点位置设立了109个“三限”(限宽、限高、限载)龙门架和警示桩,解决了农村公路超限超载管理难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农村公路。
二是强化源头管控。建立以乡镇为重要节点,县、乡、村、企业为纵向,各监管部门为横向的源头监管责任网络。将县境内货运源头企业的治超监管责任落实到属地乡镇和主管部门,对货运源头企业收取3-5万元治超履约金,并督促严格履行治超责任,严格执行治超“七有”制度。同时落实好重点货运源头单位主体责任,明确专人实行盯守工作制度,对不配合治超监管,违反“四不准”规定的货运源头单位,从严从快处罚到位,强化源头监管。同时,该县重拳出击,强力清剿非法改装车辆,对境内非法改拼装车辆窝点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整治,严把“车辆改装关”;公安交警、农机部门在新车上户、发牌、车辆年度检验和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决不让一台改装改型车辆流入运输环节,严把“车辆上户年检关”;集中力量查处非法改装拼装货车,把好“路面查处关”。目前,共取缔非法货源企业100余处,查扣非法改装货车3台,无牌无证经营户8家,查扣违法设备8台。
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坚持把完善治超长效机制作为巩固治超成效的落脚点,切实做到“三个倾斜”,即在工作导向上倾斜,在工作力量上倾斜,在经费保障上倾斜,始终坚持“三个不动摇”。坚持部门联动不动摇。切实落实治超相关单位“一把手”治超主体责任和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各乡镇各部门在县治超办统一组织协调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如因监管不力导致治超工作反弹严重,对相关责任单位予以追责,并在年度考核中直接定等为“不达标”,始终保持齐抓共管的格局。坚持全民治超不动摇。全方位组织开展治超宣传进村组、进企业、进社区、进课堂活动,常态性出动执法宣传车进行巡回宣传,并在全县主干线设立固定永久性宣传牌400余块,做到路到哪里,宣传就到哪里,营造关注治超、参与治超的浓厚氛围,形成治超共识。坚持科技治超不动摇。县财政共投入1800余万元,建立了矿产品税费征收(治超治限)信息化管理系统平台,将全县35家矿山企业、12个地磅验票站点、34家煤坪、1个治超点程控设备全部纳入系统平台。对全县重点货运源头企业的720台运输货车全部安装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行运输全监控,杜绝超载行为,有效推进全县治超工作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