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常宁市积极创新公路保洁管理模式,以网格为“骨”、人员为“肉”、设备为“血”、考核为“脑”,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新机制,省、县、乡三级公路保洁实现华丽转变。
为切实做好公路保洁工作,常宁市以公开招标的形式,吸引民营资本推动环境卫生城乡同治工作,推行清扫保洁“市场化运作”,通过签订保洁承包合同,将境内的S214线、S317线、S320线、X074线、X080线及通往庙前旅游景区的道路及两侧各50米宽范围的保洁服务工作全权交付中标单位。
保洁公司以网络为“骨”,将所承包的路线划分为8个责任路段,25个格,实行分类管理,规定作业范围、作业要求和操作细则;路段即“网”,市场、集镇即“格”;以人员为“肉”,抓好保洁队伍建设,在保留原有精兵强将的基础上,就近聘请50名村级保洁员充实保洁队伍,统一配发环卫服装及保洁队伍,统一配发环卫服装及保洁工具;严格责任,从公司抓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抓路段长,路段长抓“网”“格”保洁责任人,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工作局面。以设备为“血”,投资2万元购置扫帚、铁锨、叉车、垃圾收集斗等环卫设备,投资35万余元购置垃圾清运机动车10辆,突击保洁机动车2台,卫生巡查面包车1辆;以考核为“脑”,统筹工作进展,该市同治办对保洁公司加强督查和监管,实行“日巡查周考核月总结”工作机制,每天下午5点对当天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督办,每周分路段考核评比,每月总结,按照考核评比结果实施严格惩罚和问责,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保洁公司承包费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