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发展现代物流业,降低物流成本,长沙历时三年编制了《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1-2020)》,对未来20年的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做了科学规划和展望。
《规划》不仅在空间布局上,与长株潭城市群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以及长沙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规、土地利用规划及综合交通规划等相互对接,而且在产业发展上,将生产制造业物流、商贸流通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城市配送物流和城市特殊物流,确定为重点方向。从目前看,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是中部首个将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有机结合起来的“落地式”规划。
【布局】东西南北呈放射状分布
通过对全市物流需求变化、产业布局、综合交通条件、土地利用性质、城市发展定位等因素的综合分析,《规划》明确了在长沙市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及空港规划建设五大物流园区和农贸物流中心、安沙物流中心、烟草物流中心、西物流中心、南物流中心、特种物流中心、含浦物流中心、钢铁物流中心以及宁乡、浏阳物流中心等十大物流中心。规划用地规模达1998公顷。
物流节点的布局和选址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必须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其次,要处于城市边缘地带,靠近货物转运枢纽,尤其是靠近交通主干道出入口,对外交通便捷;再次,要利用现有或将建的交通基础设施,周围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意义】降物流成本减交通压力
对于长沙这个工业结构偏重的内陆城市来说,降低物流成本是提高产业竞争能力的当务之急。湖南跟沿海相比,每吨钢铁光物流成本就高300元~400元。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鼓励发展第三方物流。
长沙市现有物流节点主要以万家丽路为轴线分布。随着城市不断扩容,为中心城区大型商贸批发市场服务的大量物流车辆给城市交通带了巨大压力,每天的堵车长龙成为东二环线等主干道常态。
长沙五大物流园区和十大物流中心主要依托铁、水、公、空综合交通体系,沿城市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和减轻城市交通组织压力。根据《规划》,长沙市生产制造业物流成本将逐年下降,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率将逐年稳步下降,由2010年的18%降至2030年11%。长沙力争成为商贸物流中心城市和全国物流节点城市。
在减轻交通压力方面,《规划》将引导红星、高桥、三湘、南湖等大型批发市场提质改造或外迁。提质改造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将市场的仓储功能和配送功能逐步剥离外移,市区大型市场将由“批发现货交易”向“展示交易”或“零售交易”转变。而外迁市场则将处于三环以外。
【保障】有专门实施计划和保障体系
《规划》对20年内长沙物流业进行了整体部署,为确保《规划》能够顺利实施,制订强有力的保障体系和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至关重要。“《规划》第十章、第十一章,专门提出了‘保障书’和‘路线图’。”
《规划》明确,通过建立健全市场保障体系、政策保障体系、先进技术保障体系、人才保障体系、交通保障体系,来支撑保障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顺利实施。包括推动工业、农业、商贸业等物流需求企业将自身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培育壮大物流市场主体,规范物流市场秩序;研究出台现代物流产业调控引导政策、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投融资优惠政策、土地优惠政策等,加大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推进各物流主通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区物流配送网络和对外交通的衔接,加快完善各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周边路网建设,加强各交通运输方式之间的有效衔接,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等。
在实施战略方面,《规划》则分为近期(2011年-2015年)、中期(2016年-2020年)实施方案和远期(2021年-2030年)实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