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怀化市农村公路建设里程达1634公里,通畅率达到90%。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力度与通畅率保持在全省前列。为让全市农村群众切实共享“交通先行”战略带来的实惠,该市交通部门创新了管理措施,从工作方法、制度建设、工程建设、发展理念等方面入手,促进农村公路全面协调发展。
一是工作方法不断创新。创新监管措施,建立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管理行政约谈制度。全年市交通运输局就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安全和进度问题先后对相关县(市、区)交通运输局组织了三次行政约谈会,确保了政令畅通。创新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怀化市农村公路建设“五坚持”和“十严禁”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市农村公路建设基本建设程序,着力提升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创新调度手法,加强调度服务和全市联动。在去年的全市农村公路工作半年综合大检查中,首次采取各县市区交叉检查的方式,即达到了检查督促的目的,又促进了县市区间的横向交流与竞争,进而在全市掀起了赶、学、比、超的农村公路建设热潮。创新信息交流,构建了怀化“十二五”农村公路工作信息交流平台。整合资源,不定期编发《怀化“十二五”农村公路工作动态》,全面反映全市农村公路工作的新动态、好典型、好经验,促进了农村公路建、管、养信息全面交流。
二是工程管理日趋规范。加强领导,层层落实目标责任。市、县、乡政府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状,把各项工作细化到具体部门及相关人员,做到层层有人负责,环环有人管事。加强质量监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了“政府质监、中介监理、行业督查、企业自检、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质量保证体系。市、县交通建设质安部门严格履行质量监督职责,对工程实体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影响工程质量的违规行为,组织对工程的质量鉴定,定期向交通主管部门报告。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工程款支付必须先经质安监督部门审签的制度,充分发挥政府质监的作用。对县乡公路及农村面上重点工程实行社会中介监理,有利于合理控制投资和监督每个环节。行业主管部门坚持督查巡查,及时解决项目中存在的困难,充分运用通报、约谈、诫勉的手段整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企业自检,就是实行法人终身负责,确保质量体系的具体落实。同时,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农村公路建设建立了义务质量监督员制度,义务质量监督员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社会监督力度。所有项目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新闻媒体的监督。建立质量管理奖惩机制。市交通运输局对县(市、区)交通建设质安站是否按要求建立试验室实行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县(市、区)也在质量管理中制定出台了相应经济奖惩措施,如洪江市对通畅工程验收合格项目按1万元对项目村进行奖励;麻阳县对按期完工、验收合格的农村公路通畅工程按每公里2000元给予奖励;会同县对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实行风险抵押金,严格奖惩兑现。加大督查和考核力度。市农村办坚持对农村公路建设实行集中督查考核与平时督查考核、单项督查考核与全面督查考核、重点督查考核与跟踪督查考核相结合,确保督到实处、核出实效。
三是发展理念逐步提升。2011年,全市树立农村公路安全发展理念,着力改变过来全市农村公路建设重主体工程、轻附属设施的不合理现状,大力推进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及安保工程建设,将该两项工作纳入了市对县交通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畴。强力推进路肩培护工程。专门出台了怀化市2011年度农村公路建设路肩培护工程目标考核方案,全市共完成县乡公路路肩培护2944公里,完成通畅工程路肩培护5878公里,顺利实现了年初下达的完成100%已改造县乡公路和60%已建通畅工程的路肩培护目标任务。麻阳县由于措施有力、经费到位、奖惩落实,去年一年时间就全面完成了所有完工通畅工程的路肩培护任务,为全市农村公路路肩培护工作树立了标杆。加大安保工程建设力度。对农村公路,特别是县乡道和通客运班线的线路,按“最需要”原则,逐步配套完善交通安全设施,努力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指数。县(市、区)积极创建“123”文明样板路。芷江、麻阳、靖州、会同、通道等县切实加大对安保工程投入,极大地增强了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