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落下帷幕。春运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客运量3985.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0.48%,较2019年同期减少55.02%。
其中公路、铁路、民航、水路累计分别完成客运量1903.6万人次、1690.7万人次、284.2万人次、107.2万人次,同比2022年同期分别增长2.59%、增长17.74%、增长23.36%、增长25.22%,同比2019年同期分别减少71.46%、0.62%、20.69%、18.55%。
全省高速公路总流量12783.7万台次,同比2022年同期增长15.19%,同比2019年同期增长24.58%,日均流量319.5万台次,是平日流量的1.49倍。1月27日(正月初六),全省高速公路出入口总流量约715.6万台次,是平日流量的3.34倍,创历史新高。
省交通运输厅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聚焦难点、抓实重点、打通堵点,“五化协同”有效应对人流车流物流高位运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问题,春运形势总体平稳、有序,全省未发生长时间、大范围交通拥堵,未发生大规模旅客滞留,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安全、健康、便捷、舒适”的总体目标。
强化组织领导
努力确保工作推进有序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长毛伟明、常务副省长李殿勋对春运工作作出指示批示;分管副省长李建中及其他多位省领导多次召开会议并率队实地检查、指导春运工作;省交通运输厅作为春运工作牵头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每日调度、每日研判、每日跟进,多次实地检查春运工作。积极谋划部署,牵头召开了全省春运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春运安全生产工作视频会议、疏堵保畅工作会议等,10次组织参加国务院联防联控工作专班春运调度会,6次作汇报发言。印发春运工作系列文件,明确分工,压实责任。强化与公安、气象、公路、水路、铁路、民航等部门联动,提前发布2023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引导公众合理、有序出行。
强化安全监管
努力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春运前,要求各市州对春运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春运启动后,省春运办牵头,交通运输、公安、应急、卫健等部门参与,由厅级领导带队,分4个组开展联合春运检查,下发检查通报,要求各地对发现的149处隐患抓好整改落实。及时向市州发布气象预警信息,恶劣天气时段,督促各地该停运的营运车辆、船舶坚决停运,有效防范了恶劣天气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全面落实安全监管,工程建设领域:重点紧盯桥梁隧道施工、高空和临水临崖作业安全。道路交通领域:重点加强“两客一危”监管,严格执行“五有”工作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严管重罚、闭环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水路交通领域:重点加强对客渡船、码头现场等安全管理,确保航行安全。除此之外,还督促铁路、民航部门认真抓好各自领域安全生产工作。督促各相关单位进一步加强应急保障,配足配齐应急运力、应急队伍、应急物资等,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用得上。春运期间,全省安排道路客货运、铁路客运、水路客运应急运力2583辆、194对、759艘,安排推土机、专用破冰除雪机械等应急装备2055台及11622名应急救援人员。
强化疏堵保畅
努力确保路网运行畅通
摸排了沪昆高速塔岭枢纽互通路段、二广高速梽木山枢纽互通路段、长张高速苏家坝枢纽路段等3个高速公路重点路段,以及长沙西站、长沙站等2个重点收费站,实施重点拥堵路段、重点收费站“一点一预案”,继续坚持“路警结合、路地结合、远程分流、快处快赔快撤”等好的经验做法。督促高速公路各经营单位全部打开高速公路收费车道,做好收费站ETC日常维护,提高收费车道通行速度,杜绝车辆拥堵至高速公路主线。春运期间,全省高速公路成功应对车流高峰73波次,有效保障了大流量路段的通行顺畅。
强化运力供给
努力确保运输需求
春运期间,全省公路、铁路、水路客运分别日均投入运力约2.15万辆、578对、881艘。加强铁路、民航与城市公共交通等不同运输方式间无缝衔接,确保群众“走得便捷”。组织开展务工人员、学生包车、专列(包车厢)等“点对点”运输,截至目前,全省共安排返岗务工专列16趟次,农民工“点对点”包车5111辆车次,累计运送务工人员返岗超30万人次。此外还做好了春运期间成品油、煤炭、粮食等重点物资及医用氧等医疗物资运输保障。
强化出行服务
努力确保群众出行便捷舒适
积极开展“情满旅途·暖冬行动”春运志愿服务活动,共招募179支团队、14681名春运志愿者,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提醒、老年人及重点人群服务和旅客取票、检票、疏导分流、文明出行等系列有深度、有温度的志愿者服务。强化宣传报道,春运期间,省春运办共编写了11期春运简报,同时还通过开通春运专栏网站、组建微信宣传群等方式,及时发布春运有关政策措施、工作安排和运行动态,宣传春运一线典型人物、事迹,讲好春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