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服务性行业。针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在建和新开工项目建设进度”“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以来,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做负责任的行业、有担当的部门,把高质量推进高速公路发展作为工作重中之重,抢抓机遇、自我加压、积极作为,主动创新筹融资模式,强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全面掀起高速公路建设热潮。目前全省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到26个1888公里、总投资2730亿元,有效对冲新冠疫情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有力支撑全省扩内需、促投资、稳增长,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贡献了交通力量。
建设中的常祁高速公路。
面对新冠疫情严重影响和严峻复杂经济形势,省交通运输厅危中寻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逆势而上,把突如其来的危机转化为行业涅槃的契机。抓复工直面危机。去年农历新年后上班第一天,紧急召开厅务会议,深入分析研判最新形势,明确提出“两手抓、两手硬”,要求在坚决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同时,统筹做好交通运输工作,特别是强力推动高速公路在建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全力争取更多新项目开工建设。短短10多天,全省在建交通项目复工率和人员到岗率达均达到100%,形成全面复工复产良好态势。抓调度抢抓时机。密集调度高速公路项目建设,仅去年2月份厅主要领导就连续4次召开专题会议,逐一调度高速公路重点项目,随后又多次直扑项目建设一线现场办公,协调解决工人返岗卫生检疫、施工材料供应等急难问题,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切实为减少疫情损失、服务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抓前期赢取先机。项目能否开工关键在前期。针对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15个高速公路项目,逐项梳理形成92个关键节点,逐一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全面实行挂图作战、交叉作业,全力优化流程、缩短周期,以超常规举措、钉钉子精神抓落实,前期工作平均缩短近7个月。去年以来,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15个1251公里,总投资达1954亿元,其中2020年实质性开工建设规模创历史新高。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支持、共同推进。省交通运输厅不等不靠、主动介入,积极汇报、多方协调,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取得显著成效。主动沟通争支持。积极加强与省政府办公厅、发改委、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业等部门沟通协调,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省直相关部门对接工作,全力争取各部门在项目审批、资金、土地等方面支持,有效保障高速公路项目应开尽开、能开快开。主动衔接争批复。去年以来新开工建设的15个项目有8个是国家高速公路项目,而去年初仅有1个项目获得国家批复,其余7个亟待国家批复工可和初步设计,否则无法开工。为争取工作主动,厅主要领导亲自带队3次到交通运输部专题汇报,并抓住一切机会通过电话、信息、书面请示等多种方式报告。经努力争取,7个项目均顺利获批,确保了项目如期开工。主动汇报争资金。为争取尽可能多的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笼子”,获取国家资金支持,省交通运输厅利用编制“十四五”规划有利契机,积极汇报、反复对接,争资立项取得突出成效,新开工建设的8个国高网项目交通运输部全部出具资金安排意见,实现《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2014-2030年)》内所有国高网项目全部获得交通运输部资金支持。据统计,仅2020年全省就争取交通运输部资金支持223.36亿元,占“十三五”交通运输部补助资金306.27亿元的73%,创历史新高。
筹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湖南交通发展的最大瓶颈。省交通运输厅积极转变工作思路,坚持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结合,一方面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另一方面主动创新筹融资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高速公路建设,有效破解困扰多年的高速公路建设筹资难题。坚持思路引领。为更好推动高速公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省交通运输厅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后,按照“新开工高速公路项目应更加注重‘效率’原则,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本思路,采取PPP、BOT等方式建设经营性高速公路,做到既积极推进发展、又有效防范风险,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统一。创新方法破局。将经济效益较差、吸引投资较难的项目与效益较好的国高网项目优化组合,实行“肥瘦搭配”、捆绑招商,大力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2020年以来新开工的15个高速公路项目中,除白仓至新宁项目已原定使用收费公路专项债进行建设外,其余14个项目均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筹资总规模达到1722亿元,省财政没有投入一分钱,为全省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做出了积极贡献。实现招大引强。总结以往高速公路招商经验,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注重招大引强、招优引好,通过公开招标、公平竞争,招商引资的14个项目投资人均为中交、中铁、中冶、葛洲坝集团等大型央企和高速集团、交水建等省属优质国企,既有效破解了筹融资难题,又实现了“招大商、招好商、招优商”的目标,为项目建设质量、安全、进度及后续稳定运营奠定良好基础。
坚持早计划、早准备、早安排,突出抓部署、抓储备、抓规划,围绕“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超前性谋划、前瞻性储备,交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提前启动前期工作。针对以往两个五年规划过渡期容易出现项目建设“断档”的问题,提前启动一批符合“十四五”规划方向和投资政策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确保项目建设有效衔接,避免出现“空档期”。省交通运输厅2020年底全面加快京港澳耒阳至宜章段扩容工程、沪昆高速金鱼石至醴陵段扩容工程、零陵至道县、浏阳至江背等8个项目前期工作,先期启动“十四五”拟新开工的其他高速公路项目工可或预可招标工作,切实保障了“十四五”高速公路持续稳定发展。梯次布局建设时序。根据上级决策部署和项目前期工作进度,科学安排项目建设时序,明确2021年确保开工建设益常扩容、新化至新宁等3个项目358公里,力争开工京港澳耒宜段扩容、沪昆金鱼石至醴陵段扩容等3个项目176公里,新开工项目里程有望达到561公里,实现项目建设合理布局、梯次建设、有序衔接,为交通运输“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高质量编制交通运输“十四五”发展规划,特别是高起点绘就高速公路发展蓝图,重点明确推进高速公路网络完善和重要通道扩能,建设总规模3131公里(新开工1625公里),力争到2025年,新建成通车高速公路2100公里左右,通车总里程确保9000公里、力争突破1万公里,实现“县县有高速”,既有规划“七纵七横”高速路网全面建成,31个省际出口全部打通,切实为全省高速公路发展锚定目标、明确任务、增强后劲。启动高速公路网规划修编。为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保《湖南省公路网布局规划(2021-2050年)》顺利实施,促进与国土空间规划充分衔接,省交通运输厅着手启动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1-2035年)修编,着力构建“国家高速、省级高速、地方高速”全省三级高速公路网,其中国家高速公路由省组织实施,通过PPP模式建设;省级高速公路,由省负责筹资和组织实施,优先考虑BOT模式建设;地方高速公路由市县负责筹资和组织实施,市县政府承担风险,优先采用PPP、BOT等模式建设,统筹防范风险与适度超前的关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深入贯彻全寿命周期理念,认真落实建设“质量强国”“交通强国”战略部署,又好又快推进全省高速公路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标准化建设。重点推行“三个标准化”,即设计标准化,在施工图设计上,倡导精细美、有标准,反对“新、特、奇”;生产标准化,实行加工工厂化,推动料场、预制场、钢筋加工场、拌合站、驻地等建设标准化;施工班组标准化,制定施工标准化指南,严格要求项目建设单位按照指南组织施工。示范化推进。强化示范引领,将其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和信誉评价,推行多层次示范创建,重点开展关键工艺、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创建示范。在临连、常祁高速公路开展高速公路高质量建设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示范创建现场观摩,实地考察隧道机械化施工、路面一体化摊铺等情况,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科技化支撑。突出“四新”引领,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更好保障项目建设进度、质量、安全。祁常高速公路研发智能标线机成套关键技术等13项新基建技术,为项目又好又快建设打下基础。一体化保障。强化安全保障,推行“一会三卡”制度,强化一线操作人员安全生产意识;制定10项重大风险源具体管控方案,抓好关键环节安全防范。强化监管保障,对在建项目实行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汇总,加强工程质量安全智慧云监管系统等应用,编发高速公路建设简报,切实提升监督管理水平。强化廉洁保障,严格坚持“三不”,即不准向施工单位介绍施工队伍、不准向施工单位介绍施工材料、不准向施工单位介绍工程设备,全力打造廉洁工程。今年上半年,全省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19.69亿元,同比2020年、2019年分别增长65.73%、108.83%,为年度目标51.94%,超原定40%计划目标近12个百分点,投资总额和完成比例均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其中高速公路投资227.1亿元,占比达54.1%;到年底,将全面建成通车高速公路3段128公里,新开工建设高速公路3条358公里、总投资561亿元,为实现“十四五”开门红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