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交通要闻

【湖南日报】四水一湖千帆竞――2011全省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回眸系列报道之三

发布日期:2012-01-29 00:00
信息来源:湖南日报
字号:【

《湖南日报》原文转载

岁末年初,万象更新,远望湘江北去,湖南水运的春天已然到来!

过去的2011年,湘江母亲河遭遇了从来没有过的尴尬。一年中只有1个半月时间处于正常水位,才到7月便进入了漫长的枯水期。湘江是湖南水运的大动脉,全省近三分之二的水运货物要通过湘江水运来完成。这对湖南水运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

即便如此,我省水运经济依然延续并巩固了2010年以来的较强增长态势,主要运输指标稳步向好。2011年全省完成水路货运量 1.77 亿吨、货运周转量340.53亿吨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1.92亿吨、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22.8万标准箱,与2010年相比分别增长12.4%、19.0%、9.75%、9.11%。可以这样说,如果不是四水一湖出现历史罕见的长时间大面积特枯水位,我省内河水运经济的增势将会更加强劲。

构建“两型”社会战略重点

水运越来越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关键词。

“十一五”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发展,把发展水运作为“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抓手,加快建设,加强管理,逐步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强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把水运发展放在提高湖南经济长远竞争力、实现富民强省目标的高度来看待,并亲自带队专题调研水运发展,提出了把湘江打造成“东方莱茵河”的战略构想。20115月和9月,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两次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水运发展,强调要把水运作为“十二五”时期综合运输体系和建设“两型”社会的战略重点,研究制定湖南水运发展规划和支持性政策措施,要以推进高速公路大发展的劲头来抓水运发展。20113月,副省长韩永文沿湘江先后前往株洲、湘潭、岳阳等地调研我省水运发展情况,强调要抓住战略机遇,加快推动湖南水运发展,为“四化两型”建设提供更有效服务和强有力支撑。

20111月,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颁布之后,省政府组织交通、发改、财政等部门,在省内外深入开展调研,提出了加快水运发展的总体构想和分步实施的工作方案。928日,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水运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加快水运发展的机制框架和高效平台。122日,省政府召开我省建国以来首次全省水运工作会议,提出用20年时间、投入1700亿元建设湖南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的宏伟目标, 开启了我省内河水运大建设大发展的序幕。会上徐守盛省长再次强调,“一定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拿出抓高速公路那样的劲头抓水运建设”。

“五大保障机制”护航水运发展

湖南内河水运迎来发展的春天,那么,如何抓住机遇,唱响春天的旋律?我省加大出台水运发展保障措施的力度,五管齐下,为内河水运发展构筑了一道道坚固的堡垒。

——加强资金保障。从2010年起,省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不少于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并按“共同建设,分级负责”原则,明确了水运项目市县财政配套比例。2011年省政府还决定出资组建实体性的水运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正在考虑组建省港口建设集团,多渠道筹集水运发展资金。

——加强政策保障。水运建设项目实行省重点工程优惠政策,免征省级以下各项行政收费;实行以电养航政策;政府安排船舶标准化引导资金,新建标准化船舶免征一年货港费;对采取贷款等融资方式建设的航道、船闸等水路交通设施,试点开征船舶通行费等。为水运发展创造最优的政策环境。

——加强机制保障。省政府建立水运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水运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简化水运建设项目审批程序,加快前期工作进度。列入规划并由省内审批的水运建设项目,直接审批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不再审批项目建议书;对于部、省重点项目,确需开展初步设计等前期工作的,可实行勘察设计招标,除土地、环保、水利和移民实行独立评审外,其他的支撑性文件实行统一组织、同时评审、并联审批,为全面加快建设创造条件。建立“一纵五横”干线航道上的船闸统一管理、统筹调度新机制,确保干流航道畅通安全。

——加强安全保障。省政府决定从201111月起至20124月,在全省开展水上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建立以乡镇船舶签单员、渡口渡船视频监控系统、涉水中小学生上放学乘船交接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水上安全长效机制,进一步全面落实水上安全责任制,为水运发展提供保障。

——加强法制保障。制订了加强涉航建筑物审批、采砂作业管理等制度,正在组织修订《湖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研究制订《湘江管理条例》和加强港口岸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地方水路交通法规体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省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水运发展要求,抓住水利大投入、大建设的契机,统筹研究解决闸坝碍航的历史遗留问题,按照“谁造成碍航,谁恢复通航”原则,对碍航闸坝、桥梁和其他建筑物进行复航改建或补建;新建水利水电枢纽和桥梁等设施,不允许出现新的碍航、断航。

1700亿元助推水运建设大提速

根据国家《“十一五”长江黄金水道建设总体推进方案》和发展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要求,我省组织编制了《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湘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和“十二五”水路交通发展规划。

省政府根据省情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期需求,确定了我省水运发展的总体目标:用20年时间,投入约1700亿元,其中“十二五”145亿元,“十三五”535亿元,后101020亿元,重点建设“一纵五横二港一枢纽一系统”10大工程,到2030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内河水运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成以长江为依托,洞庭湖为中心,“一纵五横十线”为骨架的高等级航道网,重点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基本建成以长沙、岳阳等国家内河主要港口和其他重要港口为节点,以标准化、专业化、大型化船舶为载体,以现代化的保障和救助系统为支撑,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效衔接的内河水运体系;全省10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1500公里,1000吨级以上泊位达到300个,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建成发挥效益,全省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比重达到20%左右,基本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近期目标是:重点建设“一纵两横七港一系统”,实质性启动岳阳城陵矶综合枢纽前期工作。到2015年底,全省1000吨级以上航道达到971公里,1000吨级以上港口泊位达到140个,船舶总运力达到400万载重吨,全省水路货运量占全社会的比重达到15%左右。

一批水运重大项目于此掀起建设高潮,水运发展根基进一步夯实。

“十一五”时期,我省规划建设了一批支撑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水运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33.6亿元,建成了湘江株洲航电枢纽工程、洞庭湖区益阳至芦林潭航运建设工程、岳阳港城陵矶港区(松阳湖)一期工程等项目,开工建设了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湖南省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湘江株洲至城陵矶2000吨级航道建设工程、长沙港霞凝港区三期等重大工程。全省新增1000吨级航道90公里、3000吨级泊位3个、1000吨级泊位26个,水上通过能力大幅提升。

2011年,建设了以湘江为重点的25个水运项目,其中湘钢宽厚板专用码头、湘潭港铁牛埠港区寒鸡港作业区散货码头完工并投入试运行;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株洲港铜塘湾港区一期工程、湘江2000吨级航道建设一期工程、湖南省水上交通支持保障系统一期工程等进展顺利。全省水运建设完成投资21.04亿元,创历史新高,为年计划20亿元的105.2%,同比增长53.6%,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精彩开局。

(记者 陶海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