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交通要闻

风景如画路如歌――张家界市公路建设巡礼

发布日期:2009-09-27 00:00
信息来源:省公路管理局
字号:【

  导语:地理、坐标

  张家界位于湘西北的澧水中上游,地处武陵山脉腹地。这片处于北纬28.5229.48,东经109.40111.20之间的土地,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人文环境,皆充满传奇色彩。这里丛林苍莽,层峦叠嶂,深壑纵横,飞泉流瀑。这里既有堪称绝世奇观的砂岩大峰林群,又有着旧时“五溪蛮”独特民族文化的古风遗韵。这片土地上,还曾诞生了一位名震中外的共和国开国元勋——贺龙元帅,以“两把菜刀”在这块土地上开辟出了一段功榜千秋的红色历史。

  在这块充满传奇色彩的土地上,旧时的陆地交通主要靠驿道连通城镇村落,商贾行者,肩挑背负,或骡或马,艰难跋涉于崇山峻岭之间。无论是居家务农者,还是外出经商者,皆处于“隔山能呼应,见面走三天”交通状态,是典型的“望山跑死马”的地理环境。

  主题词:旅游、行路难、承担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机缘成熟,张家界这块神奇的土地,以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之壮丽画卷,呈惊艳的姿态横空出世。一时间,关于张家界拥有绝世独立的大峰林的文字与图片,频繁而大量地出现于国内外各大媒体上。“张家界”三个字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代佳人的代名词。于是,国内外游客开始大量涌向张家界,皆以目睹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而快。

  随之而产生的是问题是:行路难!

  当时的张家界,因地理位置的原因,没有联通外界的国道,主要公路只有一条从省城进入张家界的省道。该省道在进入张家界地区之后,等级低,为山丘重岭四级路标准。早在共和国成立之前的1947年,湖南省公路局提出“八项工程计划”,常德至慈利公路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常慈公路由当时的国民党第十七绥靖公署成立的“军路修筑委员会”承担测设施工任务,两年后建成通车。因工程过于草率,没多久便无法通行。新中国成立之后的1951年,湖南省公路局重新勘测施工,一年后常慈公路顺利恢复通车。不过,从慈利进入张家界的路段,却是此后若干年分段递进式完成的。因受山区地理环境影响,这段砂石公路的标准等级低,弯多、坡陡、路面窄,平均时速不能超过四十公里。而且,因为地处山中,公路两侧多为风化岩层山坡,所以,车辆行走时,晴天黄尘滚滚,雨天泥泞四溅,塌方、滑坡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从慈利县城开始,陆续分段将原来的砂石路面改造成沥青路面。在此期间,从慈利到达张家界的途中,往往是行走一段干净整洁的沥青路面,又行走一段尘土飞扬的砂石路面。直至1990年,刚组建不到两年时间的张家界市公路局(时称张家界市公路局筹备组)将慈利至张家界市区的最后一段砂石路面,改造成了沥青路面,终于结束了从省城长沙进入张家界市要走砂石路面的历史。这也是省道S306全线油路化的历史新起点。

  虽说S306线在张家界境内的路面全线油路化了,但由于基础太差,公路等级并没有得到多大的改善,仍然是陡坡、急弯连绵不断,车速无法提高。外来游客从省城长沙来张家界,横越益阳、常德等几个地区若干县,只需要半天时间,而进入张家界地界之后,要到达张家界市,仍需同等时间。一条山间公路翻山越岭,仅慈利到达张家界城区之间的巍家界路段,从山顶到山下,路如龙蛇,盘来绕去,山路岂止十八弯?!连张家界的公路人自己都说“难行莫过巍家界”。但是,这却是省城进入张家界唯一的通道。

  而旅游与区域经济发展表明:这条公路到了非改造不可的时候。除了要改造慈利进入张家界市区的公路交通状况之外,当时还有一条亟待改造的通道,那就是从市区进入核心景区武陵源的公路。这是张家界市重要的旅游线路。丰富的旅游资源,大量进出的游客,这二者之间的纽带便是交通。但是,游客从外界进入张家界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进入张家界市区之后,要到达武陵源核心景区,仍然要经过一条艰难曲折的乡道。当时,只有一条需要途经永定区中湖乡的砂石路,才能到达武陵源区。这是一条等外路,车辆行走在该路段时,最高时速为三十公里,而且,晴天黄尘滚滚,后面的车辆看不清前面的车辆,如浓雾弥漫,游客行人皆尘土满面。而一旦遇上雨天,路面坑坑洼洼,路基松软,边坡陡峻,阻车的情况时有发生,车辆行走时险象环生。

  而当时成立不久的张家界市就是以旅游立市,以旅游兴市。旅游要兴旺,市场要做大,经济要发展,交通不能成为发展旅游的“瓶颈”。在火车运输量受限,机场又还在施工中的张家界市来说,公路交通的发展成了当务之急。

  主题词:山道弯弯    踏平坎坷    改造

  旅游要发展,经济要腾飞,交通一定要先行!作为旅游城市,首先要解决游客进出景区的“行路难”问题,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于是,从1990年开始,组建不到两年的张家界市公路局立即着手改造慈利至张家界市区、市区至武陵源核心景区公路。

  为配合旅游市场需要,开始实施“张清公路”工程,即:打通市区至武陵源黄金景点黄龙洞通道。“张清公路”按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设计。从原来的四级标准改造成二级,在张家界这样的地理环境上来说,这无疑是一项划时代的工程,对施工单位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工程于1996年开工,历时三年,在1999年竣工。为了达到二级公路技术标准,竣工后的“张清公路”,沿线共有大小桥梁22座,隧道三处,最长的老木峪隧道有2443长。整条公路如一条壮丽的彩虹,在崇山峻岭中横渡深谷,跨越悬崖,成为了张家界神奇自然风景中的另一道美丽风景。如今,从张家界市区到武陵源核心景区,只需四十分钟就到了,而且,沿途你还参一路观赏到美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原来那种“望山跑死马”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主题词:便捷、织网

  1992年,张家界景区内的砂岩大峰林群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了“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紧接着又被评为5A级风景名胜区,这对张家界市的公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善张家界市区域的公路网结构,打通与外界的联络网,成了张家界市公路交通建设的当务之急。于是,张家界公路交通提出了“打通四门,连接八方”的战略构思。由此,张家界的公路建设步入了快速发展的快车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先后修通了连接怀化地区的沅陵、湘西自治州地区的龙山、常德地区的桃源、湖北省的鹤峰等通道。闭塞了千年的张家界,一时“四门”大张,这片处于湘鄂川黔边界的特殊地域,再也不是“一片孤城万刃山”了!

  为了进一步优化公路网结构,建设区域内“一小时经济圈”,张家界市公路建设实行双管齐下的作法,一边快速打通区域与外界的连接线,一边努力优化区域内公路网络。2002121,常德至张家界高速公路建设开工,历时三年,于2005年月日12月竣工,使长沙至张家界由原来的8小时车程缩短至3个多小时。这条通道的建成,对张家界的旅游经济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越来越多的自驾游提供了快速、便捷、安全的公路通道。据有关部门数据表明,常张高速公路开通之后,游客在第二年便达到年增长率30%。在此期间,作为区域内公路网优化的项目,张清二期改造、张罗二级公路、峪园公路、张桑二级公路、龙阳二级公路等项目的陆续建成,使得区域公路交通达到了顺畅、便捷、舒适、美观的目标,为旅游发展和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中,张罗公路(张家界至湘西自治州旅游区罗依溪)的修通,使原来由张家界市到达吉首市的7个多小时车程缩短至2个小时,将张家界的旅游资源与湘西自治州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很好的整合,从此,张家界与凤凰连结成了一条黄金旅游线路,极大地促进了两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张桑公路(张家界市区至桑植)的建成,同样具有特殊意义。这条公路是通往鄂西、渝东的重要线路,更是张家界市区域内大动脉线。而且,桑植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是张家界市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八大公山的原始次森林风景区、九天洞、苦竹河古镇、茅岩河等自然风景区,以及我省“红色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贺龙旧居与贺龙纪念馆、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点旧址等一批重要红色历史景点。张桑二级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张家界西北方向的交通“瓶颈”,使原来两个多小时的车程缩短至不到一个小时,让桑植这块“红色的土地,绿色的家园”快步走向外界。

  除此之外,连通张家界市至怀化市的一条捷径,优化大湘西的公路网,对常张、常吉高速公路起着重要的联络作用的张家界至怀化沅陵公路、S304慈利段改造工程、S306线慈利至清水洞、永定城区至二家河段公路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正在抓紧施工。

  主题词:宏图、圆梦

  张家界市的公路建设事业在经过几十年来的艰难创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通过建市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公路网日益完善,公路等级也快速提高。作为世界著名风景区,新建或改造的十多条旅游公路平坦、舒适、美观、安全,行车条件超过了国内众多老牌旅游区的旅游公路。只要进入张家界地区,车在路上行,如在画中游。路如彩带,风景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近年来,根据省委提出的“建设世界旅游精品”的战略构思,公路建设事业真正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张家界市的公路建设在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大好机遇的同时,也将迎来更大的挑战。在这块古老而又正散发着朝气的土地上,在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间,一幅幅壮丽多姿的公路建设蓝图,正等待公路人去描绘,一个个瑰丽的梦正等待公路人去将它变成现实。

  以核心景区和市区为辐射中心,计划建设的“五纵三横”主骨架,将形成南北相通、东西相接的高速快捷公路网络,这些线路有张花高速公路、张沅旅游公路、环武陵源景区公路、张家界绕城一级公路、慈清二级公路、桑慈二级公路、慈石澧高速公路、张家界至鹤峰高速公路,等等,此八条线路的建成,将如一条条绚丽的彩虹纵横交织于张家界的崇山峻岭之间。

  这一幅幅的宏图,对于张家界的公路人来说,便如一声声催人披甲上阵的号角,使人激昂,使人兴奋。张家界的公路人正踏着这样的时代足音,高唱着公路建设者之歌,再上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