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信息公开>政务动态>交通要闻

我们走在大路上――岳阳市公路局建设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09-09-23 00:00
信息来源:岳阳市交通局
字号:【

  试看神州大地,大道通衢,往来如织,一桥横跨,天堑变通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富,先修路”的理念已是家喻户晓。公路连着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公路建设是公路局的重要使命,更是党和政府凝聚民心的纽带,成为改善民生的德政工程和丰碑工程。公路局作为地方公路事业发展的主力军,为人民的公路事业恪尽职守,鞠躬尽瘁。
  岳阳市公路局成立于1964年,原称岳阳市公路总段,1992年改段为局。全局干部职工3900人,下辖县(市)公路局7个,市直单位9个,是对全市1872公里的国、省道干线履行建设、养护、管理职责的正处级事业单位。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岳阳公路事业高歌猛进,乘势而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岳阳公路人以“公路先驱”的姿态,开拓进取,勇当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军,为岳阳公路事业写就辉煌篇章,为岳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我们走在大路上
——岳阳市公路局建设发展纪实

  踏平坎坷成通衢,公路建设打先锋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岳阳市公路局管养国省道1700多公里,其中砂石路面多达1300多公里,占管养里程的76%,“路面窄、线型差,一路扬尘伴天涯”,是当时公路的真实写照。随着“扩宽改造”会战的打响,绝大部分省道、县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路基改造,至80年代末共消除砂路300多公里。1991年,全长165公里的107国道建成。在京珠高速公路开通前的11年里,107国道一直是贯穿岳阳南北,沟通武汉、长沙的交通主动脉。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工业企业依国道而建,农业基地伴国道而成,乡村城镇据国道而兴——107国道不仅仅是一条交通大动脉,而且已经发展成为岳阳一条重要的经济大动脉。同时,以通海公路、岳兴公路等为代表的新建、改建项目并驾齐驱,推动了岳阳市公路等级、路况水平的大幅提高。整个90年代,岳阳公路人消除砂路500多公里,砂石路面与总里程的比率下降到33%。
进入新世纪以来,岳阳市公路局新建、改建了岳华公路、湘长公路、湘汨公路、华南和华石公路、临通公路等二级以上公路240公里。新建了湘阴湘江大桥、湘阴临资口大桥、华容注滋口大桥等大型桥梁五座。通乡公路建设累计完成484.02公里,辐射乡镇70余个。全市道路交通主骨架初步形成,在我省提前三年实现了市到县二级公路连接的“十一五”奋斗目标。管养国省道中砂石路面比率降至7%,硬化路面比率由此上升至9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岳阳公路人没有停下进取的步伐,“十一五”以来,牢牢抓住网改机遇,为全市争取路网改造份额337公里,超过省内各地(州、市)平均值。S201岳汨公路建设的启动,是该局打响的全省“十一五”路网建设的第一枪。
  2009年是“十一五”路网改造攻坚之年,也是公路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一年,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给公路建设带来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局长罗黑皮在全局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响亮地提出:“有困难更要有办法!有差距更要有决心!有挑战更要有业绩!”全局上下在物价上涨、资金紧缺、收费站人员待岗安置的重重压力下艰难而稳步地推进公路建设,路网改造项目S308湘阴段、平江段于年初先后开工;加上已开工的S201岳汨公路项目、S202项目和G106项目,该局五个路网改造项目并驾齐驱,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投资5.5亿元,占已批准投资的47%。
  养路护桥保畅通,服务人民在行动
  建路不易,养路更难!公路三分在建,七分在养。90年代以前,全市公路以砂石土路为主,养护手段落后,劳动强度极大;但全局广大养路工人“以养护为业、以道班为家”,抢晴天,抓阴天,毛毛细雨是好天,白天一天当两天,黑夜点灯当白天,勤勉敬业,无怨无悔,确保全市路况完好畅通。90年代以来,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和养护手段的改进,公路服务品质获得质的提升,期间共计完成大中修工程1100公里,改造危桥、病桥98座。针对急弯险道等事故多发地段,全力开展专项整治。2004年以来,对境内所有国省干线实施了安全保障工程,2007年又对S306实施地质灾害公路防治工程77.1公里。2008年,自然灾害频繁、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行业内部资金压力沉重、武广铁路修建对地方公路的严重破坏、四川汶川地震、奥运圣火传递、金融危机、“费改税”等一系列困难与挑战接踵而至,岳阳公路人面对种种,没有丝毫退缩。冰灾侵袭中,面对京珠高速公路全线封闭、车辆全面分流的严峻形势,广大公路干部职工始终战斗在抗冰保畅最前线,他们顶风冒雪,日夜奋战,提前完成107国道上的新市大桥和新墙河大桥抢修任务,为分流高速公路滞留车辆提供了先决条件,保证了大动脉畅通无阻。以107国道为代表的国、省干线公路于危难之中大显身手,成为始终冻不垮、阻不断的抗冰救灾生命线。2008年2月1日,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栏目向全世界报道:107国道湖南岳阳段全线畅通!该局被岳阳市委、市政府授予抗冰灾“先进单位”称号。近两年来,岳阳市公路局以桥梁养护为重点,投入数百万元,先后将临资口大桥的安全隐患和市级挂牌的岳华路安全隐患、平江大桥危桥整改到位,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安全出行。
  科学发展铸坦途,市场经济竞风流
“沧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多年的大规模超前投入以及体制的制约,给公路事业造成了巨大的债务包袱。“负重奋进、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勇创一流”,这是岳阳市公路局历届班子的指导思想,也是岳阳公路人的优良作风。延及这一理念在工作中的落实,局长罗黑皮告诉下属领导干部:“只准为发展找出路,不准为困难找借口。全局领导干部要抓住机遇、转换思维、克难攻坚,将主业做成样板,将施工队伍做成精品,将管理提上水平,挑战困难,挑战对手,挑战记录,挑战自我。”
  公路事业要发展,公路队伍是关键。立于改革的风口浪尖,岳阳公路事业处在发展的关键阶段,最需要的是全局干部职工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意志、作风和力量。岳阳公路人立足行业特色和实际,在狠抓养护、征费等内部机制改革的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内部施工队伍,跳出公路看公路,有效地拓展了发展空间,增加了人员就业,成为分流富余人员、增强发展后劲的有效途径。90年代以来,先后组建了岳阳路桥、通衢公司两个国家一级路桥施工队伍,成为全省地市级公路局中唯一同时拥有两个一级施工队伍的单位。该局加强扶持和引导,坚持“干一项工程、树一块牌子、拓一片市场、创两个效益”的经营理念,积极开拓外部市场。对资金不足、力量相对薄弱的现实,扬长避短,充分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市场运转灵活的特点,化劣势为优势,积极开展中小工程建设、船舶出租、服装生产、交通设施制造、酒店营运以及房地产开发等多种经营,盘活固定资产,分流富余人员,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成为岳阳公路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的有力支撑。岳阳路桥已发展成为仅次于湖南路桥的省内第二大路桥建设集团,创造就业岗位1200多个,施工项目遍布国内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亲笔题词——“岳阳路桥,洞庭雄师”。岳阳路桥被省交通厅评为“2008年度全省交通系统双文明先进单位”, 岳阳市委、市政府领导称赞公路队伍是一支“困难面前上得去、压力面前顶得住、关键时刻靠得稳”的铁的队伍。近年来,副局长李茂文同志被省交通厅评为“全省交通系统双文明先进个人”,渡口所书记梁新年同志被岳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劳动模范”,路政支队支队长朱洪权同志被交通部评为“交通执法先进个人”,机关干部刘蓉晖同志被交通部评为“交调工作先进个人”,文明创建和队伍建设硕果累累。
  纳于名山,有容乃大。经世致用,奋力求为。穿越漫长的时光隧道,敢为人先的岳阳公路人传承着先忧后乐的精神,高扬科学发展的大旗,满怀激情迎接中部崛起的东风,开拓进取,高歌猛进,勇当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行军,在推进“一化三基”、加快富民强省、实现“弯道超车”的伟大工程中再创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