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长沙新港吞吐进出口国际集装箱10723TEU(标箱),创月度历史最高纪录;运输国际集装箱4746TEU(标箱),为历年最好的成绩。
长沙港是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巳发展有7条国际集装箱内支运输线,现开辟韩国、日本、美西、欧洲、澳洲、非洲、南美东、地中海等数十条国际航线;每周有进出口国际集装箱航班40多个,货物通过湘江入长江经上海港口中转运往世界各基本港,形成了通江达海,物流全球的水路网络体系,承担着长沙及湘中地区60%以上的内支线集装箱装卸任务,2008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9.4158万TEU(标箱),创湖南内河最高历史记录。
今年初开始,金融危机对该港和运输带来明显的冲击,特别是省内外贸出口货物大幅下降。该港面对“寒冬”大气候不气馁,坚持抢抓机遇迎挑战,激流勇进化“危”为机,“弯道超车” 保发展。采取外争市场,内辟货源多项有力措施,坚持积极灵活的营销策略,在外贸箱量不足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内贸箱,积极培养新市场,挖掘新货源,并根据不同的客户群采取不同的营销方式,对市场进行细分,为大客户、大宗货源量身订做,设计运营方式,重视提升服务质量,在价格上“让步”倾斜,与货主共担风险,谋求双赢。3月份基本走出低谷,4月份每周接纳和发送长沙至上海的进出口航班次50多个,创投产以来的最多班次纪录;国际集装箱运输量创历年最好的成绩,两项均居全省内河港口和航运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