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我省将在望城县境内建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目前该项目正在组织专家加紧进行预可行性研究,计划2009年正式动工建设,2013年年底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近年来,湘江枯水期一年比一年提前,许多河段河床裸露,湘江株洲以下河段达不到原设计的三级航道标准,千吨级船舶只能半年通航,进出的货物只能在城陵矶中转。上海到长沙是我省一条重要的水上经济命脉,但每年10月中旬开始,湘江的株洲段就基本断航,从上海沿长江进入株洲港区500吨甚至300吨以上的船舶,必须在岳阳、长沙、湘潭等地“中转”。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是湘江干流规划的最下游一个梯级,上距株洲航电枢纽128公里,控制流域面积9.05万平方公里,设计年通过能力3800万吨,年均发电量3.64亿千瓦时。
工程建成后,将渠化湘江长株潭河段,形成长达128公里的库区,把长株潭三市沿江两岸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带状的滨水区域,成为全国独一无二的库区城市群,改善滨水区环境,培育一个绵延三市的沿江风光带,为水上运动休闲提供良好条件。除此之外,工程建成后还可从根本上保证三市常年用水要求,缓解湘江枯水期长株潭用电紧张的局面外,可大大改善湘江航运,同时利用大源渡、株洲、长沙枢纽的库容对长沙以下河段进行流量调节,将可提高湘江下游河段通航保证率,缓解枯水季节用水矛盾。届时,湘江株洲段88公里河段可全年达到二级航道标准,2000吨位船舶可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