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430S00/2013-58549 | 文号 | |
发布单位 |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 来源 | 厅规划办 |
公开日期 | 2013-01-31 09:1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统一登记号 |
自从党中央、国务院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根据交通运输部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始终将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发展作为工作重要内容,着力推动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我省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发展,路网密度不断提高,路网布局及结构日趋完善,对促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生态改善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交通扶贫工作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扶贫开发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任务。2011年底,中央召开扶贫工作会议,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编制印发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纲要(2011—2020年)》以及《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规划(2011—2020)》等11个片区规划,我省武陵山区31个县市、罗霄山区6个县共计37个县市纳入部扶贫规划,并与湖南省签订了《落实中央扶贫开发会议精神促进武陵山罗霄山区交通运输发展的共建协议》。
新一轮交通扶贫攻坚拉开了序幕,湖南省委、省政府对交通扶贫工作高度重视,根据我省发展实际,将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和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3个市区纳入享受我省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政策范围,及时调整了我省“十二五”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普通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交通运输部、湖南省人民政府交通扶贫工作安排,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编制了《武陵山、罗霄山(湖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实施规划(2011—2020年)》,以指导、促进我省的交通扶贫工作。 一、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要求,以解决制约贫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瓶颈问题、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主攻方向,注重统筹衔接、循序推进,进一步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提升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抗灾和应急保障能力,构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力争推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这些地区整体脱贫致富、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
2、基本原则
——服务全局,注重公平。紧紧围绕国家扶贫开发总目标和扶贫工作总体要求,把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和条件作为重要内容,紧密围绕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产业分布特点和发展思路,切实解决这些地区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发展的瓶颈制约和突出矛盾,增强区域自我发展能力。注重推进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基本出行条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地区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统筹交通建、养、运、管全面协调发展,在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交通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干线公路和农村公路发展的同时,注重扩大城乡客货运输覆盖范围,提升运输服务效率和水平,提高公路防灾抗灾能力,加强交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切实增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发展的内生动力。
——因地制宜,循序推进。坚持分类指导,充分考虑片区的自然条件、发展能力、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实事求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因地制宜地确定好片区发展目标。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把有限的资源用来解决最突出的矛盾问题;合理安排好“十二五”和“十三五”期的建设内容,做好相关项目的资金配套和前期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项目实施。
——上下联动,合力攻坚。按照中央提出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要求,紧紧围绕规划目标和建设任务,发挥中央、省和地方三个积极性,明确地方政府的责任主体地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整合各类资源,齐心协力推进交通扶贫目标的实现。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15年,全力完成省政府批准的《湖南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方案目标,高标准完成《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交通扶贫任务,使武陵山区、罗霄山区交通发展基本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到2020年,片区“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基本建成,基本建成区内高速公路网,所有县城通二级及以上公路,全面消除省际断头路。实现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沥青(水泥)路、通班车;基本建立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城乡客货运输服务效率明显改善。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高,交通安全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交通运输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
2、具体目标
——继续稳步推进高速公路建设。以湖南省高速公路网规划为基础,按照满足主要大交通流、成线成网有序推进的原则,在着力抓好在建项目建设的同时,保持高速公路发展适度超前,建设规模合理。
武陵山区:到2015年底,实现境内所有县市能在30分钟内上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915公里。
罗霄山区:到2015年底,实现所有县能在30分钟内上高速,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9公里。
——加快干线公路改造。根据2011年省人民政府批复的《湖南省省道网规划》,全省国省干线总规模约为42000公里,其中,武陵山区约为13500公里,罗霄山区约为2100公里。我省国省干线总量效大,但二级及以上公路所占比重低,远远落后于中部其它省份。为适应武陵山、罗霄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发展需求,按照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线成网、外通内畅、有序推进的原则,加快干线公路改造,优化干线公路网络布局,提升干线公路平均技术等级。具体目标为:
武陵山区:到2015年底,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里程达5800公里,占总里程的43.0%。
罗霄山区: 到2015年底,二级及以上干线公路里程达1100公里,占总里程的52.0%。
到2015年底,武陵山区、罗霄山区实现相邻县(市、区)之间至少有一条二级及以上公路相连,与周边省(市、区)的省际公路通道和各市(州)骨架公路网基本达到二级公路标准,重点景区实现通二级公路。
——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2011-2015年,武陵山区、罗霄山区农村公路发展具体目标为:一是完成建制村通畅工程建设,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二是推进农村公路县乡道改造建设,基本建成顺畅快捷的农村公路主干网络;三是完成五类危桥改造和有条件渡口的渡改桥工程;四是实施县道及重要乡、村道安保工程建设,特别是校车经过路段的安保工程建设。
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我省农村实际的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体制机制,明确各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机构的职责,落实农村公路管养资金。实行专业养护与农民承包养护、养护管理与路政管理、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办法,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化;建立逐级分解、责任明确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工作目标考核体系,保障农村公路的正常、安全使用。实现农村公路“有路必养”的目标。
——加快推进道路运输站场建设。
武陵山区:到2015年底,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达到50个,二级及以上汽车货运站1个,100%的乡镇建成农村客运站,72%的行政村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
罗霄山区:到2015年底,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达到8个,85%的乡镇建成农村客运站,74%的行政村建成农村客运招呼站。
——加强航道及港口建设。
武陵山区:到2015年底,沅水浦市至桃源248公里航道达到四级标准,桃源至常德48公里航道达到三级标准,在泸溪港、辰溪港等地区重要港口建成一批现代化程度较高的港区,新增500吨级泊位4个,使得内河水运的优势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对沿江经济发展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增强。
三、实施规划方案及投资估算
1、2011-2015年实施规划方案
2011-2015年湖南省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扶贫实施规划估算总投资1628亿元。
——武陵山区
高速公路: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465公里,至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15公里,估算总投资954亿元。
干线公路:建设规模4100公里,估算总投资228亿元。
农村公路: 建设规模2.3万公里,估算总投资158亿元。
道路运输站场: 新改建39个二级及以上汽车客运站,新建9个三级汽车客运站、485农村客运站、11471个农村客运招呼站,新改建5个四级及以上汽车货运站,估算总投资15亿元。
水运: 新增三级航道48公里,四级航道248公里,500吨级泊位4个,估算总投资16亿元。
2011-2015年武陵山区交通建设扶贫实施规划估算总投资1371亿元。
——罗霄山区
高速公路: 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83公里,至2015年高速公路里程达到459公里,估算总投资206亿元。
干线公路: 建设规模606公里,估算总投资31亿元。
农村公路: 建设规模0.24万公里,估算总投资18亿元。
道路运输站场: 新改建7个二级汽车客运站,新建1个三级汽车客运站、48个农村客运站、1129个农村客运招呼站,估算总投资2亿元。
2011-2015年罗霄山区交通建设扶贫实施规划估算总投资257亿元。
2、2016—2020年规划设想
1)基本建成区内高速公路网。
2)继续推进国省干线公路的建设改造,强化各片区内部连通;继续加大危桥改造力度,加强安保设施建设,提升干线公路抗灾能力。到“十三五”末片区形成较为完善的“外通内联”干线公路网络,其中调整后的国道二级及以上比例达到85%以上。
3)继续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工程和灾害防治工程,提高农村公路网络整体安全水平和抗灾害能力,继续加大县乡公路建设改造的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对产业园区、旅游景点、资源开发区等节点的覆盖,逐步消除断头路。
4)继续推进具备条件的县级客运站改造和乡镇等级客运站、建制村汽车停靠点(招呼站或候车亭牌)建设。结合县乡客运站和邮政配送体系建设,统筹协调,建立起功能较为齐备的货运服务体系,实现乡镇物流节点的广泛覆盖。
四、政策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新阶段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和考核评估。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涉及交通、发改、国土、环保、水利等多个行业主管部门,相关专题研究审批点多面广、时间长,各级政府应协调各部门简化程序,各自完成对应任务,为交通扶贫开绿灯。
2、强化规划指导
严格按规划实施交通建设项目,控制规划外项目盲目上马。建立规划考核机制,实行规划实施动态跟踪考核制,对规划实施较好的地区和部门,在项目和资金安排上给予倾斜。建立专家论证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规划评估机制,定期组织专家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论证,并采取多种形式听取社会评价,当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适时对规划做出必要调整,确保交通建设能够适应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3、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政策体系方面:各级政府及有关行业部门要明确责任、落实任务,制定承担扶贫地区交通发展任务的政策措施,坚持“统筹规划、条块结合、分层负责、联合建设”的建设体制,增强交通规划执行的严肃性,从制定政策、分配资金等方面向连片特困地区倾斜,加快交通建设。投资倾斜方面:建议中央下达专项扶贫资金用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交通建设。同时,省、市、县各级政府需增加扶贫地区交通开发投入,加大省级及省以下对扶贫地区交通财政投入力度,并根据各级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情况,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扶贫交通建设。税收方面:各级政府要对贫困地区符合政策规定和税法的各类交通投资项目落实有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如对贫困地区城乡公交网络的车辆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补贴,特别是对投入边远山区客运线路的车辆购置(更新)直接给予资金补助;对农村客运车辆车船使用税实现减免优惠政策,免征农村客运车辆车船使用税。金融方面:继续完善国家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支持信用贷款,努力满足交通发展建设的资金需求,建议利用开行等金融组织贷款资金改造县乡公路时对贫困县项目给予一定倾斜,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建设领域,多方面拓宽贫困地区融资渠道。
4、加强养护管理
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规范公路养护管理行为,细化养护管理程序,按照“责权统一”原则,建立分工明确、规范有序的公路养护管理体系。
进一步完善公路养护管理系统,充分整合养护管理信息资源,提高养护管理信息化率,不断完善适合湖南省公路养护管理特点的养护决策科学体系。完善高速公路路况检测实施指南,建立并强化高速公路路面、桥隧、路基、沿线设施等技术状况动态检测机制。
开展预防性养护对策和时机的研究,制定适合我省实际且较为完备的沥青和水泥路面预防性养护的指导政策和技术标准。
5、注重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以科技引导交通创新、培养交通创新人才,扎实推进贫困山区的交通建设,保持交通建设可持续发展,增强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能力。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突出抓好交通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抓好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为人才健康成长创造环境、创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