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学习党史守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党史知识

人民当家 首试皖北——安徽第一个人民政权诞生记

发布日期:2021-05-20 15:15
信息来源:安徽学习平台
字号:【

1928年4月9日凌晨,皖北古城阜阳夜幕沉沉,一阵急促的枪声打碎了夜空的沉寂,安徽党史上著名的阜阳“四九起义”爆发了。在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下,此次声势浩大的兵民武装联合大暴动,建立了安徽地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人民政权和第一支人民军队。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在安徽的安庆、芜湖也先后发生了三二三反革命事变和四一八反革命事变,大批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被通缉、屠杀,各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1927年秋,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十军杨虎城部、十九军高桂滋部进驻阜阳,两支部队所辖各师、团、营都建立了党的组织,南汉宸、魏野畴、刘贯一、吴岱峰、昌绍先、杜聿德等都以共产党员的身份在这两支部队中工作。十九军教导团和十军军校基本上为中共掌握。

为抑制革命形势的发展,蒋介石于1928年初,派“特使”韩振声到十军,逼迫杨虎城在军中“清党”并逮捕南汉宸、魏野畴等共产党人。无奈之下,同情共产党人的杨虎城选择赴日考察。临行前,他交代临时负责十军工作的孙蔚如:“这些朋友是我们请来的,迫不得已时,也要保证安全,礼送出境。”

为挽救革命,魏野畴等同志离开部队后,进一步加强党对农运、军运工作的领导,建立党的组织,成立了中共皖北特委。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皖北各县发展党员1000多人,农协会60000多人,农民赤卫队3000多人。

根据八七会议精神,2月9日,皖北特委通过了“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决定。魏野畴请示党中央,认为“即刻发动土地革命,必能扩大至全皖北,破坏十军及十九军,引导五六百万农民走上革命道路”。3月25日,中央指示:“现在策略是发展群众斗争,领导群众武装暴动,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强调“决不是无计划的、盲目的暴动”“工农暴动的主力必须是广大的工农群众,专靠一部分的兵变或已拿枪杆子的队伍,工农暴动不会发动起来的”。

根据中央指示,皖北特委决定四月底五月初举行武装暴动。正当暴动准备工作在各地紧锣密鼓进行的时候,特委获悉党内出现叛徒,当即部署力量,决定4月9日凌晨起义,魏野畴任起义总指挥,胡怀西、申明甫为第一、二敢死队队长,夜间以火烧十九军司令部厨房为起义信号,由中共阜阳县委书记李端甫等去王官集组织农协暴动,响应起义。

9日凌晨,在夜雨茫茫中阜阳起义爆发了,申明甫按计划执行点燃信号任务,因雨大未炽,且被敌发现,遂率特务连冲出司令部,急出东门文峰塔下。同时,教导团四连排长祝敏之和班长郭瑞云利用换岗之机迅速占领东门。而此时城内追兵已至,祝敏之率部阻击,顽强抵抗。驻三里湾的教导团在昌绍先和杜聿德指挥下,按计划参加暴动,魏野畴率胡怀西等人准备出东门接应。此时,东门失守,祝敏之和郭瑞云已经牺牲,魏野畴一行无法通过,不得不改变路线出城。由于两支起义队伍未能按计划会合,农民赤卫军因大雨未能及时支援,起义部队放弃占领阜阳城的计划,一路由魏野畴率部向阜阳西南老集转移,一路由杜聿德率部过颍河向西北王官集一带前进。

9日上午,杜聿德率部到达王官集,与农民赤卫队会合,召开了皖北工农兵起义祝捷大会,宣布皖北苏维埃政府成立,李端甫为主席,李烈飞为副主席。同时成立以昌绍先、杜聿德为正副指挥的皖北工农红军。通过了《临时土地法》《临时工会法》和《农民协会组织纲领》。

4月11日上午,十九军高桂滋部留守司令王守义纠集反动军队2000多人对新生的红色政权进行反扑。经半天激战,终因敌我力量悬殊,起义不幸失败,昌绍先、杜聿德、胡英初等80余人壮烈牺牲。魏野畴在率领起义部队转移途中,被十二军任应歧部收编的土匪武装谭万国团诱捕并杀害,时年30岁。

阜阳“四九起义”,是中共皖北特委贯彻八七会议精神,用革命的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一次英勇的实践,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像一声春雷震醒了江淮大地上的千百万劳苦大众,使安徽人民受到一次革命的洗礼,也使安徽党组织取得了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政权的初步经验,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毛泽东同志在1962年和参加阜阳“四九起义”的孔从洲谈话中指出:“这次暴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点燃了皖北的革命烈火,胜利真是来之不易,中国革命牺牲了多少好同志啊!”皖北革命的火种与全国各地革命斗争一起,逐渐形成了燎原全国的革命烈火。

魏野畴(1898—1928)
“四九起义”指挥中心——阜阳文峰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