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炒股时代,股票对我们而言已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如果时光倒回到数十年前,提起股票,国内知道的人可就寥寥无几了。但是,在99年前的安源,却掀起了一股认购股票的热潮,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江西安源,探知曾在这片红土地上发生过的关于股票的故事。
自1898年萍乡煤矿开办起,安源工人便在经济上深受剥削,矿局拖欠工资,奸商哄抬物价。1922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成立,为了维护工人的利益、抵制商人的中间剥削、减轻工人的生活负担,在俱乐部和安源党组织的领导下,同年7月创办了中国工人阶级中最早的经济组织和经济实体——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当时规模很小,集资仅百元,不能独开门面,只好附设在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学校内,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总主任李立三兼任总经理。规模虽然很小,但消费合作社的意义却已深深地印在了安源工人的心中。
1922年10月,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第一届代表和职员。根据中共二大《关于“工会运动与共产党的议决案,附加议决案”》中“工人消费合作社是工人利益自卫的组织,共产党须注意和活动此种组织”这一精神,改组后的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从工人的切身利益出发,立即组织召开工人代表会议,提议添加股本,扩大消费合作社,并指出“合作社不为赚钱,而是为工人服务”。同年11月,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又派易礼容、毛泽民等来安源协助筹办消费合作社。
1923年2月7日,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租用“刘协记”南货店在老后街独设门市正式营业。这一天,消费合作社门前恭贺声不断,鞭炮齐鸣,门框左右贴着红对联,上联为:生财之道意在工农,下联为:合作经济利在民众。工人们成群结队涌向消费合作社,望着货架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喜笑颜开。开业后的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由易礼容担任总经理,朱少连担任副总经理。同年3月,易礼容离开安源后,由毛泽民任代理总经理、总经理。合作社设立兑换、粮食、服物、器用、杂务五个股,分别经营兑换银钱和贩卖日常生活物品业务,每股设经理一人,毛泽民为兑换股经理,唐升超为粮食股经理,陈梅生为服物股经理,谭茂林为器用股经理兼杂务股经理;聘请营业员14人,林育英、毛新枚、毛福轩、李谓璜、周辅仁等都在消费合作社中当过营业员。合作社主要售卖大米、布匹、油盐等生活必需品,这些货物大多到长沙、株洲等地采购,由株萍铁路工人顺便捎回,因而免去了运费,所以货物价格比市场上便宜很多。凡是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的部员,可凭合作社发给的购物证到合作社购买低价物品,否则按市场价购买,以防中间商和工头倒卖,赚取中间差价,扰乱市场。合作社还代售《向导》《新青年》《先锋》《工人周刊》《京汉工人流血记》等革命刊物。
随着合作社规模和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流转资金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合作社发展的主要原因,出现了货品短缺的窘境。为了解决消费合作社资金不足的问题,1923年初,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最高代表会议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决定在俱乐部部员中招股,并制定了《招股简章》。“工友们亦以自身利益所关,特别踊跃投资。”很快就筹集到股金7800余元,连同俱乐部拨来的活动经费一起,共计资金1.8万余元。有了充足的进货资金,消费合作社货架上的商品渐渐丰富起来。合作社还发行了铜元票、纸币,成立了兑换股,加设储蓄部,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发行的股票和货币,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早的储蓄金融机构。
消费合作社给每位认股者发了自行设计的股票作为凭证。股票为纸质彩色石印,正面上方印有票头“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下方竖排红墨石印有股金数量、股值金额、填开时间和持股人姓名等信息,并加盖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正方形和竖形两个印章、总经理私章、骑缝线、骑缝章以及每年年底分红股息付讫的印章。股票背面为竖排蓝墨石印的《招股简章》,共九条。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行最早的股票——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股票。
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的创办与发展,在我党领导的早期工人运动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时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邓中夏1930年所著的《中国职工运动简史》记述到“二七惨案后硕果仅存的安源工会”时,把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看作是这一阶段最大的成绩之一。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发行股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金融事业的最初尝试,为我党开展经济工作、训练管理经济的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培养了一批金融人才。曾任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兑换股经理、总经理的毛泽民,后来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银行的首任行长。
红色股票的诞生,反映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围绕着改善民众生活、反对奸商、平稳物价、支援革命运动,共产党人作出的努力和成就;更体现了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毛泽民、朱少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在安源“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担当精神,从而铸造了“义无反顾、团结奋斗、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安源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