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学习党史守初心,传承精神担使命>党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山东泰安肥城市: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泰西展英豪

发布日期:2021-04-02 09:52
信息来源:山东学习平台
字号:【

深山藏古寺,秀色隐千枝。

在山东泰安肥城市区东南,群山环抱之中矗立着一座古寺。这里鸟鸣清幽,翠柏丛生,纵使寒意料峭,也难掩早春秀色。古朴的山门无声地诉说着岁月变迁,这便是空杏寺,其所在村子被誉为“长寿村”。空杏寺闻名遐迩,不仅因厚重的历史而与灵岩寺齐名,更因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在这里创建而烙上了红色印迹。

当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的星火点亮,泰西军民以共抵外侮、抗战到底的坚决行动,在泰汶大地立下了不朽功勋。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这支发端于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经过血与火淬炼,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青山不老,绿水长流。时至今日,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光辉历史依然在泰汶大地上口口相传,英雄们的事迹将永远彪炳史册。

空杏寺里竖旗帜

3月2日,车辆在泰西崎岖的山路上行驶,追寻着泰西抗日武装起义队伍的“足迹”。车窗外丘陵连绵起伏,从夏张小学旧址到肥城空杏寺,13公里的山路有些曲折。回溯到83年前,这样的“征途”必定更加漫长。

空杏寺是寻访红色足迹不可或缺的一环,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在这里会聚,形成泰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并最终成长为山东抗日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如今,在当地政府的妥善管护下,古寺的天王殿修旧如旧,一块块古碑和斑驳的古柏,见证着这里曾经的荣光。

古寺西跨院曾是僧侣、香客食宿之所和寺办学堂,如今,这里成为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向后人“讲述”着泰西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征程。“在中共山东省委发动领导徂徕山起义的同时,泰西抗日武装起义也点燃了星火。”讲述起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创建的那段历史,姬大鹏难掩激动心情。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队派驻空杏寺村工作组组长,姬大鹏从驻村的那一刻起便融入村子的历史与未来。“我们注重挖掘空杏寺村的红色文化,让这片曾经燃起抗日烽火的土地,焕发新的生机活力。”姬大鹏介绍。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后,为进一步扩大队伍,夏张起义队伍转移到空杏寺。1938年1月中旬,王仲范、张韶三、张魁三等人在宋王庄组织的武装,李文甫、徐麟村、葛阳斋等人在肥城县安临站一带组织的武装接到通知赶到空杏寺集合。起义部队扩大到100余人、80余支枪。各路队伍会合后成立了自卫团,张北华任主席,葛阳斋任副主席,远静沧任政治部主任;程重远用被单制作了自卫团团旗,夏振秋用红墨水写上了“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

“山东西区人民抗敌自卫团的成立,燃起了泰西地区的抗日烽火,壮大了泰西地区的抗日武装力量,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战信心,推动了泰西地区抗战形势的深入发展。”山东泰安市委党史研究院副院长李耀德说。

英勇抗敌扬声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自卫团成立后,首克肥城、夜袭界首、配合台儿庄会战、道朗血战……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他们英勇抗击,沥血敌阵,声威大振。

1938年1月16日,自卫团得到侦察报告,肥城县成立汉奸维持会,只有几十人的武装。张北华决定,夜袭肥城,消灭维持会。16日夜,起义部队集中主要力量,冒着鹅毛大雪,行军20余公里,于次日拂晓前到达肥城南郊。由于天气恶劣,敌人防守松懈,城门未设岗哨,自卫团机智地拨开城门,迅速冲进城去,干净利落地俘虏了维持会和伪军全部人员,处决了汉奸维持会会长范维新,缴获长短枪十几支。自卫团旗开得胜,不仅队伍士气高涨,也扩大了影响。群众闻讯纷纷加入抗日队伍,自卫团扩大到近300人。

经过初步整训,自卫团寻机打击日本侵略军。得知界首站驻有日军30余人,界首村里驻有七八个日军后,张北华等人决定“围强打弱”,消灭界首村内的敌人。1938年1月28日夜,自卫团60余名精干队员,急行军赶至界首站附近,并按原定作战意图作好战斗部署。张北华带领一名队员摸进界首村,但此时敌情有变,日军兵力大增,驻满全村。考虑到敌人入侵山东以来没有遇到正面抵抗,思想麻痹大意,张北华深入敌营摸出了几支枪,然后又带崔子明、刘西岐等人二次摸进敌人的一个宿营房,用大刀、刺刀杀死酣睡的日军七八人。敌人被惊醒后,双方展开混战。界首车站日军闻讯企图增援,但遭到自卫团掩护小分队阻击,自卫团乘机撤出。这次战斗是自卫团第一次同日本侵略者面对面交锋,战果显著,共毙伤敌20余人,打死敌军战马10余匹,缴获步枪3支。自卫团成员管伟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成为自卫团牺牲的第一位烈士。界首战斗的胜利轰动了整个泰西地区,自卫团声威大振,泰西地区的抗战星火熊熊燃烧,形成了燎原之势。

1938年3月下旬,中国军队与日军在鲁南台儿庄展开会战。日军通过津浦铁路及附近公路,加紧向南运输作战物资。为配合正面作战,自卫团开展了破袭敌人运输线的战斗。在泰安城南北集坡车站附近的黑虎泉,自卫团将铁轨拆毁,而后埋伏在铁路两侧高地上。敌军一列火车到此脱轨翻倒,自卫团居高临下一阵猛打,毙伤押车日军20余人,将列车焚毁后安全转移。这次破袭战,使敌人一周未能通车,有力配合了台儿庄会战。4月初,自卫团破坏了泰安至万德段铁路和公路桥梁,致使敌人10余天未能通车。此外,自卫团还在万德附近公路上伏击日军车队,缴获骡马几十匹和一批物资。自卫团英勇抗敌,书写了泰西儿女共赴国难、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

浴火重生铸辉煌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自卫团英雄们英勇抗敌,吹响了泰西地区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集结号。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后方交通连遭破坏,日军大为恼火,于1938年4月6日,分别从泰城、万德出发袭击自卫团。驻万德一带的自卫团一大队与敌激战,伤亡五六人,中队长马世进不幸牺牲。在道朗血战中,自卫团猛烈冲击、乘胜追击,激战一日毙伤日军20余人,但远静沧壮烈牺牲。道朗血战后,自卫团撤出肥城,针对敌强我弱的形势,实行分散活动。

四五月间,自卫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但自卫团中的共产党员和众多骨干分子都是坚定的爱国主义战士,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在困境中总结经验,勇敢探索,在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开始了创建抗日根据地这项伟大而又艰苦的斗争。1938年5月,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郭洪涛率干部途经泰西,建立了以段君毅为书记的泰西特委,并相继开展了整军、统战等工作。11月底,泰西各抗日武装在特委领导下统一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成为一支4000余人的山东抗战劲旅。

泰西抗日武装起义已经过去83年,在泰西这片土地上,人们一直铭记着当年革命志士救民族于危难、拯人民于水火的英雄义举。

每年清明节,学生、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都会自发到泰西抗日武装起义纪念碑前,瞻仰和祭奠那些为民族解放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走进纪念馆,在中共泰安第一支部展室,逼真的微场景形象地再现自卫团夜袭界首的战斗场景。通过参观战斗旧址,人们在历史变迁中感悟生活的美好,坚定接续奋斗的决心。“让更多人了解自卫团的历史,是对那段历史的尊重,更是传承弘扬抗战精神的关键。今年,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展陈设施,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和党性锻炼基地更好地推介出去,让人们在这段可歌可泣的抗日壮举中砥砺初心,阔步前行。”姬大鹏说。

(稿件原载于2021年3月11日《泰安日报》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