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往期专栏>2019年全省交通运输工作会>经验交流

建设通组公路 助力脱贫攻坚

发布日期:2019-01-11 10:18
信息来源:邵阳市交通运输局
字号:【

  邵阳市将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作来抓,统筹协调、上下同心,在一个个群山深处的自然村开山凿石,打通群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全市完成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2232公里,直接惠及4000余个自然村、40余万贫困地区群众,为实施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交通支撑。我们的做法是:

 

  一、健全机制,保持高位推进 

  邵阳2018年省定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考核指标是2200公里,涉及4000余个自然村,点多、线长、面广,任务重、时间紧、难度大。一是高位定盘,理顺指挥体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分管副市长主抓,并多次开会调度、现场部署,将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纳入市县绩效考核范畴。此外,成立建设指挥部,强化交通、财政、扶贫办等职能部门紧密对接,协同发力。二是挂图作战,筑牢廉洁防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抽调精干力量分设5个工作小组,一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检查。纪委监委、驻局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监督,并与相关 

  人员签订廉政建设责任状。邵阳路桥出台《农村公路项目管理办法》,组建项目总部和各县市项目部,各项目部只准劳务包工,由总公司成立材料公司,统一购买主材,从源头严格把控。三是创新举措,压实主体责任。实行实时调度制,每周召开一次专题调度会,同时建立微信群,对工作及时调度、安排和点评;实行一票否决制,将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对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的县市区在市交通发展目标考核中一票否决;实行鼓劲奖励制,市政府安排3000万元补助奖励资金,并要求县区提供配套资金,根据工作成效和进度,进行经费和绩效奖励。 

 

  二、聚焦建设,强化工作落实   

  一是精细管理促进度。采取无人机航拍识别、巡检APP系统定位、大型拌和场配料,实行一路一档,高效规范管理。市指挥部实时收集并发布各县市区进展情况,全年对前期工作、路基建设、路面建设分别排名16次、25次、49次,各县市区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增强。二是严管重罚保质量。印发2000余册混凝土路面操作手册,坚持社会监理和义务监督相结合,严格市、县、乡、项目现场四级同步“七公开”,对质量不合格、建设标准不达标的路段,立即挖除重建,并通报全市举一反三。以铁手腕、铁纪律、铁措施抓好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安全生产工作,由政府督查室和纪检监察组牵头,全年开展“四不两直”暗访50余次,下达通报、督办令11个,约谈排名末位的项目部经理。三是强化服务优环境。将整个建设项目捆绑列入全市重点项目,全面落实优惠政策,确保规费减免;要求建设点段所在地的公安机关及乡镇、村担负起维护治安环境的主要责任,坚决打击强买强卖、阻工闹事等行为。全市妥善处理阻工事件297次,行政拘留恶意闹事者11人。 

 

  三、创新理念,推动融合发展 

  一是注重与乡村振兴融合。结合农村交通设施提质升级改造,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路网骨架,提高农村公路安全保障水平,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二是注重与农村客运融合。科学合理规划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结合“村村通客车”工程,对有意愿通客车的自然村在线路布局、道路加宽等方面优先考虑,加大农村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力度,推进“乡有客运站、村有简易站建设,加快城乡交通线路向农村延伸。全年更新农村客运车辆150余台,新增25个通客车建制村,全市建制村100%通客车。三是注重与产业发展融合。积极探索推行“通组公路+特色产业”、“通组公路+乡村旅游”等“公路+”模式,让农村公路和产业布局、产业要素、产业优势深度融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新宁县沉水村三面环水、院落分散,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8324人。20188月,该村全长4.1公里自然村水泥路完工,脐橙成熟季节,大货车直接开到果园旁、家门口,当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进一步加快,贫困户人均增收800元以上。初步统计,全市全年自然村水泥(沥青)路建设直接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增收1200万元以上,35年内可增收约8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