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交建议复〔2017〕50号 B类
王建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将湘阴港作为长沙北港建设的建议》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长沙港基本情况
长沙港是交通运输部规划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长沙港总体规划》的编制、批准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有关规定,并已于2014年由交通运输部和湖南省政府联合批复。根据总体规划,长沙港由霞凝港区、新康港区、铜官港区及客运港区4大港区以及19个旅游停靠点码头、9个老家理专用码头组成,规划港口岸线长度19320米。3个货运港区中,霞凝港区为核心港区,以集装箱、件杂货和粮食运输为主,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和沿江开发服务。铜官港区以散货、件杂货和石油及化工品运输为主,主要是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园和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服务。新康港区以散货和件杂货运输为主,主要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目前,霞凝港区和铜官港区正在开发建设。霞凝港区作为核心港区,已先后于2004年和2006年完成了新港一期和二期工程,新港三期工程在建;铜官港区一期工程也已于2016年启动建设;新康港区目前由于受长沙湘江航电枢纽通航的影响,排队船舶经常会占用港区,开发建设条件不成熟,需待锚地建成后才具备开发条件。
二、湘阴港港口资源具有客观优势
从长沙港目前的运营情况来看,2016年,长沙港(主要是长沙新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614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2.1万标箱,件杂散货吞吐量372万吨,已成为拥有7条国际集装箱内支运输线、数十条国际航线的现代化内河港口。但是,由于长沙港位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上游,受枢纽通航影响,船舶进出新港的时间较长,特别是在枯水期,航道窄、水位浅等问题更加突出。
反观位于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下游通航能力更好的湘阴港,其漕溪港作业区常年通航能力在3000吨级以上,虞公港作业区通航能力甚至可达5000吨级以上,且港口岸线资源较丰富,发展潜力巨大。事实上,近年来湘阴港特别是漕溪港作业区,在支持长沙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湘江新区发展建设方面,一定程度上承担了“长沙北港”的功能,积极发挥了水运港口集疏运优势。
三、具体意见
湘阴港如果作为长沙北港,确实有利于长沙港的发展和促进长沙国家交通物流中心的建设。但目前来看,还存在以下困难:一是涉及到行政区划问题,港口规划及建设责任主体为市州,需长沙市、岳阳市沟通协调达成一致意见后,才有可能在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等方面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二是按照《港口法》“一城一港”以及港口总体规划应当符合港口布局规划的原则,2009年编制的《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规划湘阴港为岳阳港的港区之一,目前岳阳港、长沙港总体规划均已批准实施,即使长沙、岳阳两市达成一致意见,湘阴港区调整为长沙北港的程序也较复杂,需要交通运输部和省人民政府的批准同意。
综上,湘阴港作为长沙北港建设存在区划、体制和程序上的巨大障碍,但是,这并不影响货主选择湘阴港作为货物主要进出港,也不影响国省对湘阴港的支持力度,我厅将视湘阴港周边产业发展以及对水运需求实际情况,在港口功能布局和项目安排上给予重点考虑和支持。
感谢您对我省交通运输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7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