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
近年来,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转型发展的新趋势。我省地处长江中游,是水运资源大省,大小河流干支相连,湖泊水库星罗棋布,景点类型形式多样、人文底蕴深厚、整体品质较好,可打造城市景观游、红色潇湘游、自然风光游、特色文化游、乡村观光游等不同类型的高品质水路旅游航线,水路客运与旅游资源相融合的资源禀赋优越。根据部、省有关工作部署,省水运事务中心认真落实交旅融合发展战略,全省水路旅游精品航线工作亮点纷呈。
一、形成政策合力,做好精品航线顶层设计
对标交通运输部创建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的要求标准,结合我省旅游客运的现状,制订《湖南省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创建工作方案》《湖南省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创建指南及验收标准》等,明确工作目标、主要任务、验收考核标准等。根据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联合印发的《湖南省农村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实施方案》,用好资金政策,撬动地方投资。2024年对市县旅游航道补助1.3亿元,便民码头建设投入4000万元,省内客船运力结构调整安排奖补资金2000万元。通过省级的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和撬动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方式吸引地方和民间资本投资水运项目及交旅融合项目。如郴州投资3426.5万元建设10个便民码头,省补资金593.5万元,吸引地方投资2830万元,投资3300万元进行客船运力结构调整,新建6艘新源客船,两家客运公司多方筹资905万元用于精品航线创建投入。
二、融合当地特色,推进精品航线创建工作
一是提炼长沙城市景观游经验。将长沙依托橘子洲精品航线提升“山水洲城”品位的经验推广至常德穿紫河柳叶湖、芷江和平湖等景区,推动客运、旅游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二是总结旅游景区提质经验。将东江湖5A级景区依托精品航线再升级的经验推广至黄龙洞、茅岩河、千里沅江、大江口等景区,促进旅游产品再开发、旅游品质再提升;三是归纳文化景区开发经验。将石门依托仙阳湖周边文化遗址打造精品航线的经验推广至翠江、酉水、浏阳河、涔天河等航线,开发新的旅游产品。2024年,通过提炼部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经验,推进省内精品旅游航线创建,打造了“烟火如诗、一河璀璨”的穿紫河航线、“丹霞碧水、舟行仙境”的翠江航线、“峡谷穿行、震撼人心”的茅岩河航线、“楼台灯影、夜色撩人”的和平湖夜游航线、“交旅融合、画中出行”的大江口航线等10条省内第一批精品水上旅游航线。
三、交旅高效融合,释放精品航线叠加效应
一是有力推动农村水路客运转型升级。我省可通航河流达11968公里,除具备货运开发价值的6380公里等级航道外,大量的一般航道分布在湘资沅澧水系分支的一、二级河流的县级城区、乡村及水库等地区,沿岸遍布当地旅游景观。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跨河桥梁和农村道路不断完善,水上客运需求逐渐向水上休闲、观光旅游过渡。依托优质生态资源,开展省内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创建,是对我省“一江一湖四水”货运骨干航道体系的有效补充。借助“航道+”,实现“旅游+”,有效挖掘农村水路旅游资源潜力,有力促进农村水路客运转型升级。二是有力推动水运绿色发展。大力推进老旧客运船舶报废更新工作,积极发展新能源旅游客运船舶。2024年拆解老旧客船60艘,新建新能源客船41艘,通过提升船舶能效、推广清洁能源,有效降低水运旅游行业的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树立水上旅游绿色高质量发展标杆,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三是有力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打造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进一步挖掘及弘扬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为群众致富提供了新渠道。如郴州翠江旅游2024年营收600万左右,较上年158万有大幅提升;芷江和平湖夜游航线2024年营收920万元,全年旅游乘船游客7.5万人次,为全县创造了超过4,300个就业岗位,航线范围内民族特色街区、农特产品、文体广场、餐饮美食夜间营业数量和营业面积达到91%。
开展水路旅游客运精品航线创建,推进旅游航道建设、便民码头建设和新能源船舶建设,提升水路旅游客运服务品质,已成为推动我省水运高质量发展、建设秀美湖南、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和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