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安全应急专栏>工作动态

邵阳交通:以“四个三”举措护航生产安全

发布日期:2020-11-20 16:50
信息来源:
字号:【

今年来,在省厅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邵阳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上级安全生产工作决策部署,以“四个三”举措,全面提质、增效、固本、强基,全力护航生产安全。

一、拧紧“三方责任”提质

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三个必须管”要求,紧盯“三方责任”落实。

一是政府的督导责任。积极请示汇报,得到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分管交通的副市长先后组织召开交通重点问题调度会4次,以政府《督办令》的方式,向各县市区政府交办交通重点安全问题23项。同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在重大节日、重要时段、重大活动期间亲自带队,市局主要领导参加,深入基础一线、各客运站场、渡口码头、运输企业和重大建设项目等现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已成为常态,为指导帮助地方政府落实属地责任提供遵循。

二是行业的监管责任。坚持建章立制和全面整治并举,设立了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工程建设、公路养护运营4个专业安委会,将全市724区行业履职情况纳入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先后建立健全了《市交通运输局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清单》《深入开展平安交通建设年活动方案》《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0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督查检查计划》《水运安全监管责任体系(试行)》等规范性文件10余份,自上而下逐级理清职责边界,使安全生产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完善。

三是企业的主体责任。采取“一天一检查、一天一小结、一天一归档一周一通报、一月一轮训”的“五个一”方式,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今年来,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工作会议50余次,协调解决各类突出问题隐患193项。水上交通,全市共整治非法码头41处,整治率达100%;普铁安全环境,第一、二、三批全市隐患全部整治到位并完成了销号,进度排名全省第1;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全市各类问题隐患3206处,已完成整改3171处,整改率达98.9%,在9月全省考评通报中,处罚人为关闭、损毁监控终端行为和“两客一危”车辆动态监管系统上线率均排名全省第1

二、用好“三项机制”增效

为有效提升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着力运用好“三项机制”。

一是督查问责机制。建立信用体系,加大对从业人员“黑名单”等惩戒力度,采取曝光一批、整治一批、通报一批、取缔一批、关闭一批、惩戒一批的“六个一批”制度,用铁的手腕抓整治整改。今年来,结合“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隐患清零”安全考核、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等工作,先后组织了6轮由局领导带队的专项督查检查,严格实行“一单四制”,共梳理交办问题隐患729处,已督促整改533处,先后约谈企业646家次,责令停产整顿企业14家,暂扣(注销)从业人员资格证181本、吊销道路运输证52本,打击非法营运797次,查处货车超限超载3455次,卸载8211吨。

二是统筹协调机制。安全生产工作需要部门配合、整体联动、形成合力。今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和重要节日期间,多次协调组织应急、公安、卫健、教育、气象、高速交警、武冈机场、广铁集团邵阳站等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实现了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监管联动。在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中,加快在全市构建“三支队伍”:即分行业分类别建立交通运输安全生产专家队;聘请社会名流学者、企事业单位具有正能量的人员作为监督员;突出道路运输、水上交通、工程建设、公路运营等重点领域明确安全生产联络员。分别颁发聘请证书,协调安全经费补助落实,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全力构建“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和经营者全面负责、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工作格局。

三是考核评价机制。加大安全生产目标考核权重,严格落实相应处罚措施。今年,在上半年安全“隐患清零”检查考核中,按照《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隐患清零”实施细则》,对综合排名后3位的单位给予了通报批评、组织了诫勉谈话,对综合排名前3位的单位给予了通报表彰,并拿出专项经费10万元予以奖励。去年,在“隐患清零”考核中,省厅给予的100万奖励经费,也全部划拨到局直各单位和各县市区,兑现了奖励承诺,年初还表彰奖励了一批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极大激发和调动了所属单位及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服务“三个保障”固本

安全有保障,服务需跟上。作为行业综合安全监管部门,重点搞好“三个保障”。

一是保障疫情防控措施常态落实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迅即成立了“交通运输监管组”,坚持“两个统一”抓部署(统一行动、统一标准)、“三个覆盖”防蔓延(卫生防疫、行业管控、党员先锋示范全覆盖),“三个畅通”强保障(畅通应急通道、宣传渠道、出行途径),“三个不变”抓常态(机制不变、队伍不散、措施不减)战“疫”思路,较好地完成了疫情防控阶段性工作任务。上半年,全系统设置检疫检测点81处、投入一线干部职工17万余人次、检查车辆43余万台次、检查旅客430余万人次、移送发热人员2000余人次,其中排查涉鄂车辆2.9万余台次、核查随车人员4.1万余人次、隔离发热人员942;为一线人员发放口罩20余万个,消毒液3000余公斤,接送返岗复工人员2万余人次,实现了交通工具“零”传播、从业人员“零”感染、交通网络“零”阻断目标。

二是保障思想教育宣传有效开展。借力安全文化,引领安全发展。今年来,结合“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禁毒宣传日”等活动,先后设立宣传咨询点21个,组织各类安全生产宣传活动40余场次,编印手册5万余份、散发宣传单6万余张、张贴标语2.5万余条、制作展板300余块、横幅1000余条,在各大媒体网站发文218篇。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开展远程教育,组织安全监管人员、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四期共500余人(其中新增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110人,97人通过交通运输部考核),线上参加培训的企业72家、从业人员5272人,消除了全系统人员思想“盲点”,让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守安全的氛围不断厚实。

三是保障应急救援队伍快速构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及时修订完善了“总体预案、道路运输、水运工程施工、水上搜救、重污染天气、公路交通”等6份应急处突预案,组建了26人常态化应急小分队。特别在主防汛期,还专门还成立了运输保障、疏堵保畅、水上救援、工程抢险“四支救援队伍”,共出动抢险人员616人次,开展联合演练30余场次,组织车辆及机械设备529台次,清理塌方7311处、修砌挡墙752处、9600余立方,圆满完成了全市交通运输保运保畅任务,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

四、提升“三种能力”强基

借力第三方、专业促安全,着力提升事故防控、自主创安、综合治理“三种能力”。

一是提升事故风险防控能力。今年来,局党委积极尝试新举措,主动作为,谋求破局,在有限经费中,安排专项工作经费,委托湖南省安全生产协会对全系统展开抽查评价。要求第三方以月抽查、季度普查等方式,对全行业各领域实行“面对面”精准服务、“点对点”帮扶指导,坚持问题整改全程跟踪、形成闭环、善始善终。做到重大风险源管控、隐患排查、隐患治理全覆盖,有效解决和弥补了“手长衣袖短”“有劲使不上”“监管力量弱”等突出问题。二、三季度检查企业共发现问题隐患372项,当即帮助整改176项,问题交办196项,提出针对性措施380余条。

二是提升企业自主创安能力。每次检查,专家组都会采取管理层访谈、现场查阅、抽样分析等方式,对企业出具《安全生产抽查与评估报告》,从安全目标责任体系、安全管理机构、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管理、动态监管、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提出可复制可操作的整改建议。同时,专家组还会组织现场培训,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手把手教方法、传经验、解难题,实现了从单一的“要我做”向“我要做”的转变,使企业自主抓安创安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提升行业综合治理能力。在购买项目中,与第三方签订协议,每次检查各县市区:道路运输领域,至少3家客运企业、1家危货运输企业、1家公交企业、1家汽车客运站场;水上交通领域,至少2处渡口、2艘渡船、2艘客船、2艘普货船;交通建设领域,至少1条干线公路、1条农村公路项目;公路养护领域,至少1个治超检查站、3座桥梁隧道、40公里管养公路。检查完后,分级制定风险源界定、风险等级、评估指标和整改建议,帮助行业管理机构全面摸清辖区隐患底数,为综合施策、对症下药、猛药去疴提供依据和参考。同时,还制定了《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联席会议制度(试行)》,召开专题会议,强力推动安责险落实,促进企业化解经营风险、提升行业治理能力,有力推进全市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