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道路运输频道>运管要闻

汽车维修领域年度十大典型纠纷案例公布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3-15 【字体大小: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供,当前,家家有车”已基本成为现实图景。在用车过程中,车辆维修自然不可避免,3月15日,湖南省汽车维修质量投诉与纠纷调解中心发布“2024年十大典型案例”。一起来看车辆维修容易发生哪些纠纷?消费者又该如何保障自己的权益?同时,该调解中心特别提醒,发生纠纷问题应采取正确方式维权,还可以拨打调解中心投诉热线:0731-85384068,他们将免费为您维权!

典型案例:维修质量致车辆交通事故

案例回顾:投诉人梁女士的车辆行驶里程已达10万公里。2024年3月21日,梁女士将车辆送至某维修厂进行保养,并在该厂更换了刹车片。然而,在2024年4月26日,梁女士驾车行驶途中,车辆突发刹车失灵状况,进而引发交通事故。梁女士要求,维修企业对因车辆事故造成的全部损失予以赔偿。

调解结果:由维修厂先行向梁女士赔偿因事故造成的损失,之后维修厂再依据与刹车片供应商的合作协议,向供应商进行索赔。

经验总结:这一案例警示广大车主,在选择维修企业时,务必将信誉考量置于首位。优先选择那些在行业内口碑良好、具备专业资质和丰富经验的维修企业,以此保障车辆维修质量,最大程度维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与合法权益。

典型案例:更换维修零部件真实性引争议

案例回顾:投诉人陈先生的车辆行驶里程达到5万公里。2024年6月,陈先生的车辆不幸遭遇追尾事故,随后被送往某4S店进行维修。然而,在取车后不久,陈先生便发现车辆出现诸多问题,其中尾箱出现渗水现象,后座也有明显积水。陈先生仔细核对修理单后,怀疑尾箱部件并未按照维修记录如实更换。同时,车辆部分区域出现生锈迹象,车内弥漫着浓烈的霉味,严重影响了车辆的正常乘坐体验。

调解结果:由4S店负责全面修复尾箱渗水、后座积水、生锈和霉味等问题。

经验总结:车主在将车辆交付维修企业进行维修时,务必与维修企业签订详细的书面维修合同。合同中应明确维修项目、更换部件的品牌与规格、维修费用明细、维修质量保证期限等关键信息。维修完毕后,车主需妥善保留维修合同及相关单据,如修理单、发票等,以便在日后发生纠纷时,能够凭借这些有力证据合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典型案例:汽车维修质量保证期引发纠纷

案例回顾:2024年5月,投诉人张先生将车辆送至某维修店进行空调维修。然而到了7月,车辆空调便不再制冷。张先生随即要求维修店按照质保承诺进行免费维修,却遭到维修店拒绝。张先生要求维修店免费修复空调故障,或者退还之前的修理费用。

调解结果:维修店负责免费修好空调

经验总结:维修企业(含4S店)应严格遵守相关规定,明确维修质量保证期并向消费者清晰告知。同时,车主在维修车辆时,也应了解自身权益,保存好维修相关凭证。

典型案例:车辆代办年检引发的纠纷

案例回顾:投诉人欧阳女士于2014年购置了一辆汽车。2024年4月24日,经修理厂推荐,欧阳女士委托某车务公司代办车辆年检业务。车务公司在对车辆进行冲洗处理后,在送检途中,车辆突发机油压力归零、随即熄火的故障。此后,欧阳女士与车务公司就车辆故障责任归属问题多次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欧阳女士要求车务公司承担全额维修责任,或按照市场价格收购故障车辆。

调解结果:车务公司介绍一家二手车行收购故障车辆。

经验总结:规范代办流程。为有效避免类似纠纷的发生,车辆在交付车务公司年检之前,双方务必签订详细的代办协议。在协议中,需明确签字确认车辆交付时的实际状态,包括车辆是否能够正常运行、各项关键部件是否存在异常等。同时,要清晰界定车辆若在代办年检过程中出现故障的责任划分,从源头上预防纠纷的产生。

典型案例:汽车产品质量引纠纷

案例回顾:投诉人裴先生于2022年5月29日在某4S店购置了一辆汽车。截至目前,车辆行驶里程已达10万公里。在短短不到两年的使用期间,车辆频繁遭遇各类故障,自2024年起,车辆状况急剧恶化,问题愈发严重。裴先生无奈之下,多次将车辆送往购车的4S店进行维修。裴先生要求4S店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彻底解决车辆故障,并鉴于车辆维修期间给自己的出行带来极大不便,4S店应提供合理的代步经济补偿。

投诉结果:4S店郑重承诺,在汽车厂家的技术支持下,全力以赴,力争在一个月内彻底解决车辆故障。考虑到车辆维修期间裴先生的出行需求,4S店将在维修期间为裴先生提供合理的代步补偿。

经验总结:投诉人裴先生在整个车辆维修过程中,具备极强的证据意识。他妥善保存并及时向调解中心提供了历次维修合同、相关单据以及故障视频资料。这些详实、准确的证据,为调解中心快速、准确地了解车辆故障全貌、维修历史以及纠纷产生的根源提供了关键支持,成为本次纠纷得以成功调解的重要基石。

典型案例:问题未解决却过保质期

案例回顾:投诉人王先生于2020年5月购置了一辆汽车,截至目前,车辆行驶里程已达7万公里。自购车后不久,王先生便发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存在一个棘手问题:发动机转速无法超过4000rpm。此后,王先生为解决这一故障,先后5次前往购车的4S店进行维修。然而,经过多次维修,该故障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2024年4月,这一故障再次毫无征兆地出现。当王先生再次将车送至4S店维修时,4S店却以车辆已过保修期为由,要求王先生自行承担维修费用。调解结果:由4S店负责免费修复该故障

经验总结:证据留存。王先生在整个维修过程中,具备较强的证据意识,妥善保留了历次维修的合同、相关单据以及与4S店沟通的微信聊天记录等。这些详实的证据为调解中心了解车辆维修历史、故障出现频率以及4S店的维修情况提供了有力支撑,成为4S店能够成功说服车辆生产厂家同意将该故障纳入三包政策的关键因素。

典型案例:保险事故车辆维修引起的纠纷

案例回顾:2024年11月13日,投诉人陈女士驾驶车辆与一辆奔驰C260发生碰撞事故,经认定,陈女士负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陈女士的车辆仅投保了交强险,未购买商业险。事故导致奔驰车右车灯、右保险杠受损,奔驰车主提出在4S店进行车辆修理。然而,在陈女士毫不知情的情况下,4S店迅速完成了奔驰车的维修工作,且给出的修理费用高达2万多元。陈女士对这一维修费用及维修流程表示强烈质疑。

调解结果:陈女士交强险理赔部分,由4S店向保险公司代位索赔;交强险理赔不足以覆盖的费用部分,由陈女士与奔驰车主自行协商解决。

经验总结:车主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交强险的保障范围和赔偿额度有限,为有效应对交通事故可能带来的高额赔偿风险,建议车主除购买交强险外,还应购买第三者责任险,以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典型案例:修理工操作不当导致车辆受损引起的纠纷

案例回顾:投诉人肖女士的车辆行驶里程达15000公里。2024年9月21日,肖女士将车送至某4S店进行保养。在维修保养作业期间,4S店修理工因操作失误,致使正在升空检查的车辆意外砸落地面。事故造成车辆车门严重变形,底盘也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事件发生后,肖女士当即与4S店展开协商,但双方在赔偿等关键问题上分歧较大,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

调解结果:双方在赔偿金额上达成一致意见

经验总结:当车主与维修企业双方出现争议时,在当事双方共同认可的前提下,可选择联系双方均信赖的鉴定机构出具鉴定报告(当然,需向鉴定机构支付相应鉴定费用)。

典型案例:维修企业试车发生交通事故引起纠纷

案例回顾:投诉人刘先生的车辆行驶里程达到10万公里。2024年10月27日,刘先生将车辆送修,在接车后却发现底盘出现异响,遂再次将车送回维修店。维修店店员在试车过程中,不慎撞坏车辆前保险杠、中网等部件。事故发生后,维修店仅表示愿意修复受损车辆。刘先生要求在4S店修复车辆,所有维修费用由维修店承担;维修店应按照市场价格对其车辆损失进行赔偿。

调解结果:维修店向刘先生赔偿1万元,由刘先生自行前往4S店对车辆进行修理。

经验总结:当车主遭遇车辆维修纠纷时,可依据《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维权。

典型案例:车辆送修企业不明确引发的纠纷

案例回顾:投诉人李女士于2023年1月购置车辆。2024年7月28日,因遭遇暴雨,车辆出现故障,发动机无法打火启动。李女士随即联系了此前熟悉的4S店工作人员罗先生。在整个送修过程中,李女士一直认为车辆会在4S店内进行维修。然而,后续李女士联系罗先生了解维修进度时,却惊悉罗先生已不在4S店工作,且车辆被放置在一家不知名的维修店进行修理。李女士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对维修质量及后续行车安全深感担忧

调解结果:企业调整收费

经验总结:车主在联系4S店或维修厂工作人员送修车辆时,务必明确指定送修的4S店或维修厂的具体单位名称。并且,在车辆开始施工维修前,一定要与维修企业签订详细的维修合同,清晰界定维修项目、维修标准、维修费用预估以及质量保障条款等关键内容,以此有效避免纠纷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