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湖南省道路运输管理局>运管要闻

深学笃行丨加快道路货运行业转型升级 促进高质量发展

来源: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日期:2019-07-18 【字体大小:

   省道路运输管理局推出“深学笃行”专栏第二期,邀请行业人士围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情况,介绍湖南省道路货运行业发展有关工作情况。

  一、我省道路货运行业的基本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18年,我省共有营运货车306810辆,其中个体223355辆,占总车辆数72.8%。2018年,全社会货运量23.11亿吨,同比增长2.0%;货物周转量4404.32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0%。其中:公路货运量20.44亿吨,占全省货运量的比重为88.4%,同比增长2.8%。

  我省作为中部内陆省份,据不完全统计,约85%以上的物流企业从事与道路运输直接相关的业务,在全省规模以上物流企业中,道路运输型物流企业约占40%,还有大约40%左右的物流企业是由传统道路运输企业转型发展而来,全省A级物流企业中80%以道路货运为主,道路运输对物流业贡献率达70%。涌现出实泰物流、弘广物流、一力物流、白沙物流、恒邦物流等一批优秀企业。

  (二)重点工作

  1.强化物流枢纽、货运站场建设。一是统筹物流枢纽(货运站场)发展规划。目前全省共布局各级交通运输物流园区137个,其中,一级22个、二级70个、三级45个,基本覆盖了全省现状所有省级及以上产业园,一、二级园区覆盖了全省重要港区、铁路货站(场)、机场及口岸,形成“以物流园区为骨干、以物流中心支撑、以城乡配送站点为补充”的三级道路运输物流节点体系;二是推动物流枢纽(货运站场)转型升级。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传统货运站逐步向综合物流园区转型。

  2.优化市场主体结构。一是大力培育龙头骨干企业,从试点项目、扶持政策、资源整合等方面,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推动和鼓励企业做大做强;二是鼓励中小企业联盟发展,实现资源整合,重点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联盟给予政策支持,并及时推广经验,发挥示范作用;三是加强诚信监督和考核,将质量信誉考核结果与道路运输市场管理的各项制度挂钩,并作为道路运输市场准入、管理与退出的重要参考因素。

  3.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一是充分利用铁路货运体制改革的契机,鼓励、引导省内道路货运龙头骨干企业主动与属地铁路货运部门沟通和衔接;二是积极推进公铁水联运,利用长沙霞凝港、岳阳城陵矶港等公路、铁路和内河交汇聚集的优势,加强道路运输与铁路、水路组织衔接;三是进一步规范多式联运枢纽(货运站场)功能布局,全面提升多式联运中转效率。全省三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分别是:湖南城陵矶新港水公铁集装箱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传化智联商品车及集装箱铁水公联运示范工程及武陵山片区四省联动共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集装箱公铁水联运示范工程。

  4.大力推进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14家无车承运试点企业获得国家试点企业资格,并在省内进一步推进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确定了湖南省弘广物流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为我省省级道路货物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平台集聚效应和运输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运输安全的管控能力不断增强。

  5.推进城市配送规范有序发展。一是组织长沙市参与申报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并成功获批,目前正按实施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二是加强与公安交通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城市配送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城市配送通行和运营管理;三是鼓励物流企业根据电子商务和连锁经营发展的需要,建立或组建城市同城共同配送公司,实现市区24小时无禁区通行。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物流业发展速度亟待提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增速看,我省总体低于全国。2018年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4.8,增幅比去年下降4.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同比增长9.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的水平。二是从物流运行效率看,我省低于全国。2018年我省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15.2%,高于全国14.8%。我省2018年运输费用占全社会物流总费用的48.23%。

  2、货运物流业亟待加速新旧动能转换。表现在三个方面:从纵向对比看,2015年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增长7.1%、5.9%,2016年分别增长3.9%、5.2%,2017年分别增长11.1%、11.3%,2018年分别增长2.8%、4.2%,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增长速度放缓递减趋势明显。从横向对比看,2018年1至11月,完成公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8.34亿吨、2786.60亿吨公里,我省两项指标仅比湖北、广西略高,在中部省份中货运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货运周转量与江西省相比差距较大。从结构对比分析看,我省公路运输占比接近80%,铁路、水运、航空等方式占比较小,货运物流比较效益未得到充分发挥。

  3、道路货运亟需优化运输服务供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物流企业规模小,装备技术水平不高。目前全省20万道路运输物流企业中,拥有100辆以上运输车辆的企业仅有86家,个体运输经营户比重达95%,户均拥有车辆仅1.08辆,户均从业人员仅2.32人,远远低于发达省份发展水平,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营运货车中,厢式车仅占23.4%;重型车占比仅为35.63%;集装箱、冷藏保温、罐式等专用车辆仅占4.7%,呈现车辆专业化、大型化不足,厢式车辆、集装箱车辆以及特种运输车辆发展滞后的局面;全省现有牵引车30853辆,挂车36370辆,拖挂比仅1:1.18,甩挂基础依然薄弱。二是货运站场基础设施滞后。截止2018年,全省建成的纳入行业规范管理的道路运输物流场站有53个,其中一级站仅10个、二级站9个、三级站4个、四级站30个。大多货运站服务功能比较单一,仍以物业出租、停车配载、仓储保管为主,能够提供公共信息、多式联运以及“一站式”服务的社会化、公共平台型站场占比小,具备公、铁、水多式联运中转服务能力的物流基地仅有少数几家,如长沙金霞物流园、郴州湘南国际物流园和岳阳城陵矶物流园等。三是运输组织化程度偏低。我省道路货运行业生产主体、生产要素较为分散,缺乏市场集中度高、整合能力强的龙头骨干企业,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发展滞后,个体运输业户各自为阵,分散经营,造成行业组织效率低、交易环节多、资源利用率不高。据不完全统计,我省货运车辆平均实载率只有50%左右,平均货运单车年周转量不到25万吨公里,由于缺乏集约化组织,难以充分发挥运输业的规模效益和网络效益,单位成本居高不下。

  三、工作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体制保障

  建议成立由省发改委、交通、铁路、民航、邮政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推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的协调机构,共同研究制定和完善我省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发展政策措施,安排部署推进综合运输和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工作,研究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进各部门间具体工作的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各级人民政府成立相应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行动方案,细化配套政策,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切实推进相关工作。

  (二)完善货运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

  建议针对当前困扰货运物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的出台与物流相关联的用地、资金补助等的扶持政策,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激励物流企业集聚、集群、规模化发展。建立一批示范企业,扶持一批样板企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

  (三)从加强交通物流信息整合能力上下功夫,提升交通物流信息化水平

  湖南交通物流信息涉及到运输企业、运输车辆、从业人员、路况以及行政执法等多维度信息,加强多维度平台整合,协调各方支持协作上给与大力的支持和保障,以促进交通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稳步推进。

  (四)从绿色物流、低碳交通上做文章,推进物流可持续发展

  重点培育服务多功能、综合性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力发展水路运输、水铁联运、公铁联运和集装箱多式联运,鼓励发展甩挂运输、集装箱、重型、厢式运输等低能耗的运载组织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市州根据当地实际适当选择试点示范,逐步推进区域物流在运载工具、运输技术和运输组织等的全面升级。

  (五)从产业发展上创新,培训人才,增强发展后劲

  加强与高校之间的合作,加快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向社会输送各类物流专业经营和管理人才。同时,适时组织各行业管理人员和企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物流行业素质教育,摸索平抑运价的路子,试行示范物流服务标准,制定诚信考核、管理办法等,引导物流企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