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衡阳市水运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通报了过去一年衡阳水运绿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据悉,通过创新实施水运绿色发展行动,衡阳市在船舶污染防治和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生态答卷”。
据统计,2024年,衡阳市累计接收船舶生活垃圾24.9吨、生活污水742.1立方米、油污水12.6立方米,实现船舶污染物接收上岸、转运、处置率达90%以上,做到“应收尽收、应转尽转、应处尽处”。
一年来,衡阳市水运事务中心积极推进船舶污染物“零排放”,辖区350艘适用船舶加装了生活污水贮存柜,做到了应贮尽贮;341艘适用船舶加装了污油柜,做到应装尽装。持续推广船舶水污染物监管和服务信息系统,实现水污染物全流程闭环管理。加快老旧营运船舶报废更新和运力结构调整,去年共拆解36艘老旧船舶、新造10艘货运船舶,全市现有4000载重吨以上船舶102艘,大总吨、大运力、大载重的运力格局已形成,运力结构实现“减存量”与“优质量”双赢。
目前,衡阳市本级和衡山县、衡东县污染物接收企业新造3艘污染物接收专用船舶已投入使用;常宁市、耒阳市、祁东县污染物接收企业正在建造专用船舶,污染物接收能力持续增强。衡阳市各港埠企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要求,签订了污染物转运合同,完善了操作规程,强化了现场管理,做到货物装卸不洒漏、场地污水不直排和作业面干净整洁。
此外,衡阳市新造2艘电游船已投入使用,开启了新能源船舶建造营运新篇章;改造了23艘船舶的岸电系统受电设施;5个千吨级码头岸电设施升级改造正加速推进,绿色用能体系初具规模。
衡阳市水运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中心接下来将继续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政治责任,通过不断创新治理模式,持续在绿色发展上用力,全力守护湘江生态廊道,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贡献衡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