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列满载着日用品的中老班列从怀化西铁路物流园鸣笛开出,驶向老挝万象。随着本趟班列发出,今年湖南中老班列发车数突破1200车,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3%。这条连接中国与老挝的“钢铁丝路”正成为两国经贸往来的重要纽带。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目前,湖南省高速公路成网、高铁成环、水运成势、枢纽成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推动物流成本实现“十年连降”,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预计同比可节约物流成本120多亿元。
2024年,湖南公路货物周转量、水路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4%、26.3%,稳居中部第2、第1。严格落实车辆通行费减免政策,高速公路累计减免通行费97.17亿元。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建设处于全国第一方阵。湘潭、衡阳等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扎实推进,3条多式联运线路列入国家品牌线路培育典型案例。
湖南各市州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流高质量发展,推动物流降本增效,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永州市出台系列支持永州陆港物流发展的政策,就铁海联运班列、国际铁路联运、冷链运输、本地货源集结、货运代理等给予补助、奖励。对全市各县市区通过永州陆港铁海联运班列发运的货物,市内汽车运输距离超过50公里的,给予30%本地运输物流费补贴。同时,大力培育以“公转铁”方式为主的多式联运模式,争取到广铁运费下浮最高59%政策支持和300万元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补贴,常态化开通永州—盐田、北部湾、湛江港和中欧班列4个方向铁海联运专列,可较单一公路运输节约成本40%。
株洲在水运方面开通“株洲—上海”直达水运航线,争取中车、湘钢、萍钢等企业货运更多采用水路运输,完成铜塘湾港区旗滨码头散货功能提级。株洲港铜塘湾港区提出“新货种首船到港装卸费低至8折”等具体政策优惠。铁运方面,坚持投建与货源开拓双线并行,全力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为相关运输企业争取“湘粤非铁海联运铁路运价下浮59%”和“株洲集结中心启运港退税优惠”政策。株洲铁路综合物流基地建设项目入选交通运输部盘活铁路旧资源支持产业新发展典型案例。
在公路、铁路、航空、水路等运输方式中,水运是最经济、最绿色的运输方式。湖南水网发达,据测算,大宗货物长距离运输,水运成本约为公路运输的1/5、铁路运输的1/3,航道等级的提升使得大型船舶通行成为可能,可大幅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湘江流域集中了全省80%的钢铁产能,每年需外购近3000万吨铁矿石,约70%是由长三角经湘江水运运输,相比陆路运输方式,每年可为湖南钢铁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0亿元以上,黄金水道的“黄金效益”十分明显。
截至目前,湖南航道通航里程1.2万公里、占全国内河航道的9.6%,全国第三;高等级航道里程不断增长,千吨级航道总里程达1275.8公里,千吨级以上泊位达160个,港口吞吐量达3.03亿吨。
今年,湖南将开展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专项行动,实施“一湖四水”港航提升工程,加速畅通湘江、沅水“十”字水运大通道,完善港口布局,加快建设港口铁路专用线,推动更多大宗货物运输“公转水”“铁水联运”,从而提高水路、铁路运输占比,通过优化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
下一步,湖南将加快构建高效顺畅的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推动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物流交通体系。